马克龙一败涂地,法国瘫痪!欧洲破碎!
看看法国这档子事,戴高乐时代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法国政治的过山车到底为何这么晃人?我们得回头看看历史,那些政治摇摆不定的故事,可能比你家旧摇椅还要吱吱作响。
先说说戴高乐,他不是那种会随便应付的老头。1946年,戴高乐因为不满议会削弱总统权力,直接把辞职信摔在议会桌上,意思就是“我不干了,你们爱咋咋地”。可法国人民对这位有魄力的领导人念念不忘,一直到1958年,法国内外问题一大堆,政治像过山车一样上蹿下跳,民间呼声高涨,大家都想再次请戴高乐出马救场。
这时候的戴高乐可不傻,他知道单靠摆设总统的角色是干不了什么大事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我回来?行,但得让我有决定权。”也就是说,他要的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位置,而是真正的掌控权。议会也是被逼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戴高乐这一上台,立马动手改革,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从此,法国政治开始有了核心的稳定性,戴高乐也用他的方式,让法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连续退出北约、建立欧盟前身、与苏联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系列动作让法国在冷战期间能够独树一帜。
好景不长,戴高乐走后,法国的政治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过山车。总统们来来去去,但似乎都没有戴高乐那样的魄力和方向感。这就像是,有了好厨师的餐厅突然换了一个新手,原料还在,但做出来的味道就是差强人意。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戴高乐能成就一番事业,而其他总统却难以匹及?关键还是在于他的决断力和独到的政治眼光。戴高乐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国家的战略家,知道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如何为法国争取更大的利益。
后来的总统们,或许也有自己的优点和远见,但在政党政治的牵绊下,往往难以有戴高乐那样的自主性和果断。他们在议会的制约下,很难像戴高乐那样“一锤定音”。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政治会有那么多的起伏和不稳定。每当有问题和危机出现时,总是需要一番长时间的政治博弈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