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游玩道观,女道长请他住宿一晚!第二日大怒:马上将她凌迟
在公元1368年的光辉岁月中,明朝的创立者朱元璋,将都城设在了繁华的南京。他的早年经历鲜为人知,其中包括了一段短暂的出家生涯,这段经历让他对出家人怀有深深的敬意,无论是对佛门的僧人还是道教的道士。然而,这种对宗教的推崇并非仅出于个人信仰,更是他治理国家的一种策略。因此,每当朱元璋遇到庄严的道观或寺庙,他都会怀着敬意前去参拜,以此彰显他对宗教的尊重和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朱元璋初登帝位,便闻报紫金山新筑一道观,香火鼎盛。一日闲暇,他携侍卫数人,漫步至山,意欲领略这道观之风采。只见那红墙青瓦,崭新如初,显然是新近落成。初夏时节,满山苍翠的树木与这道观相依,愈发凸显出其独特的庄重与威严,令人瞩目。
接近之时,朱元璋的目光落在了牌匾之上,那上面以璀璨的金光,赫然显现出“镇龙宫”三个大字。这三个字犹如利剑一般,刺入他的眼帘,使他心中的怒火骤然升腾。那寒意仿佛自他眼中凝聚,化作无形的利箭,射向四周。经过短暂的沉默,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低声自语:“我倒要探究一番,这宫殿之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力量,竟敢自诩能镇压龙脉!”随后,他带领众人,毅然决然地踏入了那神秘的殿堂。
在道观深处,烟雾弥漫,人声鼎沸,昭示着此地香火之鼎盛。朱元璋并未急于参拜神明,也未投入香火之中,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着道观内的珍奇植物与古色古香的楼阁殿堂。直至日暮时分,他稍显疲倦,才轻声吩咐一旁的道童:“劳烦小师傅,请观主前来一见。”
那位年轻的道童瞥见朱元璋,尽管他身穿的是朴素布衣,却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和尊贵,仿佛他是众星捧月中的月亮,被几名高大威猛的大汉如众星般环绕。这种异于常人的气质,让道童心中涌起一股敬意,他意识到这位并非寻常之辈,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迅速去禀报了情况。没过多久,道童带着一位面容清雅的道人归来。朱元璋细细打量,发现这位道人并非他想象中的男性,而是一位容颜秀美的女道士,其姿色之佳,令人赞叹不已。
这位女道士,身姿挺拔而曼妙,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其举止间流露出的优雅气质,即便是在宫廷中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佳人面前,也丝毫不逊色。当她缓缓走到朱元璋面前时,她恭敬地行了一礼,口中轻轻道出:“贫道在此见过尊贵的施主。观中事务繁多,若是在招待上有所不周,还望施主海涵。”朱元璋听后,微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仪态,轻轻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道长言重了,我并未感到怠慢。只是,我心中有一事不明,希望道长能够为我解惑。”
女道长微笑着向朱元璋示意,鼓励他直言不讳。朱元璋坦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贵观虽然信众如云,但论其宏伟与名气,似乎尚不及玄妙观之盛名;论及历史底蕴,又似乎难以与凤阳龙兴寺相提并论。那么,你们何以敢自诩为镇龙宫?这其中的自信,是否显得过于自傲?”女道长听后,轻轻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既温婉又充满魅力,令人心醉。
女道长微笑解释:“施主,您或许不知,此观在初建之际,时常遭遇不明原因的坍塌。后来,我听闻此地民间传说,提及一位亡国之君的灵魂栖身于紫金山。于是,我亲自焚香祈福,向苍天诉说,因此这观便被命名为‘镇龙宫’。自此之后,宫观的建设便顺利无比,再未发生塌陷的困扰。”
朱元璋微微颔首,询问:“那你能否指明是哪位君主导致了国家的覆灭?”女道长在短暂的思索后,小心翼翼地回应:“或许,是那位陈友谅。”朱元璋听后,发出一声轻蔑的冷笑,不屑地说道:“此人竟敢弑君自立,可谓无德无义,一个出身渔家的人也敢自诩为亡国之君,真是荒谬绝伦,令人发笑。”
女道长微微一笑,摇头道:“那位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实为乡间流传的无稽之谈。”她转而看向朱元璋,眼中流露出关切之色,“夜色已深,山路崎岖,诸位不妨在此道观中暂住一宿。”随后,她轻声吩咐一旁的道童,让其速速准备客房。朱元璋抬头望了望夜幕,感受着腹中的饥饿与身体的疲惫,心中也认同了女道长的建议,于是点头应允。
夜幕低垂,朱元璋在晚宴上浅酌了几杯佳酿,随后便提早步入了客房的宁静。然而,夜深人静之际,大约子时,房门悄然无声地滑开。朱元璋虽从梦中惊醒,却惊愕地觉察到自己的身体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连声音也难以发出,这异常的状态让他意识到,定是有人暗中做了手脚。室内,一盏蜡烛被点燃,昏黄的火光映照下,朱元璋终于看清了来者,那正是日间所见的那位女道长。
她微笑着,妆容淡雅,步履轻盈地走向朱元璋,柔声细语道:“陛下无需惊惶,我不过是施了些许使人乏力的草药,绝无性命之虞。我之所以选择修道之路,乃因儿时父母曾请高人占卜,预言我三十岁前不宜婚嫁,需出家为父母祈福,否则恐有家人之灾。而一旦年过三十,唯有与一位四十岁以上、身份显赫的男士结缘,方能化解此劫。我初见陛下,便知您非凡俗之辈,故有此心,愿伴君左右,共结连理。”
第二日清晨,朱元璋从药效的余波中挣脱,他突然挺直了身躯,向身旁的一位侍卫悄声传达了指令。那位侍卫听后,毫不犹豫地转身,迅速消失在视线之外。很快,时辰推移至辰时,只见那位侍卫引领着一队官兵,犹如铁壁般紧密地包围了镇龙宫。女道长察觉此状,匆匆走向朱元璋,疑惑地问道:“施主,此举何意?为何突然将我这道观重重包围?”
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他悠然问道:“真是有趣,你如何断定那些士兵是我派遣的呢?”女道长显然察觉到了自己的失言,她结结巴巴地回应:“我...我只是方才...看见...你与一名士兵在交谈的样子...”朱元璋的笑声愈发洪亮:“我始终坐镇于此,未曾踏出房门半步,又何来与士兵交谈之说?你也不必再掩饰了,丽贵妃,朕早已洞察了你的真实身份!”
那位女道长在一瞬间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她身形一晃,便无力地坐在了地面上,眼神中透露出震惊与不解,她颤声询问:“你......你是如何得知我便是陈友谅的丽贵妃的?”朱元璋微笑着回应,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嘲讽:“你的计划虽巧妙,却过于单纯。你与宫中的太监勾结,企图以美色靠近我,让我沉溺于享乐之中,忘却朝政。然而,你欲效仿苏妲己,我却非殷纣王。此次我前来,只是想要试探你的真实意图,若你无心反叛,我尚可宽容。然而,你的行为却让我深感失望。”
那位女道长在沉默中流露出一丝无奈,言语尽失。朱元璋震怒之下,厉声喝道:“你为陈友谅抱不平,朕可体谅。但胆敢欺骗天子,暗中施毒,此乃大逆不道,罪不可赦!速速将她拖出,即刻处以极刑!”在听到这一判决后,女道长瞬间面色惨白,身体剧颤,随即失去了意识,倒在地上。然而,当她再度苏醒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处隐秘的庭院之中,四周静谧而神秘。
一位护卫在她苏醒之际,传达了陛下的旨意:“因在众人面前不便施行赦免,待众人散尽,陛下特命我为你安置此地。你无需再心怀忧虑,安心于此度日便是。陛下曾言,若时机合适,自会前来探望。”女道士听罢,心中五味杂陈,目光茫然地凝视着苍穹,思绪万千,难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