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入朝后,金日成索要26万志愿军指挥权,彭德怀:你们指挥太幼稚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16)240

1950年10月19日夜晚,彭德怀借着夜色乘坐着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朝鲜。

此时朝鲜战战事告急,而彭德怀此行单枪匹马目的之一就是尽快与朝鲜领袖金日成会面。经过一天两夜的奔波,彭老总终于见到了金日成。

在两人交谈中,金日成透露了自己的想法“中国只是出动军队帮朝鲜人民军抵挡一阵,我以为中方军队的指挥权应当交给朝鲜领导人。”

可对于朝鲜的要求,彭德怀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事后,在给中央军委发去的电报中,彭德怀表示“朝鲜军事指挥异常幼稚,且无长期打算,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

但中朝军队要相互配合,共同作战,还是避免不了指挥权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

出兵朝鲜的复杂过程

1950年5月13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突然秘密访问北京。在和毛主席进行会谈中,金日成特意通报了他准备进攻南方的计划。

这个消息令毛主席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个时候绝不是武力统一朝鲜的好时机。其实早在一年前,金日成就又有“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计划,并寻求过苏联和中国的帮助。

那个时候两国都没有拒绝了金日成的求助。不论是毛主席还是斯大林,他们都认为,朝鲜现在一旦发动战争,美国势必会武力干预。而朝鲜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没有能力使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苏联甚至给出建议:可以先在南朝鲜展开游击斗争,建立解放区为今后打下基础。但金日成似乎过于着急。在秘密访问北京之前,金日成已经在苏联与斯大林进行了十几天的商谈,并最终取得了斯大林对朝鲜军事计划的支持。

在金日成到达北京后的第2天,毛主席也接到了斯大林的电报。于是毛主席只得同意,支持金日成的计划。

在接下来与金日成的会谈中,毛主席提出了许多军事建议。包括,注意美国方面的动向,尽量速战速决不要恋战;集中朝鲜人民军的力量更大程度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等等。

但此时的金日成信心满满,以为有了苏联答应的援助就万事大吉,并没有把毛主席的话放在心上,也没有打算接受中国愿意协助的好意。

1950年,朝鲜战争正式打响,因为出兵突然,李承晚的部队还没反应过来,汉城就已经被朝鲜人民军收入囊中。

到8月份,人民军已经夺取了朝鲜半岛约百分之九十的地盘。南朝鲜李承晚的军队和留守下来的美军一度被逼退到釜山一带。

巨大的胜利让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放松了警惕,对战争局势保持着高度的乐观。他们甚至提出“八月十五号之前解决问题”的口号。

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让毛主席非常担忧。早在战争刚开始,毛主席就将我国关于朝鲜战局的一些分析转告了金日成。

其中,根据朝鲜的地形地势,毛主席断定,当前朝鲜在前方势如破竹,可是对于其大后方的仁川地方却并无太多的守卫,恐怕美军很有可能会在仁川登陆。

然而,对于毛主席的善意提醒,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朝鲜,并没有采纳。

9月15日,就在朝鲜认为局势一片大好之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集中兵力,从兵力薄弱的仁川直捣朝鲜大后方,瞬间将朝鲜原本的优势打得荡然全无。

更严重的是,联合国军趁势追击,在不足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汉城。这样一来,南朝鲜不仅扭转了战局,还一路向北推进,很快就越过三八线。此时的朝鲜人民军主力主要在南方,兵力分散又没有提早修筑工事,已经完全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了。

此时的金日成不得不向中国 *** 正式求援。

从朝鲜战争打响以后,我国就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从成立东北边防军到积极与朝鲜方面取得联系,我国保家卫国,援助朝鲜人民的意向一直保持着。

虽然,苏联对援助空军出尔反尔,我国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但是在毛主席和彭德怀司令的坚持下,我们还是排除万难,按照原定计划渡江作战。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开始渡江。和一些电影里艺术化的场景不同,没有鲜花和歌声,志愿军是在晚上悄悄渡江的。

而作为志愿军的司令兼政委的彭德怀也在这天晚上先于志愿军渡过了鸭绿江。因为情况复杂而紧急,志愿军出兵后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没有和朝鲜方面达成协议,甚至连讨论都没有。

也正因为这样,彭老总在和金日成之一次会晤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分歧。其中就包括了指挥权的问题。

中朝成立联合司令部

就在志愿军入朝的那一天,美军占领了北朝鲜的首都平壤。

对于志愿军入朝,麦克阿瑟也有所听闻,但是对此他并不在意,甚至叫嚣“我将会在感恩节之前,结束所有战争!”

为了完成这一企图,麦克阿瑟调集了数十万兵力,集中炮火准备以最快速度,将朝鲜人民军彻底剿灭。

彭老总进入朝鲜境内后,才知道因为平壤陷落,大批朝鲜 *** 机关北撤,金日成首相连同人民军指挥部也转移到了别处。

几天后,彭老总终于在一个叫大洞的小村子里见到了金日成。两人简单问候以后,就开始谈正事。彭老总向金首相汇报了志愿军的基本情况。

当知道这次共有26万志愿军入朝后,金日成感到了吃惊。他原本以为志愿军是来帮忙的,那指挥权自然交由由他们朝鲜领导。

可没想到的是,情况变化这样快,人民军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扭转局面。而志愿军庞大的兵力也让金日成感到事关重大。

不过,金日成还没有想到的是,不论是我国还是苏联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出志愿军的指挥权。

在建议我国出兵朝鲜的电报里,斯大林就直言:“军队当然由中国的指挥员统帅”。

在分析朝鲜战局时,毛主席也对朝鲜方面的指挥能力感到担忧。

金日成太急于统一,不论是出兵的时机,还是出兵后的指挥都太急躁了。就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在拿下汉城以后,应当停下来休整。

南方没有群众基础,美军也还没撤走,一旦他们从西面增兵,人民军就会首位不能兼顾。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金日成一味向南推进,占领不少地盘。西面却空了出来,给了美军可乘之机,战局迅速就被反转了。

因此,不管是从军事还是出于为我军数十万志愿军负责考虑,志愿军的指挥权绝不会交给朝鲜。

明白过来的金日成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中朝两军要协调作战,统一指挥的问题就无法避免。

只是朝鲜情况危急,很快之一次战役打响。中朝部队之间的指挥问题被搁置了。也正因为这样,在战争打响后,双方出现了不少问题。

比如,志愿军被当成敌军被朝鲜人民军袭击。因为缺少朝鲜方面的配合,后勤物资运输困难。等等尤其是在美国空军的狂轰乱炸之下,志愿军的运输线路岌岌可危。

在种种问题的出现后,彭老总深谙统一指挥的重要性,所以在思前想后,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彭老总建议,由金日成、苏联顾问什特科夫和他组成三人决策小组。这个建议获得了斯大林的支持,并认为应该由“中国同志主要负责”。

因为志愿军发动的之一次战役和正在进行的第二次战役已经证明,彭德怀司令的判断和作战是完全正确的。

12月3日,金日成特意赶往北京,与毛主席就此事进行协商。至此在经过多方的商议后,中朝联合司令部正式成立。

从此,中朝之间关于统一指挥问题终于达成了协议。虽然,在战场态势、作战思想等方面联合司令部里还存在客观的分歧,但时间会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

“真理在彭德怀同志手中”

此时,随着之一次战役的结束,彭德怀司令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对战场形势的准确把握,早已让众人心服口服。

有了之一次战役的经验,彭老总在第二次战役开始前就拟定了“正面运动防御与游击战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准备诱敌深入。

然而,因为早先志愿军对联合国军的当头棒喝,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再加上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交手,对志愿军的兵力各方面都处于未知状况。因此,在第二次战役打响后,这也使得他们对此十分慎重。

为了成功诱敌深入,彭老总先是命令志愿军各部队试探性进攻的敌军进行顽强阻击。在这种情况下,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可谓步履维艰。

被激起斗志的麦克阿瑟顾不了那么多,下令主力部队加紧进攻,向北推进。眼看联合国军被阻击部队吸引住了,彭老总又立刻命令各部队先后撤退,继续阻击。

就这样,各部队边打边退,再时不时反击一下,把联合国军牵的牢牢的。

为了给联合国军“更多的鼓励”,彭德怀根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进行指示,在接下来一周的作战期间,志愿军佯装不敌,制造假象。

果不其然,接下来时间,联合国军发现,原本势如破竹的中国军队,在这几次的作战中,不仅经常出现食物供应不上的情况,而且还多次捡到他们遗漏的装备和物资。

这下,美军信以为真,不仅如此他们还大胆推测,中国志愿军此次进入朝鲜的人数十分少,根本不足畏惧。

有了这样的鼓励,美军逐渐冒进起来。

当时,连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都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撤回鸭绿江边,可以全力以赴对朝鲜发起进攻。

麦克阿瑟更是发表了他的“圣诞节前结束总攻势”的著名言论。接着,联合国军倾巢出动,轻率冒进。彭老总以其高超的指挥艺术成功地诱敌深入。

在志愿军将士的英勇奋战下,联合国军在西线受到了重创。先是是南朝鲜的两个师,然后是土耳其旅、美骑兵第1师,美第2师。志愿军在西线一共歼灭了2万多敌军,缴获上百辆坦克,几千辆汽车、枪支。

在东线,志愿军更是歼灭了美军王牌陆军之一师。到第2次战役结束,联合国军的“总攻势”计划已经全面破产,大部分部队撤到了三八线以南。

而这次胜利也引起了世界的震惊。美国方面甚至把这次失败称为:“美国陆军史上更大的败绩。”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阵营也欢欣鼓舞,士气得到了巨大鼓舞。这场战役成功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指挥员的彭老总也知道,志愿军经过连续作战已经非常疲惫,尤其又是冬天,非常需要休整。

但是,从大局来看,打过三八线,解放汉城宜早不宜迟。因此,志愿军又马上进行了第三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一共进行了9天。

占领汉城后,彭德怀司令就下令停止追击,整顿休整。这一决定让苏联顾问与金日成都不能理解。

苏联大使当面质问彭老总:“打了胜仗为什么不追击?”甚至指责彭德怀司令是右倾逃跑主义。

而朝鲜领袖金日成对此也无法理解。很明显,“速胜论”再次影响了朝鲜领导的判断。这种轻敌速胜的心理从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就一直广泛地存在。

但彭德怀司令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知道虽然我们取得了了不起的胜利。可美军既不会因为遭遇一两次失败,就轻易退出朝鲜半岛,又依然在武器装备上拥有巨大的优势。

反观志愿军,已经极度疲劳,一些部队减员严重,后勤运输也十分困难。因此,彭德怀认为朝鲜战争应该还是长期的,艰苦的。

针对朝鲜和志愿军司令部的一些分歧,彭德怀司令对金日成首相做了详细的解释工作。最后,金日成只好支持志愿军的休整计划。

斯大林知道这件事后,在电报里说道:“毫无疑问,真理在彭德怀同志手中。”因为彭老总带领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强大的美帝国主义。足以证明他是伟大军事家。

历史也同样已经证明,真理在彭老总手中, 他的判断与军事才能都无以伦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1668.html

“入朝后,金日成索要26万志愿军指挥权,彭德怀:你们指挥太幼稚” 的相关文章

赵普从谋臣到权臣到重臣 赵普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赵普从谋臣到权臣到重臣 赵普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宰相赵普为赵匡胤立下不世之功,不断怼赵光义,为何又能被重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981年,被赵匡胤罢去宰相职务的赵普一心想重返京城。恰巧登基已久的赵光义,终日为继位的流言蜚语困扰,急需一个合法性,赵普灵机一动,为赵光义献上一个绝妙的点子,并...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汉初王室之中,能够算得上真正幸运的,刘启的第二任王后王娡理应被提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王姪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受到汉景帝刘启的宠爱。在宫中,由于处处谦让,不与人计较,不但得到皇帝的万千宠爱,就连婆婆窦漪房都对她落落大方的表现赞不绝口。但这...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很有本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侍尧(?一1788年),汉军镶黄旗人,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李侍尧值得给读者朋友聊聊,他经历了充当朝廷重臣、因贪污受贿判处监斩候、皇帝重新加以重用...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武则天和李世民12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为何却有6个子女

还不知道:为何武则天服侍了李世民12年没生育,跟了李治后却生了6个子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人生可谓是传奇之至,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不过她在年轻的时候也并不顺利,她最初是嫁给唐太宗李世民,她在李世民后宫中当了十二年的武才人,才勾搭上了李世民的儿...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张煌言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多少作品?

明末英雄张煌言以其坚定的抗清立场,赢得了时人和后世的赞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文武双全,既是一位著名的抗清民族荚雄,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作为南明大将,张煌言投笔从戎、抗击清廷将近二十年,在金戈铁马、九死一生的战斗生涯中写下了大量诗文。张煌言当前...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李文忠既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名将,在立足江南,消灭张吴,横扫北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既然亲外甥李文忠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差点要杀掉他呢一,投靠舅舅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早年丧母,随父亲李贞四处逃难。至正十三年(1353年)...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李世民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的?李渊是什么态度?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兄逼父,夺得皇储之位。关于这次事变,唐朝官方参与修纂的史书记载的十分隐晦含糊,致使事变真相千年迷离。为此,史学界曾进行了长期努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