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武汉,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7-16)260

武汉位于湖北东部,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在长江、汉江交汇处。

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形成一个丁字水路,将武汉分为三部分,即武汉三镇。武昌在长江以东,汉口和汉阳在长江以西,汉江以北是汉口,汉江以南是汉阳。

汉江源自秦岭南麓,自西向东穿过秦岭与大巴山脉之间,在南阳盆地南缘折向东南,在江汉平原汇入长江,长约1577千米。汉江古称汉水,汉中因汉水得名,项羽所封的汉王刘邦得名自汉中,汉朝延续汉国之名。

武汉面积约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373.9万,户籍人口约944.4万。

古人说居武昌之中,一水可通天下。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天下要冲之地。

顾祖禹在《读史方與纪要》中说:“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抑在荆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夫武昌者,东南得之而存,失之而亡者也。”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面积约18.59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14位。

湖北省位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三面环山,西部是武当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脉,东部是大别山、幕阜山等,北部是大洪山、桐柏山,南邻长江。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湖北内部,则又有三处重心,北有襄阳,西有江陵(今荆州),东有夏口(今武昌),此三处撑起湖北之形胜。整个三国时期,襄阳、荆州、江陵三个重要节点,发生了无数大战,是各方必争之地。襄阳、荆州、的重要性为世人所公认,暂且不表,就说说武昌。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派黄祖镇守江夏郡,屯兵夏口(今武昌),防备江东的孙策、孙权。孙策破黄祖于沙羡(夏口),而霸基始立。孙权知东南形胜必在上流,必须攻下夏口,才能阻止对方顺江东下。

鲁肃向孙权献策道:“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权也贯彻了取荆州这一大的方略,以为父报仇(孙坚为黄祖部将射杀)之名,多次派兵攻打黄祖。

赤壁之战后,孙刘之一次瓜分荆州,东吴获江夏(今武昌),这是双方联盟的基础。

219年,孙吴偷袭荆州,兵分两路。左护军吕蒙统偏将军陆逊、将军李异、将军谢旌等,率三万大军,八十余艘船舰,水路并进,溯长江而上,偷袭江陵(今荆州)。右护军蒋钦率领扬州水师,水陆并进,溯汉江而上,过江夏的夏口、竞陵北上,堵住关羽水师的归路。

历史上蒋钦的名气远不如吕蒙,他这一路从夏口杀出的吴军被远远低估了,实际上蒋钦的水师堵住关羽归路,导致关羽军战舰损失惨重,粮草耗尽,军心涣散,只能退守麦城。

221年,孙权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巩固对荆州的控制,夏口(今武昌)更是武昌(今湖北鄂州)的西大门,不容有失。

223年(吴黄武二年),孙权在夏口城内的黄鹄矶修建了一座瞭望楼,即黄鹤楼。

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唐朝崔颢有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从东晋到南北朝,武昌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到后期成为南朝保命的重镇。

南朝分为大致三个部分,以长江为轴,轴东是江东,轴西是巴蜀,轴中是荆湘。武汉处在轴中荆湘的门户位置,南方王朝控制武汉,向西可稳定巴蜀,中间可巩固荆湘,于东可掌握江东。即使巴蜀丢掉了,南朝还可以武汉为门户守江东。

南北朝后期,梁朝内乱导致江南分崩,西魏(北周前身)趁机夺取巴蜀和襄阳。继南梁之后的南陈完全失去了长江北岸(为北齐所占),但南陈控制的武汉,正好卡在南陈、北周、北齐三国交汇点上。南陈实力再弱,只要守住武汉,就可以向西巩固湘州,向东掌握江东,武汉是南陈保命的军事重镇。

唐朝和两宋时期,武汉成为长江流域的经济重镇和转运中心。南宋陆游曾赞武汉:“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江宁不能过。”钱塘(今浙江杭州)是南宋国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是南宋曾打算定都之地,又是守长江的军事重镇。

清朝湖广总督管辖湖北、湖南,驻武昌。林则徐、李鸿章、张之洞,有个共同之处,都出任过湖广总督。

清朝后期,太平天国先攻下武昌,再东下定都南京。而曾国藩的湘军也是先攻克武昌,才实现破局,随后才东进苏州、南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1676.html

“武汉,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的相关文章

雍正生前有三大宠臣 三人为何不被乾隆认可

雍正生前有三大宠臣 三人为何不被乾隆认可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雍正帝宠臣,为何不被乾隆认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权者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其下属的权势地位、身后之名。对于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这对脾气秉性、统治方式、所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的父子帝王而言,这句俗语显得尤为贴切。雍正皇帝对于大清王朝...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对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子是个危险职业,权力太大会引发皇帝的忌惮。明朝太子朱标却是个例外,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了半个朝堂的人,但他对朱标宠溺无比,赋予了他真正的天子权力,而且唯恐给的权力不够,大明最有能力的功勋都给了他。在历...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雍正上位后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雍正对兄弟真的如此吗

雍正上位后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声 雍正对兄弟真的如此吗

还不知道:雍正帝对兄弟们刻薄寡恩吗?看看他19个兄弟的待遇和结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帝在位后期的九王夺嫡可谓十分激烈,这场政潮的余波直至乾隆初年都还存在,而九王夺嫡的胜利者雍正帝在历史上名声并不太好,有传说他弑父、逼母、杀兄、屠弟,甚至还有害子,这就让雍正帝...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崇祯继位之后为何没有挽救明朝?真相是什么?

崇祯继位之后为何没有挽救明朝?真相是什么?

朱由检,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时间,他在台上十七年。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另外,他在拿下魏忠贤后,在朝廷中已经具有了绝对的权力。他可以安排任何他想安排的人选,配备任何他想配备的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