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匡胤并没有完全收复北方领土,最终,留给了子孙后代一个 *** 烦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16)410

北宋初年,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北有契丹和北汉、南有南唐等国家。赵匡胤在位期间,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使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同时,赵匡胤通过采取“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施行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但是,当年的赵匡胤并没有完全收复北方领土,终是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一个 *** 烦。准确的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后人。

到了赵佶这位奇葩皇帝上位的时候,他更是醉心于书画奇石,国事民生外敌,那都与已无关,大敌一来,之一个念头就是跑。于是,他的两位亲儿子,毫无保留继承了老爹的传统。听闻金兵二字,就赶紧献地献钱,国家还在,但是,自己的姿态和孙子并无二样。

好歹赵佶还有一些快活的日子,赵构也是平安寿终。也就是这个赵桓,宋钦宗,赵佶的长子,在“危难”中接班,提心吊胆的做了14个月的皇帝,最终,成了金兵的俘虏。对此,他的老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很不负责甩了一个烂摊子给儿子。

但是,自己更糟糕,可能是前人的妥协,让他也学会了:用割地陪银子的方式,可以很快解决问题。明明当时还有力量可以抗衡,非得弯腰“认错”,这不是让对方的气焰更盛么?甚至,还自己做“使者”跑到了金营谈判,还真将自己当成“主人”了,在对方看来,他迟早就是自己的俘虏。

对自己过于自信,对外敌又莫名的恐惧,注定其下场悲催。但是,他还抱有幻想,总认为自己能回去。赵构和他非同母兄弟,但是,幼年在一起,能不清楚其秉性,那样的弟弟能靠谱?不过,大概同类人看自己人都是顺眼的。1127年,他和他爹一起被金贬为庶人,押往上京会宁府。1156年,病死于燕京。

这期间,宋金关系有过缓和,赵构的母亲韦氏被放,赵桓还曾让韦氏带话,希望他的弟弟也能将其赎回,哪怕回去做个道士也可。所以,很多观点都倾向于,当年赵构不愿意抗金,就是忌惮这位哥哥会回来夺权。另有观点说,他一直被金国扣着,就是想制衡南宋。

两个观点放在一起看,其实颇有矛盾。当年,金一度被宋打的很惨,但是,也没见拿这个皇帝说事。金的做法,更多的是从心理“侮辱”宋廷。至于赵构,大概只记得祖宗的教诲,不可给武将重权,不记得老祖先是如何拿下这江山的。突然得到的皇位,管他方式如何保住再说,至于国土面积不是他操心的事。

至于那个哥哥赵桓,也只剩下表面文章了,所以,总会被人理解为赵构害怕为此丢了皇位。于是,赵桓看着自己的皇后自杀,看着自己的老爹在抑郁中散手而去,看着韦氏回家,想着自己也许还有希望。

他本来还是有一丝的念想的。

金熙宗自幼受过汉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对这父子二人态度相对要和善很多。当初,金为了折杀宋的锐气,将老爹赵佶封为“昏德侯”,给儿子赵桓封为“重昏侯”。到了金熙宗时期,便撤了这个封号,分别改为:“天水郡王”和“天水郡公”,只是,这个封号赵佶看不到了。

但是,金熙宗后期昏聩,自己最后也被完颜亮给干掉了。赵桓的生活境遇又回到了过去,于是,他的过世,就有了很多版本。

《大宋宣和遗事》说了这么一个故事:1156年,完颜亮安排了一场马球赛,出场的选手中,就有57岁高龄的赵桓,以及81岁的耶律延禧(辽天祚帝),后者想凭借自己的骑术逃走,被乱箭射死。而他,本就不擅长骑马,身体又差,还有“风疾”,于是,很快就跌落马下,被马给踩死了。

这个《大宋宣和遗事》非官方出品,作者不详,有可能是宋人、或元人。所以,其准确性有待考据。不过,这个故事应不是自编,该书还收录了水浒中36人的故事。可见,赵桓的死因,民间是有流传的。那么,为何大家更愿意相信这个版本?因为,一直到1161年,这个消息才传到了南宋。

为何金要瞒5年之久?

按照一般人的推测,肯定是其中出了问题。而正是这一年,金撕毁和议,对南宋发动了全面的进攻。若以完颜亮的残暴脾气,赵桓如此死法,很是正常。但是,根据金人的做事风格,在正史里不记录他的死因,却是很不符合。

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羞辱对方的举止,连在封号上都要折辱一下,更何况,这种自己跌落马下的死亡方式。大抵是民间不愿意相信他会如此善待大宋的皇帝,不然,为何要瞒着?这时的完颜亮正忙着应付宗室,还要迁都,不然,为何在消息公布的同年就发兵?

忙完了家务,准备一统天下之时,才发祥:原来,大宋的前任皇帝早就没了。从这里也可以想象得到,赵桓的最后几年压根没人过问他。

参考资料:

【《宋史》、《靖康之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1719.html

“赵匡胤并没有完全收复北方领土,最终,留给了子孙后代一个 *** 烦” 的相关文章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长平之战廉颇都已经埋下战败的种子 后人为什么只骂赵括

长平之战廉颇都已经埋下战败的种子 后人为什么只骂赵括

长平之战中,廉颇早就埋下了战败的种子,为何后世只骂赵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后期最令人瞩目的战役,非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莫属。在此战打响之前,山东六国仅有赵国能够在军事上与秦国一较高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也使得秦国东出、横扫六国再无太大...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钱换来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仁君还是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天下陷入了魏蜀吴三国竞争的时期。放眼三国的君主中,除了吴国孙家的后代子孙算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受到了祖辈的福泽,其他两人几乎都是出生卑微。东汉末期宦官把持朝政,曹操背后有着宦官...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与匈奴人和亲制度始于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但是好奇的人会发现在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都是汉朝一直在给匈奴出嫁公主,却不见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为妻,这和后来的清朝推行的满蒙和亲政策...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夷简有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夷简(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寿州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名相吕蒙正之侄、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夷简在宋真宗年间中进士,先后官至通判、刑部员外郎、参知政事、同平章事等。他辅佐年幼的仁宗,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

三国时期蜀汉的平安三侯指的是哪些人?

三国时期蜀汉的平安三侯指的是哪些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历史时期,这当然是各种艺术作品的功劳,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东吴“四大都督”大家都耳熟能详。其实在三国后期,蜀汉有三位大将镇守边境,被称为“平安三侯”,你知道他们是谁吗?据《三国志》中记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