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扬名真相:郭沫若委派田汉依其事迹写话剧
核心提示:
当时郭沫若担任 ***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他委派剧作家田汉前来采访张灵甫等人,以他们的事迹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2年第9期,作者:何仁勇,原题:《张灵甫死因之谜及其他》,本文系节选
人生的黄金时代,却突然身陷囹圄,那段日子张灵甫连死的心都有了。正在这紧要关头,抗日战争爆发了。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日本集结最精锐的部队,叫嚣要在三个月内 *** 。日本人的进攻,打破了蒋介石的“绥靖”梦,让他不得不考虑抵抗问题。
这时,黄埔三期生、非常欣赏张灵甫军事才能的王耀武向蒋介石进言,请求释放张灵甫。蒋介石应允了。张灵甫方得以返回部队戴罪立功。出狱后,张灵甫进入王耀武的51师,担任153旅305团团长,奔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会战中,张灵甫身先士卒,获得了士兵的尊敬。战后,张灵甫又率305团参加南京保卫战,驻扎在雨花台附近的华严村,与日军18师团血战数日,直到接王耀武命令才率部突围。因作战有功,张灵甫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
张灵甫的“成名作”,是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万家岭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是一些高低不平的山脉的统称,其峰不险,其貌不扬,但在74年前却是中国军人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1938年8月,日军第11军106师团从九江沿南浔铁路(南昌—九江)南犯。中国守军奋勇抗击,日军受挫。9月底,日军106师团第123团、第145团、第147团和前来增援的101师团第149旅团深入万家岭地区——这就为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啃下106师团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10月7日,万家岭战役正式打响。中国军队第4军、第66军、第74军向敌军发起了总攻。日军虽然身陷险境,仍具备相当强的战斗力。为了歼灭106师团,就必须拿下已被敌军先行占领的高地——张古山。张古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王耀武率51师久攻不下,无计可施。74军军长俞济时告诉王耀武:“张古山我不管了,反正两天后,我要上张古山向薛岳报告战况!”讨论作战方案时,众人都觉得张古山不好打。就在这时,张灵甫突然发言了:“师长,张古山就交给我吧!”“你有什么绝招?”王耀武很吃惊。张灵甫侃侃而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吧?魏国大将邓艾率领精兵从阴平(甘肃文县)出发,经过七百里杳无人烟的地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出其不意地直捣蜀国心脏成都。我们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大军继续正面进攻的同时,挑选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爬上去进行偷袭,一定能够起到两面夹攻的作用。”王耀武批准了这个作战方案。
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轻装出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攀岩爬树,悄然突入敌军后背,全歼山上日寇,一举拿下张古山。疯狂的日军在飞机配合下又夺回了张古山。张灵甫当夜趁天黑再次夺回阵地……如此反复拉锯,双方鏖战五日五夜。其间,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一边下令101师团不惜一切代价支援106师团,一边打破飞机不夜航的惯例,不分白天黑夜对张古山狂轰滥炸,妄图炸出一条血路。张灵甫部伤亡惨重,他本人也多次负伤。但张灵甫挺到了最后。
由于张古山的胜利,终使日寇106师团在万家岭几乎被全歼(只有师团长淞浦中将带几百残兵逃脱),这在整个抗战史上是唯一的一次——万家岭大捷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抗战三大捷之一。新四军军长叶挺称赞道:“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垂不朽。”
遗憾的是,尽管取得了万家岭战役的胜利,但在整个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过分强调“寸土必争”,与敌人打阵地战、拼消耗,节节败退。到10月下旬,武汉三镇全部沦于敌手。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万家岭战役虽然成果巨大,可现在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
当时郭沫若担任 ***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他委派剧作家田汉前来采访张灵甫等人,以他们的事迹为蓝本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
除此之外,田汉还挥笔作词,与著名作曲家任光一起创作了74军军歌: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
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这首激昂如战鼓般的军歌,如今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雾中,但当年,它曾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奋勇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