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隆科多欠债3000两,佟国维为何只借500两?康熙这是要扶老四继位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21)422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谜团——

在康熙朝,老四奉旨追比国库欠款时,为何有3000两欠账的隆科多,向他的六叔佟国维借钱时,佟国维却只借给隆科多500两?

要知道,当时急于还债的隆科多并非只差这500两银子,因此佟国维所借的钱,不仅不能解隆科多之困,反倒会让隆科多怀恨在心,认为的他六叔就是在袖手旁观。

那么,佟国维为何要这么做呢?

他是怕借出去的钱打水漂,还是他从心底里就看不起这个侄子?

但问题是,区区三千两白银,对于佟国维这位康熙朝的首辅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而佟国维若是真看不起隆科多,他又为何会在退休前,向康熙举荐隆科多呢?

同时,事后隆科多为了还债不得已卖掉了康熙御赐的“宝刀”,可不久之后,这把“宝刀”却又回到了康熙的手里。

在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

隆科多借钱还债

康熙四十六年,黄河发大水,就在康熙与诸皇子、大臣商讨如何赈灾之时,方才得知偌大的国库,能够拨出的库银竟不足50万两,而赈灾与修堤所需的银两至少还缺200万两以上。

为此,康熙接受了老四胤禛所提出的建议,一方面拨出库银40万两购粮急送灾区,另一方面由老四带领老十三胤祥到江南筹款赈灾。

在老四的谋划下,他和老十三在八爷党的地盘,顺利完成了这次赈灾筹款的任务。

然而他俩还没有返京,老四就得到了另一个消息——

康熙为了填补国库,打算从皇子中择一人出任钦差,追讨在朝官员们从国库借出去的欠款。而这个既难完成又会得罪人的活儿,在诸皇子各怀鬼胎地推脱下,落到了他的头上。

就这样,回京的老四与康熙一番深谈过后,未做休整,又率领他从江南带回来的田文镜,投入到了追比国库欠款的任务中。

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更为了不让康熙失望,老四本着要做“孤臣”的心,责令欠款的大小官员们,限期十日内还清欠款,逾期不还者,便将其抄家拿办。

见老四如此不讲情面,那些欠款官员们的心思却各有不同——

其中一部分人——从小就跟在康熙身边,鞍前马后熬出来的心腹重臣,虽然有些担忧,却并没有多少的恐慌。

在他们心里,实在挺不住了就去找康熙哭诉,到时凭借着君臣多年的旧情,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还有一部分人——在京重要衙门的堂官和司官。

他们虽然没有前一类人无所惧的底气,但是他们大多却具有还钱的实力。因此,这类处于观望攀比状态的人,虽然有担忧也有恐慌,但总体来说,恐慌的程度并不深,他们清楚,最不济也无非还钱免灾而已。

可有一部分人,见老四如此态度却十分恐慌。

这类人既没有之一类人的底气,也没有第二类人的实力,他们借钱一多半用于生存,剩下的则用于无法避免的应酬花销。

对于这部分人,让他们顶住压力不还,他们没有这个胆子;可他们想还钱,一时间又没有还钱的能力,因此,这类人就陷入要如何还账,以及还不上账会被抄家的恐慌之中。

而前任顺天府府尹隆科多就是其中的一员。

在户部衙门,隆科多见“帮办”田文镜,对老状元毫不客气的羞辱;又见老四对大阿哥胤禔的门人——马国成,不留情面的处置。

隆科多当场就慌了神。

从户部衙门回来,隆科多之一时间就去了佟府,找他的六叔佟国维:

“……您老也知道,自打侄儿,前几年被朝廷撤了差事,一直赋闲在家,可是这一家老小,总得有个开销不是呀,这么着了,我在户部借了三千两银子。可是这两天朝廷上追得紧,十天之内要是不还就得抄家……”

佟国维听了隆科多这一番话,一脸嫌弃地说道:

“好了,好了!管家,到账房去给他拿五百两银子!”

说完这句话,佟国维瞥了隆科多一眼,转身就离开了。

到此,问题出现了——

明明隆科多欠下的是3000两银子,为何佟国维只借500两?

要知道,隆科多若有能力还款,绝不会上门去求佟国维,既如此,佟国维所借的钱对隆科多还账来说,就没有任何的帮助。

难道佟国维就是打心眼儿里看不上隆科多吗?也正因如此,所以就连佟府的管家,都敢拿话来敲打隆科多。

但根据后续的剧情来看,佟国维并非看不上隆科多,相反他还对隆科多寄予了厚望,以期他能扛起佟家的大旗,延续佟家的荣光!

对隆科多的历练

在雍正继位之前,康熙朝着实发生了不少大事——

先是康熙用计复立太子而后又废,在此过程之中,康熙借“竞选太子”一事,狠狠打压了老八胤祀。

随后,在九子夺嫡最敏感的时期,康熙又把西北的兵权交到了老十四胤禵的手中,以致于老十四陡然间成为了一匹夺嫡的黑马。

可就在这期间,“死鹰事件”发生了。

这一事件,不仅提前了康熙去世的时间,还敲响了夺嫡之争即将结束的钟声。

事件发生后,气急攻心的康熙重病卧床,而在康熙所摆的“迷魂阵”(免去老四和老八的职务)下,不少人都认为康熙默定的继位人是老十四,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就包括老四和八爷党里的老九。

但在老八眼中,康熙是不是默定老十四为继位人并不重要,因为他已做好了关键时刻出“黑手”的准备。因此对他来说,有威胁的人,只有在京的老四,而非远在西北的老十四。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为求万无一失,除了提前布置了丰台提督成文运这一个“暗子”之外,又安排老九和老十去拉拢隆科多:

“丰台大营是我们的人在主事,我想那边不用有什么担心的……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他手里有两万兵马管着九门,是最厉害的杀手锏。”

而之所以老八认为九门提督隆科多是杀手锏,就是因为隆科多对外可以限制或放入城外的兵力,对内又可以控制城内的局势,甚至有能力诛杀城内的任何人。

到此,在夺嫡的最后关头,主管九门的隆科多,其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那么,当初连3000两欠款都还不起的隆科多,又是如何坐上九门提督这把椅子的呢?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推隆科多坐上这把椅子的人,正是当初只借给隆科多500两的佟国维。

那时,康熙正借着“竞选太子”一事向老八及八爷党下套,而早已揣摩透康熙心思的佟国维,也借机上演了一次“烧热灶”的反向押宝行为。

康熙为了稳定局势,尽快结束“满朝乱敲东宫鼎”的闹剧,私下里与佟国维谈了一笔交易,让佟国维把老八给“烧冒烟”,随后再认下罪,以此坐实老八“结党”。

在那笔交易中,康熙给佟国维的补偿,就是可以安排一个佟家的后辈。

当时佟国维想让康熙安排的人,就是隆科多。

而康熙一听要安排的人是隆科多,没有任何抵触,当场就委以了“九门提督”这一重任。

那么,佟国维为何会向康熙推荐隆科多呢?

注意,当时康熙见佟国维推荐的是隆科多,曾笑着说了这么一段话:

“这么多年,小多子也历练得差不多了,那就让他出来当差吧!”

在这段话里,康熙所谓的“历练”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信息——

这一信息,不仅与康熙临死前跟隆科多的那场对话强相关,还与佟国维为何向康熙推荐隆科多有密切的关系。

要知道,虽说给佟家安排一个后人是康熙予以佟国维“提前退休”的补偿,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佟国维的推举,康熙就会应允。

退一步讲,一旦佟国维推举的人不合康熙的“口味”,那么康熙即便不会明着拒绝,也绝不会对其委以重任。

既如此,涉及到佟家荣光的延续,佟国维所推举的人选自然会慎之又慎。而佟国维之所以会在这种情况下还推举隆科多,就说明他清楚隆科多必是康熙满意的人。

可佟国维有这种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就是康熙话里的“历练”二字。

注意,康熙临死前,向隆科多托孤时,还说过一段与之有关联的话:

“这些年苦了你了,听人说,你总怪你六叔佟国维压着你,其实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压着你的,是朕!”

通过这段话就可以确定——康熙对佟国维所说的“历练”,就是他暗中授意佟国维来“压”着隆科多,而佟国维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会向康熙举荐隆科多。

也就是说,不是佟国维看好隆科多,而是他知道,康熙看好隆科多。

那么,问题又来了——

康熙暗中授意佟国维,去历练隆科多的目的是什么?同时,这与佟国维只借给隆科多500两银子之间,又是否存在某种潜在的关联呢?

康熙的“Plan B”布局

我们将视角拉回到隆科多向佟国维借钱的那天,隆科多从佟府回去后,为了偿还欠款,几经犹豫,去当铺当掉了康熙御赐给他的那把“宝刀”。

然而诡异的是,康熙在临死前向隆科多“托孤”时,竟又拿出了这把“宝刀”。

基于“宝刀”在康熙手里再现的这一幕,其实就可以得出一个推测——

康熙在关注着隆科多的举动,至少从追比国库欠款时起,隆科多的一举一动就在康熙的密切关注下,否则,康熙绝不会拿到隆科多当掉的那把“宝刀”。

而康熙之所以要拿回这把“宝刀”,基于后续的剧情,就是为了给“托孤”一事增加一层情感的砝码,以确保隆科多不会失控,保证老四胤禛可以顺利继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联系佟国维只借给隆科多500两银子的事,不难得出一个更进一步的推测——

佟国维极有可能得到了康熙某种私下里的授意。

否则,佟国维若想帮助隆科多,自然会直接给出3000两,而若是不想帮隆科多,佟国维也大可以直接拒绝,没有必要多此一举,只借给隆科多500两。

甚至有可能,授意佟国维只借500两,不仅是对隆科多人品的考验,还是为了“逼”隆科多卖出那把“宝刀”——隆科多手里最值钱的物件,也是隆科多最后的“骄傲”。

那么,康熙为何会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授意呢?

其实,这就是康熙的“Plan B”布局——

借用康熙曾说过的那句话:“干大事者,必须找‘替身’为之一”,其中的“替身”就是继位人、继承人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选好了继位人,才能将大事干成。

而晚年的康熙想要干的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刷新吏治、整顿时弊。

对于已力不从心且又不想得罪人的康熙来说,要想做成这件事就只能寄希望于他的继位人,也就是大清朝的下一任皇帝。

最初,康熙一度寄希望于太子胤礽,毕竟太子是在位三十多年的太子,名分早定,由胤礽继位来落实他的遗愿,是最合理正当的。

尤其是在“九子夺嫡”暗流涌动的状态下,胤礽继位是最不容易引发朝野动荡的选择。

奈何,随着事情的发展,康熙日渐觉得胤礽并非合适的人君之选,且不说胤礽没办法完成他的遗愿,一旦胤礽继位,可能连做个好皇帝都是一件费劲的事。

尤其是在老四去江南赈灾筹款中,康熙见胤礽不仅不维护老四,反倒在背地里攻讦老四,这种发现就让康熙更加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也就动了选一个“备用”继位人的准备,而这个“备用”的继位人,就是老四胤禛。

原本,老四主动请缨去江南筹款赈灾,并没有让康熙眼前一亮,直到康熙决定追比国库欠款,而见诸皇子都在变相推脱之时,康熙才动了考验老四的心——

老四从江南筹款凯旋而归的那天,在朝阳门,诸皇子和朝中大臣设宴为老四接风,以期老四碍于情面,能当众表态若他领了“追比欠款”的任务,会对他们手下留情。

然而,老四却宁愿得罪在场所有人,也没有松口。

老四的这一表现就令康熙极为满意,因此才会在当日特意交待御膳房为老四准备一桌御膳。

而随后老四与康熙的那场对话,更是让康熙坚定了要选老四为“备用”继位人的决定——

在那场对话中,老四对朝局时弊的分析,深得康熙的心:

“……那些有钱的士绅人家,仗着免税拼命买地,小户人家因为人多地少,付不起丁税,也就甘愿贱价卖了田土,当他们的佃户,这样一来,土地年年兼并,贫富日益不均,而国家的税收呢,却是年年减少,仅此一弊,朝廷已不堪其忧啊。”

老四并不知道,他的这一番分析才是奠定他后续能够继位的关键。因为这一番分析所涉及到的内容,正是康熙晚年最想做成的大事。

随后,当话题转到“追比国库欠款”的任务时,老四更是当场表态:

“儿臣愿意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老四为大清朝的江山社稷甘愿做“孤臣”的表态,顺利通过了康熙的考验。

可能有人会问,通过这一点就断定康熙将老四选为“备用”继位人的推断,是不是过于草率,毕竟,除了老四之外,康熙也可以选择老八、老十四。

注意,康熙在临死之前,对老四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八阿哥胤祀,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以宽仁治仁,他是以宽仁收买人心……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十四阿哥嘛,这些年镇兵经武很见成效,可是他胆子过大而胸襟狭小,用于治兵尚需谨慎得当,用于治国则必然坏事……”

通过这段话就可以得出,早在很久之前,老八和老十四在康熙的心里就被画上了一个“×”,而老大、老三和老十三康熙虽未明言,但他们绝非合适继位人也是显而易见的。

无脑的“傻大”自不用说,老三专心于“文学”,康熙自不好意思影响其在文学方向的发展,而“侠王”老十三又太过耿直。

因此,康熙会选择“实干家”老四,看似偶然,却也是必然的结果。

既然,康熙有心培养老四为“备用”继位人,自然要考虑其能否顺利登基。

面对八爷党的虎视眈眈,让势单力薄的老四继位本就危机重重,而老四又选择了走“孤臣”的路,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提高了他继位的难度。

因此,康熙才动了起用隆科多来帮助老四继位的心。

在此之前,康熙之所以要对隆科多进行“历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康熙应付“九子夺嫡”的局面所布下的暗子,一旦他准备推弱势的皇子继位,关键时刻就可以委以隆科多重任来帮助其继位。

只不过,最初“历练”隆科多时,康熙只是动了废太子的心,却没有想好继位人;而这一次再次授意佟国维继续打压隆科多,方才打算真正起用这枚暗子。

以上,就是佟国维为何只借给隆科多500两的背后隐情。

而在此之后,佟国维之所以会安排隆科多出任理藩院的牢头,并让其通过老十三去接近老四,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就是因为佟国维从康熙最新下达的授意里,隐约看出了康熙有意推老四继位。

否则,佟国维又岂会突然动了扶隆科多的心呢?!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2399.html

“隆科多欠债3000两,佟国维为何只借500两?康熙这是要扶老四继位” 的相关文章

多尔衮手握大权离皇位又近 多尔衮为何不敢称帝

多尔衮手握大权离皇位又近 多尔衮为何不敢称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江山如画,多少豪杰。都说爱美人不爱江山,其实历史上真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帝王将相寥寥无几。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千里送荔枝,结果还不是为止住哗变,赐死了她。美貌力量是有限的,再娇美的容颜也没法让一个野心十足的男子止住对权力的...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三国时期的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孙权对他们有何评价?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一顶一的英杰之才,为孙权坐断东南与曹刘相抗贡献了很多。那么在孙权心目中,他对于周瑜、鲁肃、吕蒙是如何评价的呢,谁的地位最高?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被人所知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貌。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你是同胞还是金兰。高纬赐死兰陵王,就充分地说明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亲情与手足根本不可能凌驾于皇权至上,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高长恭就因为自己看似不经意的一句...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

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最后却不得善终,是因为什么?

卫子夫被汉武帝宠爱最后却不得善终,是因为什么?

卫子夫即卫皇后,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皇后,达到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历经十年的小心翼翼与谦虚谨慎,卫子夫终于从一个低微的歌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逆袭。同时卫氏家族封侯拜将,显赫一时,成为人人争相羡慕的...

评论列表

小蓝
小蓝
2个月前 (09-17)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对隆科多的态度令人费解,他为何只借给侄子500两而非3千两银子来还债?这背后隐藏着康熙的Plan B布局和深意——通过让老八党人打压、历练并控制九门提督这一关键职位的人选(如同暗子),以备不时之需帮助弱势皇子继位,文丨卿心君悦,一部揭示历史真相与人性复杂的作品!

Deborah
Deborah
3周前 (10-29)

雍正王朝中,佟国维对隆科多的态度令人费解,他为何只借给侄子500两而非3千两银子?这背后隐藏着康熙的Plan B布局和深意——通过历练与考验来确保老四胤禛顺利继位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位九门提督!康熙利用这一手段不仅是对人品的测试也是策略上的逼迫:让最值钱的物件成为最后的骄傲或负担的选择题摆在了眼前。宝刀,既是情感的纽带也是政治智慧的体现;而这一切都在为那个最终能刷新吏治、整顿时弊的新皇帝铺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