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洪涛:女词人的私领域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22)320

张隆溪教授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23年) 第十二章有Late Northern and Early Southern Song Literature 一节,该节的结尾部分讨论李清照Li Qingzhao: A Great Female Poet of Ci Lyrics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p.246)。笔者细读过后,认为涉及李清照的论说有值得商榷之处。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李清照的《武陵春》词提及“物是人非”,而张隆溪教授说当时 she had lost everything (她已经失去一切 / 她已经一无所有)?“物是”反映当时she had lost everything?

此外,《武陵春》是老年李清照的作品吗?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他們南渡不久就病死,李清照成为孀妇,而孀妇的私事外人是怎样得知的?孀妇已经失去一切是什么情况,是连纸笔墨都没有吗?

本文主要谈史书的客观性问题。具体而言,笔者想了解:史家怎知女词人私领域里发生的事、史家有没有以臆度为史实。

李清照《武陵春》反映她in old age?

张教授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23年)讲到:

The following ci lyric to the tune of “Spring in Wuling” is another example of how she could exquisitely express her sorrow beyond words in a most imaginative and elegant way:

《李清照集校注》

The wind stops, the dust *** ells sweet, all flowers are gone,

Morning or evening, I feel too tired my hair to comb.

The world remains but people do not, and things are all over.

Before I would speak, my tears are already running down.

I heard spring is still good in Shuangxi,

And would like to take a boat and go.

But I am afraid the tiny grasshopper boat

Cannot carry such

Sorrow’s heavy load.(p.248)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全书连半个汉字都没有,因此,我们不知道上引这首词的汉语原作到底是怎么样的。

“Spring in Wuling"应该是词牌《武陵春》。

笔者中学年代选修“中国文学”科,为期四年。当时,文学科读本之中录有李清照词,其中“双溪舴艋舟”之句,记忆犹新,因此笔者知道张教授英译文中的Shuangxi应该是指“双溪”,再据此“双溪”查到李清照词《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全文: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页146)

张隆溪教授解说: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lyric, the poet described her sad condition in old age when she had lost everything and her sorrow was beyond language. 这句话中的 in old age就是老年;所谓 she had lost everything,就是“李清照已经失去一切”。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词(汉语原作)作于何年何日?张隆溪教授怎能确定此时she had lost everything(李清照已经失去一切)? 张教授说李清照in old age,到底in old age是指李清照当时年龄多大?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的“物是人非”反映了she had lost everything吗? 其实“物是(人非)”一般解作“物在”,那么,何以张隆溪教授反而说当时李清照已经失去一切?

《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

从下半阙“也拟泛轻舟”来看,当时李清照还打算去泛舟。似乎她认定自己有力气泛舟,而不是老到连手脚都不麻利。

蚱蜢舟若遇水流湍急,会很颠簸晃动,因此,合理推测:有能力驾舟的女人,不会是老妇人吧?(参考:《红楼梦》第四十回写王熙凤撑船,到池当中,她就感觉船乱晃,于是忙把船篙递给驾娘,之后蹲了下来。)

避金兵,李清照逃到浙江

《武陵春》词中写到“双溪”,据说是浙江的双溪。因此,《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很可能是李清照南下浙江避乱之后的作品。

一般认为,李清照这首《武陵春》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柯宝成编著《李清照全集 ・ 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页81﹔郦波《宋词简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19年,页322)。

柯宝成《李清照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年版。

李清照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1084年3月13日)出生,所以,到了宋高宗绍兴五年,即西元1135年,李清照应该是51岁。如果《武陵春》真是作于她51岁,那么,当时她是中年妇人。

人活到51岁,是不是也算in old age?

古时,男丁服役和授田都有年龄规限,唐代以六十为老。到了二十一世纪,不同地区和机构对于“老年”的界定存在差异,但是,一般而言,60岁以上的人,才被视为进入老年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总则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徐培均讨论《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时,这样说:“一位衣着淡雅、才到中年的孀妇走出来望了望窗外,然后踱进妆台,想对镜梳妆,但又慵怠无力。于是她……”(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请注意:上引文字说她“才到中年”。

也许,张教授有历史依据可以说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作于李清照六、七十岁?张教授in old age when she had lost everything 之说,是采纳自专家之说吗?

北大、复旦大学的文学史书记录了写作年月?

张隆溪教授曾经透露他参考过北大袁行霈主编本和复旦大学章培垣、骆玉明主编本《中国文学史》。我们可以查看袁编本和章、骆主编本是怎样说《武陵春》的。

《李清照评传》

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本《中国文学史》有提及《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是,书中没有明确提示《武陵春》写于何时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页135)。

复旦大学章、骆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说:“双溪是浙江金华的一处水上胜景,当李清照绍兴年间来金华时,已经毫无游赏的兴致。”原因是“因家破国危而无法抑制内心悲痛的情形。”(《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第二版,中卷,页263)。所谓“绍兴年间”到浙江,据近人考证,是宋高宗绍兴五年左右。

《中国文学史新著》的说法(“来金华时”所作),其实相当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李清照五十一岁前后的作品。

《李清照资料汇编》

柯宝成《李清照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将《武陵春》编在1132年-1135年之间,认为这几年她“她避难金华”。1136年起,她移居临安。

总之,《武陵春・春晚》作于李清照五十岁左右的可能性比较大。学者多采信此说 (柯宝成编著《李清照全集・汇校汇注汇评》,页78-83)。

不过,old age也许泛指“上了年纪”?也许,张隆溪教授认为人活到51岁已经属于old age。

然而,she had lost everything是哪一年的事?这句话,说得没有转圜的余地。如果李清照五十岁已经失去一切,那么,她最后的二十年是行乞过日子吗?李清照活到七十一岁去世。

此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写“物是人非”,那“物”是什么?

李清照什么时候失去一切(she had lost everything)?

张教授说李清照had lost everything, 然后写了《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此说有无问题?如果《武陵春》是中年孀居时的作品,那么,她had lost everything之后,如何维持生计?

李清照逝世于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也就是公元1155年5月12日。由1135年开始,到她去世之日,足足有二十年时间。

她在世的最后二十年,是寄居于亲戚家中吗?她能赚些钱养活自己吗?她能像陶渊明那样务农吗?其他学者研究过李清照的晚年后,有何结论?

Ronald Egan,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2013

美国学者Ronald Egan 指出:She departed Qingzhou in the twelfth month, accompanied by fifteen carts of books and other belongings, having left ten roomfuls of other books behind. She rejoined her hu *** and in Jiangning in the spring of 1128. (Ronald Egan,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3, p.136) Egan 的意思是:她从青州运走十车书本和家私,1128年春天到达江宁。

我们的问题是,她运到南方的东西,都在她人生最后二十年内全部丢光了?被抢走?被骗走?……

笔者披阅相关料材时,看到一位古人的理解与张教授的理解大异。明人董其昌说:“物是人非,睹物宁不伤感?”(柯宝成编著《李清照全集・汇校汇注汇评》,页79。) 当然,必須是物尚在才有所谓“睹物”。也就是说,“物是人非”指器物还在她身旁,而人(赵明诚?)已经不在。

《李清照诗词选》

虽然我们不知道李清照说的“物是……”具体指哪些“物”,也不知道“物”是否值钱的文物、财物,但是,至少她南渡后还有财力再生活二十年,她还有纸笔墨可以记录《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首词。

“物是人非”的词典释义

“物是人非”是指: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物是人非”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汉语网》)。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说:“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三国志》卷21)。这是将“物”理解为“东西”。

张隆溪教授却将“物是人非”的“物”理解为The world。

国内学者郦波(1972- )注意过李清照笔下的“物是人非”。郦波说:“所以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个人僻居金华的李清照,除了身边仅有的几册和赵明诚当年收集的字画精品,绝大多数文物已丧失殆尽。”(郦波《宋词简史》)

郦波没有设想李清照写作当时已经一无所有。“仅有的几册”和“精品”也许不算多,但是,终究不是had lost everything。

《李清照年谱》

北宋已经灭亡,仍然是The world remains?

“物是人非”的另一种诠释是:将“物是人非”理解为“世间景物依旧,而人事已变”。张教授将“物是人非”翻译成The world remains but people do not。这译法比较接近“景物依旧”(“物”=人间景象)。

李清照逃到南方之时,大金国的兵马占领了北方。

北宋灭亡,济南(李清照的籍贯)、章丘(李清照的出生地)和青州(李清照在青州与丈夫赵明诚生活许多年)都已经沦陷。1128年,宋真宗南迁。

据说,1129年,赵明诚和李清照曾逃往长江上游,辗转到了临安 (Ronald Egan,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p.139)。

北方沦陷,李清照的故乡为异族所侵,这情況,竟还说是The world remains? 笔者对此,不能无疑。疑什么?答:The world remains疑为张教授个人的臆度。

《〈漱玉词〉笺译·心解·选评》

总之,笔者从“也拟泛轻舟”一句做推测:她撰写此《武陵春》时应该还有力游溪泛舟。笔者愿意考虑“《武陵春》是她中年之作”这个说法。

张教授的when she had lost everything之说,似乎来历不明。

笔者稍加探究,就发现:she had lost everything 之说,不是中文学术界的共识。如果判定《武陵春》作于她临终(约七十岁)稍前,有没有历史证据?

若无证据而迳将假设当成史实写入史书,难称良史。

其他学者(K. Rexroth 和L. Chung)怎样解读“物是人非”?

美国学者Kenneth Rexroth 和Ling Chung (钟玲)合译的Women Poets of China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1972) 收录了《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英译本,以下是他们二人的译作:

Women Poets of China (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 1972)

SPRING ENDS

To the tune "Spring in Wu-ling"

The wind stops.

Nothing is left of Spring but fragrant dust.

Although it is late in the day,

I have been too exhausted to comb my hair.

Our furniture is just the same,

But he no longer exists.

I am unable to do anything at all.

Before I can speak my tears choke me.

I hear that Spring at Two Rivers

Is still beautiful.

I had hoped to take a boat there.

But I am afraid my little boat

Is too *** all to ever reach Two Rivers,

Laden with my heavy sorrow. (p.40)

可见,“物是……”句,译成:Our furniture is just the same, / But he no longer exists. 这译文表现的是:李清照家中的器物还在, 而he (赵明诚?) 已经不在。

《李清照诗词选》

这里不是说 Kenneth Rexroth和钟玲的理解必属正解。笔者只是质疑: she had lost everything之说有何依据?《武陵春》的内容反映出 she had lost everything?

美国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的“物是人非”英译文

美国史坦福大学出版的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an Anthology of Poetry and Critici *** , edited by Kang-i Sun Chang, Haun Saussy, Charles Yim-tze Kwong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收录《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另一个英译本。兹引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The wind subsides - the dust carries a fragrance of fallen petals;

t’s late in the day - I’m too tired to comb my hair.

Things remain but he is gone, and with him everything.

On the verge of words, tears flow.

I hear at Twin Creek spring’s still lovely;

How I long to float there on a *** all boat -

But I fear that at Twin Creek my frail grasshopper boat

Could not carry this load of grief. (p.98)

可见,“物是人非”被译成:Things remain but he is gone. 这译文也只是说: he,已离世﹔ “物是”,相当于 Things remain (物, 留存)。

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

“物是人非”中的“人”,张教授理解为 people。请注意,people是众数。用这people,就和另两个译本中的he (singular/单数) 大相径庭。

李清照晚年“穷困”?

专研李清照的哈佛大学教授Ronald Egan(艾朗诺)撰有专书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3), 是一本四百页左右的书。

Ronald Egan在书中说:But from what we do know, she did not spend her last years wandering the countryside, homeless and destitute, as the early sources report. (Ronald Egan,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 p.217) 。

《重辑李清照集》

Ronald Egan的意思是: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李清照不像早期评论所说那样,以漂泊于乡里、无家可归、贫困艰辛的状态度过晚年(her last years)。

张隆溪教授如果认为《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作于李清照晚年,那么,她晚年真的失去一切、一无所有吗?Ronald Egan的结论 (not destitute),和张隆溪教授的说法相反。

由于二说不能并立,我们读者面对的问题是:Ronald Egan的说法,有误吗?有依据吗?张教授的说法又有何依据?

Ronald Egan的结论,是得自目前掌握的资料 (from what we do know)。读者可以参看其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2013)的第七章。Ronald Egan这本著作,2013年出版,比张教授的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早十年。

张隆溪教授有意于推翻Ronald Egan的结论吗?

总 结

张隆溪教授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2023)讨论李清照时说她年老she had lost everything,并举《武陵春》为佐证。

本文认为,张教授这说法,有以臆断为史实之嫌。此外,对于后世史家表现得熟知女词人的隐私,笔者认为其中有疑点,拟另文详论。

李清照《武陵春》词写“物是人非”, “物是”一般被解读为“物在”,何以张教授的说法(she had lost everything),刚好相反?

《寸心如水月:李清照词》

本来,李清照晚年是穷是富,这件事不见得对我们很重要,因为就算她穷困至一无所有也不影响作品的文学价值(旁证:杜甫《登岳阳楼》自陈“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而《登岳阳楼》照样成为千古名篇)。

既然如此,为何笔者仍然花时间探讨她是否老来沦落到一无所有?其实,笔者重视的是撰史的求真原则——史书所记,是史实吗?

张教授没有把论证过程写出来,也没有提供关键论据,因为文学史书不是学术论文。笔者这里没有责难之意,只不过she had lost everything 的“客观性”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求真兴趣。

参照Ronald Egan研究结果来看的话,李清照晚年贫穷之说是无根之谈。

此外,《武陵春》必定写于李清照晚年嗎?如果没有证据的话,“自传性质的解读法”(the autobiographical reading) 产生出来的结果是难以确立的。

“自传性质的解读法”(the autobiographical reading)方便将某作品“镶嵌”在作者的某时期,例如:将某篇归为“前期”作品,或者归为“后期”作品(李煜的词也常被区分为前期、后期。后期,是亡国之后),让作品挂靠“大背景”从而释出具体的语境意义。

然而,在文本内外证据都不足的情况下,将某首词系于某时期,实难脱离臆度之嫌。夹杂着臆度的所谓“解读结果”,如果被写进史书之中,史书的公信力怎能不受损?

《李清照诗词集》

附记一:校字记

2023年7月11日,“古代小说网”刊出洪涛《李商隐、可解限度和“隐含的作者”》一文,属于“读张隆溪教授的英文版中国文学史・十九”。

文中的“总结”部分,提及“具体化”concretisation。不料拙文正式刊出时, 有一个字母拼写失误。此外,底稿原本是用繁体字写成的,投稿前,机器自动將文章转成简体字,偶有“馀”“馀”混淆之弊。请容我在这里向读者致歉。

《红楼梦与诠释 *** 论》

附记二:小说研究中的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

《读张隆溪教授的英文版中国文学史 ・ 十九》讨论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在小说领域中,也有学者避谈曹雪芹,改论隐含作者,认为《红楼梦》的隐含作者敌视满清政权和清帝统治。

不过,《红楼梦》的叙述文字中,有这样的颂圣话语:“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 ”(第四回)贾琏也说过:“如今当今体贴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在贵贱上分的。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属入宫请候。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所谓“今上”,就是当今皇上。

先按下贾琏言论不表,只看“今上降不世之隆恩”之句,明明是感恩之辞,如何是隐含作者敌视满清统治者?

此外,由清初到清高宗,都没有太上皇。《红楼梦》隐含作者的世界中却有太上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2441.html

“洪涛:女词人的私领域” 的相关文章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对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子是个危险职业,权力太大会引发皇帝的忌惮。明朝太子朱标却是个例外,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了半个朝堂的人,但他对朱标宠溺无比,赋予了他真正的天子权力,而且唯恐给的权力不够,大明最有能力的功勋都给了他。在历...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刘禅为何逐渐疏远他?

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约311年),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泰始七年(271),刘恂继承父亲...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刘备手稿中传出赵云是女儿身 这件事情是真的假的

还不知道:刘备手稿出土,昔日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究竟是真是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曾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然而...

在凤鸣山被围困之后,赵云是什么表现?

在凤鸣山被围困之后,赵云是什么表现?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赵云跟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主动请战要当先锋,赵云老当益壮,勇猛不减当年,一开始在战场上就斩将立功,但是,后来因为轻敌,中了夏侯楙之计,被围困在凤鸣山,尽管赵云杀敌无数,但赵云最终还是觉得突围无望,赵云叹息说...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汉末乱世,陆康为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历史上年羹尧真的是个嚣张跋扈之人吗?

年羹尧是中国清朝名将,妹妹年世兰是雍正的华贵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当年羹尧居功自傲、目空一切,没有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的时候,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爬得多高,摔得就有多惨。”康熙精心栽培年羹尧,最后还是被雍正杀了。那么年羹尧从封疆大吏到康熙面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