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是后人误解了微子启吗?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22)360

是后人误解了微子启吗?

历史很有意思,关于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历史的记载就分歧很大。有人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是商朝的叛徒、内奸,是他勾结周部落推翻了商朝。有人的观点,则和这个说法完全对立,认为微子启是位圣贤。

微子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众所周知,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还是殷商最后一个王-帝辛的庶兄。《史记》中记载:“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但商纣王“ *** 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璇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曰:‘……如之何其?’太师若曰:‘王子……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遂亡。”《史记》中的这段话大意是说,微子启多次劝谏纣王,而纣王根本不听,可谓是上不畏天,下不畏民,根本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微子启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在困难的抉择之中,他去征求太师、少师的意见。太师、少师告诉他,假使真能救治商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如果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离开了商朝。

《史记》中还有一段关于微子启的记载:“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这段文字是说,周武王伐商纣王,攻克殷王朝,微子启就拿着祭祀的器具来到武王军门前,他袒露上身,双手反绑,左边牵着羊,右边拿着茅,跪地而行。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

基于这段记载,宋末元初著名道士杜道坚在《道德玄经原旨》中说:“微子抱祭器而归周,轻则失臣也。”认为微子启如果做了记载中的那些事情,说他是叛徒也不为过。

反驳的意见有很多,并已经指出,微子启并没有投降周。徐孚远说:“故《史记》言纣之将亡,其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奔周,而后儒之传误以为微子也。”这里所说的,其实便是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救药,抱着商朝宗庙祭器出逃的事情。由此推断,说微子启在商朝灭亡前夕“抱祭器而归周”是错误的。

明代学者张燧在《千年百眼.微子不奔周》中也驳斥说:“微子左牵羊,右把茅,皆必无之事。肉袒面缚,盖出左氏之诬也。史曰:‘微子抱祭器而入周。’既入周矣,又岂待周师至而后面缚乎?……刘敞曰:古者同姓虽危不去国。微子,纣庶兄也,何入周之有,《论语》云‘去之’者,去纣都而遁于荒野也。一时武王释箕子之因,封比干之墓,而独不及微子,以微子遁野未之获也。迨武庚再叛,卒于就戮,始求微子以代殷后,而微子于此义始不可辞耳。前曰奔周之说,毋乃疏谬已乎!”

《商丘县志》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及武王入殷,复商容位,释箕子囚,封比干墓,推恩迨遍,未及微子,以其遁去而未之获也”。书中还从文字释义方面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认为《史记》中说微子启双手反绑而面对胜利者(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是一人而四其手矣”。

明朝进士翁金堂作《微子论》,指出“迎附之说,前无所见,特始楚人,楚人入许,而许男肉袒膝行,以迎楚子不知所礼也。其臣逢伯,乃述武王见微子之礼而楚人用之,不过卷传古典,以决事实,使人不疑,所行一时权宜术耳,固非诚谓微子归周屈降如许也。司马迁不识此意,以为事实取而用之,世家疏略轻信,病正在此,而后人则以迁史为信史也”。说明微子启“投降”的事情,最早见于蔡穆侯带领许国国君许僖公,到武城向楚成王谢罪的记载。这件事情,不过是为满足需要而杜撰出来的。

翁金堂表明自己的观点,“武王克商,微子既已归周,则其时武庚封殷矣,其子已封朝鲜矣,武王何待而不封微子,有置身何所,而待命耶,说之不通。莫此甚者,特以周至叔世讹言兴矣。好事者喜而诞语,以诬圣贤,而或天下……达者其何云评:可为微子洗冤”。

关于微子启在商朝灭亡前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看一下《吕氏春秋》中的记载,武王即位后,“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为三书,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共头之下,皆以一归”。

这段记载说明,武王即位后,派保召公到共头山下找微子启,并与微子启盟誓,让其世世代代为诸侯之长,奉守殷的各种正常祭祀,允许供奉桑林之乐,把孟诸封为其私人封地。两人准备了三份内容相同的盟书,涂上祭品的血,一份盟书埋在共头山下,两人各持一份而归。

明末著名诗人学者徐孚远说:“《史记》言微子持祭器造于军门,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夫武王既立武庚,而又复微子之位,则是微子与武庚同在故都也。厥后武庚之郑,微子何以初无异同之迹?然则武王克商,微子未尝来归也。”徐孚远这里不过是历史的误解。

历史上已经有这么多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来看,这些驳斥微子启是叛徒、内奸的观点证据确凿,理由充分。因此,微子启是“投降派”的说法当属是以讹传讹。历史的真相应该是《吕氏春秋》中记载的那样,武王即位后,“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请微子启出山。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所著。《序意》写道:“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这说明,此书试图归纳出治乱存亡的历史经验,形成对寿夭吉凶原因的深层认识,解释并验证天地人之间的一切现象,使是与非,可与不可的道理,呈现于人。

为了精益求精,吕不韦曾命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于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这说明,此书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看一下宋国的历史,便可分析出这种历史的误解出现的原因。宋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是周朝“兴灭继亡”所封的一个国家,是商朝和商文化的继承者。虽然是“上公之国”,但周朝的很多诸侯都是周武王分封的姬姓宗室和功臣。这些诸侯国的统治者和文人,对文化习俗上仍保留很多殷商内容的宋国看不惯,以歧视和嘲笑对之。传到后世,这些歧视和嘲笑被记载下来,便成了后人对宋国历史各种误解的根源。

(本篇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2446.html

“是后人误解了微子启吗?” 的相关文章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那拉氏作为乾隆第二任皇后 乾隆为什么要厌恶这个皇后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为何会遭到乾隆皇帝的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981年,考古学家对乾隆的妃园寝进行保护性发掘,在打开纯惠皇贵妃的陵墓时,众人都大吃一惊,在纯皇贵妃的棺椁边上竟然还有一个小棺椁。而小棺椁的主人,身份居然比纯皇贵妃还要尊贵...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实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英雄众多,民间有个武力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面,徐晃排名十五,在张郃、张辽之后,在庞德之前,而颜良排名二十二位,倒数第三,文丑...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在古代,军权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手下最著名的大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刘封、廖化、王平等人,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勋。刘备手下这些将领之中,谁才是实力派,谁真正有兵权呢?兵权,也就是意味着能调动军队,指挥作战...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统治者昏庸无比,官宦腐朽透底,老百姓没有了活路,只能揭竿而起,尤其爆发了黄巾军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地方权贵却借机发展力量,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群雄中,最初曹操的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他却能一步步崛...

王达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王达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王达,江苏无锡人,生于公元1350年,是明成祖时期有名的书法家、画家,还是优秀的诗词达人。他与浦源、王绂合称";锡山三杰";,与解缙、王璲、王洪、王偁并称大明";东南五才子";。然,...

历史上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孙策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孙策是汉末群雄之一,割据江东,也是江东孙吴政权的开创者,孙策智勇双全,被称为“小霸王”。孙策后来在一次打猎中,遇刺受伤而死。如果孙策不死,说不定将会改变整个三国的格局。说起孙策之死,非常值得探讨,当时,孙策遇刺,哪几种情况造成了孙策之死?关键时刻,孙策的剑...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寇准当初两次挽救宋朝 寇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北宋名相寇准:两度为相只为挽救宋朝,可结局却很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导语:作为臣子,他们不仅要为黎民百姓谋福祉,而且还要想办法讨皇帝的欢心。不过,忠臣的身上却存在一些令皇上难以忍受的缺点,例如直言进谏。在宋朝,有一位宰相便因此而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寇准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