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人为什么常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真斩了会有影响吗?

历史文化4个月前 (07-22)680

【前言】

尽管中国历史上国家间常发生战争,但他们更尊重礼仪制度。例如,有条规定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就像是战争年代中的一盏指路明灯,为交战双方指明行为的底线。

虽然战争无情且残酷,但古代有一条规则一直被严格遵守。看似只是个小细节,但如今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这个规则依然被遵循。那么,作为使者,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是如何求得一线生机的呢?

【杀了来使的后果】

你或许想过,两国交战时不杀对方使者,这看似只是礼貌的规矩。但如果有的国家偏偏不遵守,硬要杀掉对方的使者,那会有什么后果呢?咱们可以通过历史来看看。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果一国在交战中杀害了对方的使者,那就等于是在向对方宣战,表示敌意和不尊重。这样的行为往往会让对方感到愤怒和不满,从而可能加剧双方的紧张关系,甚至引发更大的冲突。再者,杀害使者也会破坏双方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渠道。使者通常是两国之间传递信息和谈判的桥梁,如果把这个桥梁给断了,那双方就更难坐下来好好谈判,解决问题了。所以,尽管这条规矩看起来简单,但它其实对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遵守这个规矩,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国家利益的维护。

不斩来使这个规矩,大部分时候好处多过坏处。当然啦,极端情况下可能也有好处。那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规矩的好处和坏处,看看它到底对不对。首先说说好处。不斩来使能传递出友好和尊重的信息,让双方都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谈判。这样一来,冲突和误会就能减少,大家都能更和谐地相处。但是,不斩来使也有坏处。有时候,来使可能带着欺骗和阴谋,如果不斩他们,就可能让敌人得逞。而且,如果来使太嚣张或者傲慢,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们软弱可欺。所以嘛,不斩来使这个规矩的正确性,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大部分时候,它确实是个好规矩,能减少冲突和误会。但是,在极端情况下,我们也得灵活应对,看看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首先,斩杀来使这事儿在国际上肯定会被大肆议论。特别是当一个强大的国家杀了弱国的使者,那就显得不讲道理了。这种行为很可能会让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孤立它。所以,这种举动必须慎重考虑,避免在国际舆论上造成不良影响。

真的非得这么做的话,恐怕会给强大的国家带来不小的损失,说不定还会让它们的实力大大减弱。就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这个大国家被四大家族瓜分后,智氏原本是最强的,结果却...

智氏攻打其他国家时,觉得自己优势巨大,就滥杀无辜。这让魏氏和韩氏两家非常害怕,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和智氏交过手,但还是决定联合起来对付智氏。结果智氏变得最弱,最后还被消灭了。

历史总是这么有趣,一个国家再强大,如果违反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公平原则,最终还是会失去民心。一旦把所有人都变成了敌人,悲剧就会随之降临。这就是为什么说,实力和公平都很重要,不能只顾一头。

上面举的例子是分析强国斩杀弱国使者的情况,局面已经很糟糕了。那要是两个国家实力差不多,或者弱国反过来杀了强国的使者,后果就更严重了。

有这么一个历史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那时候,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帝国越来越强大,他们看上了周围的国家,包括金国和南宋,都想要占为己有。

简单来说,就是成吉思汗跟金国打仗时,对方有个猛将砍死了他好多手下。成吉思汗火了啊,一怒之下就带着十几万大军把这个国家给平了。

简单说,弱国与强国硬碰硬往往没什么好结果。除了可能让弱国走向灭亡,还可能激怒强国,导致他们滥杀无辜,伤害弱国民众。这样的后果极其严重,那个下令斩杀使者的大臣也因此遗臭万年。所以,弱国更好还是避免直接与强国对抗,寻找更明智、更和平的解决方式。

简单来说,斩杀使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汉朝,匈奴抓住了苏武,但并没有直接杀了他,而是选择把他囚禁了整整19年。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直接杀死使者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冲突和战争。所以,他们选择了这种相对稳妥的方式来处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像“苏武牧羊”这样的故事。匈奴之所以不敢随便杀掉汉朝的使者,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和汉朝相比,自己的实力差远了。要是真把使者给杀了,汉朝这么强大的国家,说不定就会发兵把匈奴给灭了。

当然,前面我们说了那么多斩杀来使的负面影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斩杀来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实也可以产生正面影响,成为一种可选的策略。

比如说耿工去打匈奴的时候,匈奴就派了使者去劝降。那时候耿恭他们队伍战斗力不是很强,也没有决心要战斗,所以耿恭就直接把匈奴的使者给杀了。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守规矩,不遵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实际上,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此时此刻,已经没有什么平等的交易可言了。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尽全力,殊死一搏,才有可能活下去。

要让战士们拼尽全力进行最后一战,就得断了他们的所有退路。这样,背水一战的他们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耿恭就是这样做的,结果战士们的实力大增,最终成功逼退了匈奴。

最后,汉朝的援军及时赶到。当时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叫做“十三壮士归玉门”。这句话的背后,就是耿恭做出的明智决定,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这场战争的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他的决策,确实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何国家会坚持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说到为啥各国都遵守“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规矩,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不便之处,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思。简单来说,战争并不是哪个国家的终极追求。

没有哪个国家会因为享受战争中的杀戮 *** 而发动战争。实际上,战争只是实现其背后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只是将欲望包装成战争的形式罢了。换句话说,国家间的冲突往往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动机和利益诉求,而战争只是达到这些目标的一种方式。

既然各国都想要维护自身利益,那互相尊重就是必不可少的。说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一公约,它其实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被周武王定下来了。

这条规则的形成,跟当时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在周朝,各国间的交流主要靠使者。为了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使者们的安全得到高度尊重,他们的通行往往畅通无阻。所以,尊重使者安全,也成了各国间的一种共识和规则。

想要解决问题,两国得达成协议。要是直接杀了对方派来的使者,那就等于是断了和对方的联系。所以,这个规定一出来,周围的国家都认可了。

尽管周朝到了晚期逐渐式微,战火纷飞,但各国间依然需要使者来进行交流和谈判。因此,大家默契地遵守了这一传统,直到它成为长久以来的惯例。

【近现代的认可与反抗】

直到近现代,甚至是19世纪,这个规则还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认可。那时的欧洲发展迅猛,向周边很多国家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他国家为了能有谈判的机会,一般都会尊重来访的使者。

其实想想,要是碰到个强大的对手,保护自己更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外交手段来搞定。但这个 *** 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从 *** 战争开始,直到世界大战结束,这规则都被人家一次次地打破了。

就像 *** 战争中,中国派到英国的使者被英国军队杀害,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对波兰派来的使者进行了残酷的处决。这些行为都让国际社会感到非常愤怒。

现在的国际形势渐渐趋向平稳,因此不斩杀来使这一规则再次变得至关重要。它成为了各国交往中的一项基本法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刻,各国也会尽量尊重对方的基础地位,避免做出过激行为。这一规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维护国际秩序和稳定,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结语】

杀了来使,一般就意味着跟这个国家彻底决裂,打算把战争打到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咱们还是别去碰这种危险的事情,毕竟这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底线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2513.html

“古人为什么常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真斩了会有影响吗?” 的相关文章

陆文圭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文圭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辛弃疾,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如今的文人墨客都是写长文,而古代的文人墨客则是写短诗,背过唐诗三百首首的我们,应该从小对于古代诗人的印象,应该衣着寒酸,双手后背,眉头紧皱,仰天呼出那一首首经典诗句,亦或者是独自饮酒,长舒胸臆的才对。但是,在南宋时却有一个诗...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妃子真的能拖皇后下台吗

古代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妃子真的能拖皇后下台吗

还不了解:古代宫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真有妃子宫斗吗?能够拉下皇后下马?随着近几年宫斗剧的大火,这也让很多人都看到了那一些后宫妃嫔们的大乱斗,也让很多人都觉得在古代那些妃嫔们是不是为了皇帝,为了皇位以及皇权富贵等等他们都会争来争去的宫斗,其实有很多人都觉得在...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书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时期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荀彧“舍袁投曹”的目的是想寻找一位能够重用他的府主,当时袁绍的冀州府中已经处于人才饱和状态,荀彧投奔袁绍的时间较晚,不能在袁绍处受到重用。而当时曹操与袁绍尚处于联盟状...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都知道,兵部尚书是中国古代统管全国军事职位最高的官,类似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想必各个都应该出身于“卒武”,但是中国古代的兵部尚书却大多是文人。人们通常会认为带兵打仗的应当由武官,那么为何古代的兵部尚书大部分是文...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之前 妃子为什么都要光身子被抬进去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之前 妃子为什么都要光身子被抬进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妃子侍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妃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什么要求脱光再裹进被子抬进去?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古代妃子去皇上那里侍寝的时候,一定要脱光洗干净之后裹进被子里抬进去,比如说甄嬛传里就有一个名场面,在安陵容第一次侍寝的时候,就记录了...

在古代什么是九锡?三国时期有哪些人得过这份荣耀?

在古代什么是九锡?三国时期有哪些人得过这份荣耀?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古代,九锡其实是九赐,因为锡与赐是通假字。它是中国古代皇帝给予大臣的最高礼遇,主要包括车马、衣服、虎贲、乐器、纳陛、朱户、弓矢、铗钺、柜鬯九类物品。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接受过九锡,因此,九锡成了篡逆的...

程咬金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真实形象如何?

程咬金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真实形象如何?

程咬金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隋朝与唐朝过渡的那一阶段,社会动荡不安,也因此出现了许多的英雄人物,他们怀着内心中的抱负,决心要在这个乱世中做出一番成就。而学长今天要介绍的人物是程咬金,后来改名程知节,他在电视剧中的固有形象是憨厚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