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馊,他们是哪九个?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25)230

引言

纵观历史,每个成功的帝王将相背后几乎都离不开智囊的辅助,然而并非每个献计都能带来胜利,更多时候错误的建议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从秦始皇时代李斯篡改诏书的自掘坟墓,到三国时期庞统铁索连环计的火海覆灭,再到南朝刘义隆听信谗言自断臂膀,以及北宋钦宗迷信道士导致的靖康之耻,这些历史上的著名馊主意,正是一幕幕惨痛的教训。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九大馊主意,揭示它们如何改变了历史进程。

一、秦始皇与李斯:一统天下的背后

秦始皇平定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这一过程中,丞相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出身卑微,但才华横溢,深得秦始皇器重。李斯协助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变革,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咸阳宫内,秦始皇与李斯在御书房中密谈。李斯铺开一幅地图,指着上面的各国疆域,详细解释他的统一策略。

“陛下,唯有削平六国,才能实现天下一统。”李斯说道。

秦始皇目光炯炯,沉声道:“朕要让天下臣服,永享太平。”

李斯点头称是,他提议实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规范文字,推行法治。

这些措施使得秦国迅速壮大,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

然而,统一后的秦朝并未能持续太久。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突然去世,留下遗诏立长子扶苏为继承人。

然而,丞相李斯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皇帝,胡亥昏庸无道,滥杀无辜,引发全国大乱,最终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李斯与赵高的篡改遗诏不仅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也让李斯自己被赵高陷害,最终被腰斩。

二、曹操与庞统:赤壁之战的铁索连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意图吞并东吴,然而,曹军水战不利,北方士兵在战船上行动不便。

在江边的军营中,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庞统走上前,提出了他的计策。

“丞相,我有一计,可以解决士兵在船上行动不便的问题。”庞统说道。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示意庞统继续说下去。

庞统详细解释了“铁索连环计”的具体操作 *** ,曹操听后大喜,立即下令实施,很快,战船被铁链连接起来,士兵们在船上行动自如。

然而,东吴的都督周瑜早已洞悉这一计策,他决定利用曹军的这一弱点,采用火攻之计。

江面上,东吴的火船顺流而下,撞上了曹军的连环战船,大火迅速蔓延,曹军战船无法逃脱,被烧成一片火海。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百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庞统的“铁索连环计”虽然一时奏效,但最终却成为曹军的致命弱点。

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的荒诞举动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谎报军情,烽火台在古代战争时期的重要性相当于现代的雷达预警系统,狼烟四起便意味着敌军来袭。

周幽王的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诸侯对烽火台的信任,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在镐京的皇宫内,豪华的宫殿灯火通明,宴会正在进行,周幽王和美人褒姒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宫女们在周围跳舞,乐声悠扬。

忽然,周幽王微微一笑,对身旁的侍卫说道:“点燃烽火台,看看那些诸侯如何狼狈而来。”侍卫们虽然心中疑惑,但还是依言行事。

不久,烽火台上的狼烟升起,天空中弥漫着浓浓的黑烟,远处的诸侯看到狼烟,纷纷骑马赶来,尘土飞扬,战马嘶鸣。

然而,当他们赶到镐京时,却发现一切安然无恙,只有周幽王和褒姒在宫中欢笑,诸侯们面面相觑,心中愤怒,但不敢发作。

这种行为多次上演,诸侯们对烽火台的信任逐渐消失,当犬戎真正来袭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然而这次没有一个诸侯前来救援。

犬戎大军攻破镐京,周幽王和褒姒被杀,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四、秦始皇焚书坑儒:暴君的专制统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决定实施焚书坑儒政策,烧毁大量书籍,坑杀儒士,以图消灭反对势力。

这一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从长远来看,造成了文化断层,极大地阻碍了思想文化的传承。

在秦国的咸阳宫内,秦始皇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前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类书籍。

他挥手示意侍从,“将这些书全部烧掉,不许留下半本。”侍从们立刻行动,将书籍搬到宫殿外,堆积成山,点燃火堆,火焰熊熊,浓烟滚滚。

不久后,秦始皇又下令坑杀那些持不同政见的儒士,在咸阳城外的刑场上,几百名儒士被押解到刑场,他们被逼跪在地上,身后是手持利剑的刽子手。

随着秦始皇的一声令下,刽子手挥刀砍下,鲜血四溅,儒士们倒在血泊中。

焚书坑儒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巩固了秦始皇的统治,但也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隐患。

文化的断层和思想的禁锢,使得秦朝统治基础不稳,最终二世而亡。

五、魏晋之际的“招抚五胡”:引狼入室

魏晋时期,中原战乱频繁,人口锐减,在洛阳的朝廷大殿内,几位大臣正在向皇帝献策,大臣王衍上前一步,提出了“招抚五胡”的建议。

“陛下,如今中原人口锐减,若能招抚五胡,定能恢复生产。”王衍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朝廷发布诏令,欢迎胡人前来定居,很快,大量胡人涌入中原,他们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也增加了劳动力。

然而,这一政策也使中原的人口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几十年后,中原发生“八王之乱”,局势动荡,趁此机会,五胡各部纷纷起兵,自立为王。

中原陷入长期的战乱,汉族人口锐减,社会发展倒退,最终形成“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六、南朝刘义隆:防患未然与国破家亡

南朝宋的皇帝刘义隆重用大将檀道济,成功抵御了北朝的多次进犯,保护了南朝的稳定。

然而,当刘义隆生病卧床时,有人向他进献谗言,称檀道济与其弟弟刘义符交好,可能会趁机谋反,刘义隆听信谗言,下令处死檀道济。

在宫殿的病榻前,刘义隆虚弱地躺着,几位大臣在旁伺候,一个大臣走上前,低声劝谏道:“陛下,檀道济与刘义符交好,恐有不臣之心,宜早作防备。”

刘义隆沉吟片刻,最终下令将檀道济处死,檀道济被捕时,面色不改,他高声说道:“我为国尽忠,何罪之有?”

檀道济被杀后,南朝再无能够统领军队的将领。

很快,北朝趁机进攻,南朝无力抵挡,最终国破家亡。

七、靖康之难:荒诞的道士之策

金兵攻至汴梁城下,宋钦宗与皇宫贵族将国库挥霍一空,守城之际,宋钦宗竟听信道士谗言,放弃守城,转而相信道士在城头做法可退敌,这无疑是历史上最为荒诞的一幕。

在汴梁城头,宋钦宗和几位大臣站在城墙上,身旁的道士正掐诀念咒,口中念念有词,道士挥动符纸,做出一系列花里胡哨的动作,声称可以退敌,宋钦宗和大臣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一脸期待。

然而,道士的做法并未产生任何效果,金兵如潮水般涌入城中,汴梁城很快沦陷,宋钦宗和皇室成员被俘,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在战乱中艰难维持。

八、清朝的闭关锁国:丧权辱国的代价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力强盛,但清廷自恃“天朝上国”,拒绝与外界交流,乾隆年间,大臣们纷纷上书建议闭关锁国,以防外敌入侵。

在紫禁城的议事殿内,大臣们向乾隆皇帝呈上奏折,乾隆坐在龙椅上,翻阅奏折,沉思片刻,点头同意。“朕决意闭关锁国,以保我大清之安宁。”乾隆宣布道。

全国各地,官员们迅速执行皇帝的旨意,封闭港口,禁止对外贸易,切断与外界的联系。

起初,这一政策似乎有效,清朝维持了表面的繁荣与稳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科技、经济和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19世纪, *** 战争爆发,清 ***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

战败后,清 *** 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家 *** 受损,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朝失去了与世界进步同步发展的机会,最终走向衰亡。

*** 战争爆发,清 *** 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大量 *** ,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

九、唐高宗与王皇后:借刀杀人自食其果

唐高宗时期,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有谋士向王皇后献计,建议鼓动高宗接回武则天,以打击萧淑妃。在皇宫中,王皇后向高宗进言。

“陛下,武则天贤德,若能召回宫中,定能助陛下治理后宫。”王皇后说道。

高宗同意了这个建议,将武则天接回宫中。起初,王皇后与武则天联手,成功打压了萧淑妃。

然而,武则天逐渐掌握权力,最终取代了王皇后,成为皇后。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进一步掌握朝政,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这些历史上的“馊主意”,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历史告诉我们,决策需要慎重考量,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结语

从李斯篡改遗诏导致秦朝灭亡,到曹操的铁索连环,这些馊主意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这些历史事件提醒我们,决策需要慎重考量,必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领导者应当广纳贤言,但更需审慎判断,权衡利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治国理政的目标,避免历史上的悲剧重演。历史的教训深刻而宝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赵高篡权与秦朝的灭亡 - 中国知网 (cnki.net)

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 - 中国知网 (cnki.net)

“火烧铁索连环船”的败局及其启示——南洋教育集团储备金办学模式崩溃的剖析 - 中国知网 (cnki.net)

焚书坑儒 - 中国知网 (cnki.net)

《汴京之围》详实史料再现靖康之难始末 - 中国知网 (cnki.net)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2894.html

“历史上著名的九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馊,他们是哪九个?” 的相关文章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治离世前没除掉武则天是轻视女性实力还是因为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刘晓庆版《武则天》,似乎很少有意难平的情节,因为武则天在剧中就是女性人生逆袭大BOSS,从一开始多年未受到宠幸,又被送到感业寺备受折磨,到后来入宫被冤枉,一步步逆袭成为最后的功过...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曹魏司空王昶之子,魏晋八君子之一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鳌拜被抓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

在康熙登基之前,鳌拜是当之无愧的能臣、忠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康熙在扳倒鳌拜,处理鳌拜事件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显得非常奇怪。就是他对作为主谋的鳌拜,比较善待,只是把鳌拜抓来关了起来,并没有进一步的打击。后来,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康熙赐予了鳌拜一等男爵,算是给了他一个优待。不过,康熙对鳌...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问武官张恒关于民间疾苦的问题,一介武夫当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乌纱帽就没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各位详细讲讲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看看吧!门克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巩昌,起初在泰州地区充当教谕,负责教导当地的学生,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洛阳人,其祖辈世代经商,家境殷实。桑弘羊年轻时经选拔成为汉武帝刘彻的侍中(贴身护卫),他的才智在追随汉武帝时逐渐显露,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信任。在他对西汉经济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西汉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其...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 争夺王位的人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有哪些与鲁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鲁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东城人,东汉末年战略家、外交家、政治家,东吴势力著名的将领,为孙权策划未来战略蓝图《榻上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97年,因向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而得到赏识。208年,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三国鼎立格局。210年,接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