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重林:苏轼留给当代一个清晰完整的茶人形象
《和苏东坡吃茶》近期由浦睿文化出版,该书详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配以权威注释与白话翻译,精心勾勒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且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搜狐文化特约本书作者——著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为我们深度解析茶对苏东坡个人品格与人生哲学的深远影响,以及茶文化的传播历程与独特魅力。
搜狐文化:苏东坡常以茶喻人,您认为茶是如何成为他个人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载体的?
苏轼喜欢用茶来喻人,最为知名一句便是“从来佳茗似佳人”,有茶水的地方,就有此句在流传。苏轼把未打膏的玉雪茶比作刚刚出浴的佳人,有清水出芙蓉之感。
要完全了解这句诗,还是需要一定背景,宋代主流茶品是紧压茶,像今天的普洱茶,制茶过程中,有些人会往茶饼上打一些龙脑膏之类的,让茶饼看起来光滑美观,闻起来也香。苏轼不喜欢这种做法,他喜欢没有任何添加的茶,所以整首诗都在强调茶的自然之美,好比不施粉黛的佳人,比浓妆艳抹的女子更深入人心。
紧压的茶饼为苏轼带来很多想法,他在120行的超级长诗《寄周儒安茶》里写尽茶的发展史,特别强调了茶如人:“有如刚耿性,不受纤芥触。”有的茶饼坚硬挺直,接受不了任何细微的碰触。又像廉洁之人,忍受不了一点点轻慢。
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里,苏轼把建溪茶比作君子,“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说建溪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和正就是大雅之乐,无奸声。既然有君子茶,就有小人茶。
小人茶是什么?草茶(也叫江茶)。草茶与建溪茶比,有什么不同?草茶相当于现在的毛茶,是不需要研膏压制的,而建溪茶是研膏茶,要经过一整套严格制茶程序才能压制成饼。用当下的普洱茶来说明下,普洱茶 *** 有晒青毛茶与饼茶,毛茶是不能算普洱茶的,因为只是初加工,只有饼茶才是精制茶。
像建溪茶的人有哪些?有耿直的汲黯以及勇猛的盖宽饶。汲黯是西汉著名的诤臣,成语“后来居上”“门可罗雀”都有他有关。盖宽饶是著名的虎臣,刚直高节。
苏轼说,草茶没有什么内蕴,空有其名。好一点的婀娜多姿却无力,次一点的则顽固强悍却总是虚张声势。体态轻,强行浮在水上面,性凝滞却偏爱吐酸冷。他又举了一个人,名臣张禹表面贤达,其实非骨鲠之臣,是个小人。
苏轼在《叶嘉传》里完整了表达了他的想法,这篇文章以茶喻人,通篇不提茶字,却又字字与茶相关。苏轼把一个人寒窗研读与茶研膏过程相比,把入朝为官需要反复打磨与 *** 茶粉过程相比,把宦海险象丛生与点茶的粉身碎骨环节相比。
苏轼把茶分为君子与小人,在乌台诗案中,被严格审查。后世张拭与朱熹都有持久回应,张拭说,“建茶如台阁胜士,草茶之佳者如草泽高人,各有风致,未易疵也”。朱熹说:“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齐叔。”
到了清代张英还继续阐发幽微,“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士,皆可为岁寒之交。”张英说自己孤独的时候,就煮一壶茶,读读苏轼与陆游的诗,天天与他们的书相对,就像看到他们的容貌一样。我办公室楼下,现在还有家店叫“和正”,取意正是来自苏轼。
茶如人,人如茶,没有人比苏轼讲得更透彻。
搜狐文化:您认为书中这些茶诗中最能体现苏东坡哲学思想的是哪一首?为什么?
最能体现苏轼文史哲思的诗,当然是《寄周儒安茶》,苏轼很辩证地写了茶的风格。在这首诗里,苏轼讲天地之大,有那么多植物,但人类偏偏只选了茶常伴左右,一而再再而三地讴歌,从周代一直到唐朝,终于在陆羽手上发扬光大。
苏轼声称自己本是西蜀小镇青年,喝茶原本没有那么多讲究,可是一旦进入到了大宋的核心喝茶圈,也就跟着有腔调起来。
为什么大家爱茶呢?因为茶有灵性,要在恰当的时机采摘,用上佳的方式 *** ,才能得到更好的品质。如果用心对待,那么茶会释放出可夺兰露的幽香,那种色彩胜过了秋天的菊花,那滋味胜过传说中的中山美酒。
如果刚刚在春天的午后睡醒来,品饮上一杯茶,那真是比神仙还快乐。
漫长的余生要怎么度过?
陶渊明的法子是饮酒,苏东坡的法子是饮茶。所以苏轼说,“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为什么不喝一杯呢?饮茶后神清气爽飘飘欲仙,头上轻快得出了汗就像在沐浴。
苏轼说自己有茶癖,每日要端着茶杯,就像刘伶要枕着酒槽才能睡觉。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讲生意的时代,胡雪岩流行;讲生命的时代,王阳明流行;现在到了讲生活的时代,所以苏东坡流行。
搜狐文化:您在书中提到了宋代茶文化的“三不点”等讲究,这些具体的茶俗是如何在苏东坡的生活中得到体现的?
端午节的那天,苏轼招待朋友在扬州西塔寺喝茶,茶品是建茶,水是禅智寺的蜀井水,茶器是方丈室内自备的。于是苏轼感慨茶好,景好,人好,一日三绝。
美学家胡仔由此总结出影响深远的宋代生活美学三不点:茶不好不点、景不好不点,人不好不点。反过来就是悦目的茶色,手感好的茶器,寒冽的泉水,懂茶人就在你对面。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一时幽趣,不语俗人言。
苏轼写有一首《西江月·茶词》送给好友徐君猷美妾胜之,说像胜之这样的美人,只有建溪茶,谷帘泉(陆羽评天下之一泉),才配得上。那次茶会后,苏轼回忆,点茶后汤色白都就像云腴,沫饽浮在茶盏上轻而圆润。
最后,苏轼对胜之说,这世间还有谁能跟你争艳?你自己照照镜子吧。
搜狐文化:在现代社会,茶依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您认为苏东坡的茶文化观对当代人在人格塑造和精神追求上有哪些具体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苏轼为当代人留下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茶人形象,在苏轼之前,这个形象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苏轼缅怀最多的两个茶人,一个是陆羽,一个是卢仝。陆羽写了《茶经》,活着的时候就被称为茶神,他的瓷像摆在茶桌前面,享受茶水的供奉。卢仝写了一首叫《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茶诗,提出了连饮七碗茶,便可以成仙。可是我们现在能够读到陆羽与卢仝茶生活相关的文字,非常有限。
只有苏轼的茶生活是完整的。
我们知道苏轼在黄州种过茶,在东坡雪堂以茶会友,还知道他到惠州的时候,移栽过一棵百年古茶树。他会采茶,还跑到茶园里偷过茶。日常里,会找像王诜这样的朋友蹭茶。
苏轼经常送人茶,也接受别人送的茶。喝过的茶有:日铸、双井、建茶、曾坑茶、焦坑茶 龙凤团饼、雀舌、阳羡雪芽,都被一一记录在案。茶友有诗人、和尚、 *** 、茶农等等,三教九流之人,最后一碗茶水端平。
饮茶法有唐代以来的煎茶法,还有自己从老家带出来的西蜀茶法,当然,苏轼也会大宋主流的点茶法。 既讲究,又随便。
苏轼用过的茶具有石铫、石磨、茶臼、建盏、定州瓷,他的石铫故事,在清代被发扬光大,陈曼生受到启发改制为石瓢,现在都是许多茶人的心头好。与我最直接的关系是,与我一起写《茶叶战争》的太俊林,他的茶企之前叫永年茶业,名字来自曼生石瓢:不肥而坚,是以永年。苏东坡离开过我们吗?是,但又好像从来没有。
苏轼爱用的泉水有二泉、虾蟆碚、谷帘泉、卓锡泉、安平泉等等,他在海南,去江边打水,发明了调水符,引发了后世许多取水故事。
苏轼还写茶书评论,因为他的评价,黄儒的《品茶要录》才得以保留下来。
苏轼表彰点茶三昧手,倡导庖丁解牛由技入道,轮扁得心应手造轮,都在讲茶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知识框架,只需要把自己茶泡好,我们学茶目的是什么?是把自己锤炼成一位艺术家。只有自己成为了艺术家,那么每一泡茶才都是艺术品。茶人,就是茶道艺术家,是那种看一眼就知道存茶道于一身的人,这就目击而道存。
陆羽呈现茶道艺术的方式是,用白绢四幅或六幅,把饮茶之要分别写出来,张挂在座位旁边,陈列茶源、茶具、制法、茶器、泡法、饮法、茶事、产地以及场景,目击道存,茶的秩序就完备了。茶经的经是什么?就是经纪的经,经纬的经,让茶有秩序起来。
茶因为苏轼得到极好的传承,又因为苏轼而变得饱满丰盈。
著名茶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被《光明日报》称为“云南茶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著有《茶叶战争:茶运与国运》《茶之基本》《宋茶:风雅与腔调》等,其文章多次入选全国高考和各地会考、联考的试卷。擅长把茶文化放入人类思想史中考察,研究具有独创性的魅力。
文/袁立聪 审/钱琪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