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陵内到底浇灌了多少水银?专家根据山顶的石榴树,测出来了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7-30)340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更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感谢每位读者!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之一位皇帝,由于其在位期间有着极其卓越的功绩,世人称之为千古一帝。作为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君主,秦始皇的陵墓自然也马虎不得。

但是,按照现在的技术,专家们不敢再进一步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只因为里面的水银含量非常地高。

这甚至可以从山顶的石榴树上看出来。

早在公元前的246年,时年13岁的嬴政正式登上了王位,营建秦始皇陵墓的工作就已经开启了。当时的丞相李斯正是秦始皇陵墓的设计者。陵墓的营建历经了嬴政的整个政治生涯。

从嬴政继位到统一全国一共有26年的时间,而这只是秦始皇陵墓营建的初级阶段。

这阶段的工程主要是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

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35年,这9年的时间属于营建秦始皇陵墓的中级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涉及到了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秦始皇陵墓的主体工程基本上完成了。

直到公元前208年,秦始皇陵墓才彻底修建完毕。

营建秦始皇陵墓曾经动用了七十多万的劳动力,更是耗费了足足38年的时间才竣工,所以可想而知,秦始皇陵一定是一项非常宏伟的工程,里面的文物也必定价值连城。

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他的著作《水经注》里面记载过,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就率领了30万大军,前去挖掘秦始皇的陵墓,想必也是觊觎秦始皇陵墓里面的无数奇珍异宝,可惜的是,秦始皇陵墓机关重重,他们最终无功而返。

所以秦始皇陵墓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传说般地存在,直到1974年秦兵马俑的出土,让人们见识到了这个历史的奇迹。

1974年,陕西省临潼站的西杨村发生了干旱的情况。

为了救活农田里面奄奄一息的庄稼苗,缓解缺水的问题,村民们不得不打井取水。

村民们经过商量将打井的地点,选择在了有着众多石榴树的树林里。

然而,当他们挖到地下五六米深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水,而是看到了一些形象非常逼真的陶土人头。

村民们马上意识到这些陶俑可能属于古代的文物。

他们找来了考古专家,想让他们来一探究竟。

考古专家初步断定这是一个陪葬坑。

很快,小小的井口就被发掘成了巨大的土坑,随着而来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俑。

人俑的数量如此之多,像是怎么挖都挖不完一样。

考古专家们很快就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陪葬坑。能够配得上这样的巨型陪葬坑,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权贵。

经过一番研究,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属于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他们对这个残缺的秦兵马俑进行的修复,使他们重新站了起来。

只见他们的数量足足有几千个,他们的大小可以说是与真人同比例,装术上都是清一色的铠甲战服,惟妙惟肖的面部五官让他们看着像是真人军队一般威武。

除此之外,还有几百匹战马跟几十辆战车也挺立在其中,像极了古时的战场。

秦兵马俑之所以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村民们无意间发现,完全是因为史书上对于秦兵马俑并没有透露出一点的蛛丝马迹。

秦兵马俑的出土,算是人们对秦始皇陵墓的首次挖掘,可谓是惊艳了整个世界,然而秦兵马俑只不过是秦始皇陵墓的冰山一角。

但是考古专家们却在一番探究之后决定暂停对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

其主要原因除了秦始皇陵规模太过巨大,害怕文物出土出来,不能够很好地保护起来,还因为秦始皇陵墓里面的水银含量非常之高。

在2002年的4月,考古专家们带着精细的考古工具,来到了位于骊山的秦始皇陵墓,他们打算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年的考古勘察。

经过仪器的勘测,他们惊讶地发现,秦始皇陵地宫封土里面的水银含量出其地高。

通过以往的经验来看,帝王的陵墓中含有水银并不奇怪,这是古人所用的防腐的一种技术手段,但是像秦始皇陵墓中这样,水银渗透到了地表的情况还是没有的。

要知道,水银具有较强的挥发性,秦始皇时期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竟然还会有大量的水银聚集在土壤中,不敢想象,整个秦始皇陵墓究竟藏有多少的水银。

专家们对在秦始皇陵封土堆的中心区域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这片区域中的野生植被基本上没有了,只有几颗石榴树勉强地存活着。

这些石榴树有很多都长得奇形怪状,它们的叶子颜色也非常怪异,甚至它们长出来的果实也是畸形的。

专家们怀疑它们出现这样的症状的原因是,树木底下的土壤含有着大量水银。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他们摘了几个石榴,拿回了实验室,打算对它们进行化验。

化验的结果也证明专家们的猜测是对的,这些石榴里面的水银含量相比较于正常的石榴,要超标百倍之多。

所以说,这里的石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毒石榴,根本不能吃。

此外,科学来们根据对石榴树的水银含量测量,估测出这些石榴树底下的土壤含量,初步推测,秦始皇陵的地下水银含量至少有100吨。正是这样高含量的水银含量,让秦始皇陵墓经历了2000多年,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至今为止,并没有足够的技术将秦始皇陵墓进行完好地挖掘。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秦始皇陵墓充满了幻想,毫无疑问,它是现代人们未知领域的一个奇迹。或许它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始皇帝常埋于地下。又或许它会随着人类考古技术的发展而重见天日,并且得以很好地保存。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巴寡妇怀清的矿业与秦始皇陵水银之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7/603300.html

“秦始皇陵内到底浇灌了多少水银?专家根据山顶的石榴树,测出来了” 的相关文章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

同样都是令妃生的女儿 姐姐和妹妹级别为何一高一低

同样都是令妃生的女儿 姐姐和妹妹级别为何一高一低

还不知道: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一个品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总是比故事还要有趣得多,历史上令妃确实是个奇女子,出身低微,汉人血统,她却能成为乾隆最宠爱的女人,权力冠绝后宫。令妃一生有四子两女,后嘉庆皇帝就是她的儿子,她所生的两女...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的骊姬是如何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的?

春秋时期,晋献公即位之后大肆屠杀公族,骊姬作为一名战俘来到晋国,虽然受到宠爱,但是一旦献公死亡,她也必死无疑,所以骊姬决心反抗命运,一步步让自己儿子当太子,可惜命运不曾垂爱她,最后儿子和她还是死于非命。骊姬入晋,她孱弱的肩膀背负着国恨与家仇骊姬本是骊戎首领的女儿,自小也是父母的掌中宝,她天资聪颖,性...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隆基在霸占儿媳时寿王李瑁为何不反抗 李瑁最后的结局如何

他霸占儿媳,逼杨玉环穿上道袍,寿王为何不反抗?他的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52岁那年,唐玄宗深爱的武惠妃去世了。他郁郁寡欢,高力士进言:您的儿媳杨玉环生得倾国倾城。唐玄宗大喜,立即宣寿王妃到华清宫沐浴,自己则躲在暗处偷看!此时,寿王李瑁正...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代枭雄曹操,为何没能统一天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统治者昏庸无比,官宦腐朽透底,老百姓没有了活路,只能揭竿而起,尤其爆发了黄巾军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地方权贵却借机发展力量,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群雄中,最初曹操的实力并不是最强大的,他却能一步步崛...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