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真拿七八十斤的兵器打仗?出土文物揭秘兵器真实重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结拜之后,去打造兵器的情节。
书中描写,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这样一把重量极大的兵器,在关二爷手中,却舞得虎虎生风。
而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那根镔铁禅杖,更是重达一百余斤,令敌人闻风丧胆。
说到这,我们不禁好奇:古代武将的兵器真有那么重吗?为何他们要选用如此重的兵器进行作战?
青龙偃月刀,到底有多重
实际上,不用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究竟有没有82斤,就连“关羽用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这件事,也在几年前被史学家们“证伪”了。
据史学家们所言,关羽所处的东汉末年,并没有出现过关于“青龙偃月刀”及其类似形制的记载。
与书中的关羽所用武器相似的大刀形制,直到宋朝才出现。
那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会是“青龙偃月刀”呢?作者这么写,究竟是不了解历史?还是别有一番用意?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了解《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处的时代。
罗贯中身处元末明初,这本书也成书于明朝初期。
在创作过程中,罗贯中对于关羽的形象认知主要来源于宋朝以来的话本、评书。
而宋朝以来,民间便有了较强的“关公崇拜”。
宋朝时期的话本、评书创作者们,为了彰显关羽威猛、勇武的形象,便虚构了“青龙偃月刀”这一武器,作为关羽的指定武器。
况且在当时,考古水平发展有限,人们对于与自己所处时代相差较大较早的历史,很多细节上的地方只能靠猜测和遐想。
如此种种原因,导致了不止罗贯中,甚至其他历史类小说的创作者,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情节与历史不相符的情况。
那么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与“青龙偃月刀”形制相似的大刀,重量究竟有多少呢?
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发现过的最接近《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青龙偃月刀”,是于1995年在湖北荆门一座明代古墓中发现的。
考古学家们称,这把刀具有相当精湛的 *** 工艺:锻造刀身的钢材,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优质铁,而刀柄则是硬度极高的昂贵木材。除此之外,这把长达94cm的大刀,还镶嵌了极为精雕细琢的铜制装饰。
这把刀的刀身长达71cm,重量约为50斤;
刀柄长度约为23cm,重量也有6斤。总体算下来,这把刀的重量为56斤左右。
这个重量,尽管与《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佩刀相差甚远,但也实在称得上是一把“重型武器”了。
而这把刀在古代能拿得动的人已经极为稀少了。
可见,“关公的82斤大刀”有多虚构了,更不用说“鲁智深的100斤禅杖”了。
其实也不难想象,在作战时,也少有人会选择过于笨重的武器。对于武将而言,轻便、灵活的武器会更合他们的心意。
那么在古代,武将们所用兵器究竟有哪些?它们到底有多重呢?
古代武将,用什么兵器
既然关二爷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那他用的到底是什么兵器呢?其实从正史《三国志》中的一些情节,我们大概可以猜出答案。
熟悉《三国志》的朋友们可能有印象,在书中,对于关羽战斗场面的描写,常常会出现这样的语句:
“×××与关羽交手,几合之间,便被关羽刺于马下。”
关键的点,正在这个“刺”上。
显然,如果关羽所用的武器是大刀,那么“刺于马下”这种事显然不会发生,而应该像《三国演义》中一样,是“斩于马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猜到了。没错,历史上的关羽所用的武器并非大刀,而是另一种武器——“槊”。
史学界给出的答案正是如此,并且不仅关羽,当时的武将所用的兵器应该大多都是 “槊”。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也在他的著名文章《赤壁赋》中如此描写曹操:“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可见,“槊”这种兵器,是东汉末年许多将领普遍使用的武器。
那么这个“槊”,究竟是什么,又为何会如此深受古代将领们的喜爱?
“槊”这种武器,与我们所熟知的“矛”非常相似。在秦朝时期,这种兵器便已经在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
“槊”主要分为步槊、马槊两种,《三国演义》中,武将们大多是在马上作战,因而,他们使用的兵器,大多应该是“马槊”。
“槊”这种兵器,为何会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槊”的制造成本,相比于其他武器要低得多;而实用价值,又比其他武器要高得多。
宋朝之前,我国的冶炼技术发展缓慢,钢铁锻造的精度、韧度都难以支撑精致武器的大批量生产。
而“槊”这种武器,只需要锻造一个铁头,配上一根木棍,便可提供给军队使用。
并且相比传统的长矛,“槊”的刃部更长、柄部更粗,更适用于骑兵作战。
随着骑兵部队的不断发展、扩充,“槊”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逐渐成为骑兵部队武器库的常驻武器。
到了宋朝之后,随着煤矿的大批量开采,钢铁冶炼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
所以宋朝之后的武将,在兵器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选项。
宋朝武将们的武器,除传统的刀剑之外,还出现了一些造型各异、功能独特的兵器。
如我们熟知的斧、锏等。而我们熟知的长柄大刀,也是最早出现于宋朝。
到了明清时期,锻造工艺更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绣春刀、明横刀等等精度极高的兵器。
在明代,关羽所用的“偃月刀”也正式定型,还出现了与之配套的“偃月刀法”。
可见,武将们所用的兵器,不仅需要适应作战需要,还受限于他们所处时代的冶炼技术影响。
而我们所看到的电视剧中动辄使用几十斤、上百斤武器的武将,大多是艺术加工之下的产物。
结语
今天之所以能够揭开历史的面纱,探究古代武将兵器的真相,也是由于现代考古技术的发展。
考古学家们拂去尘土,精心擦拭,方才将真实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才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了那个时代的温度、记忆。
但毫无疑问,无论古代的武将们用的兵器是什么,他们在战场之上拼命搏杀、勇武过人的气概也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深深震撼着我们。
在文学家的创作加工、老百姓们的崇拜遐想之下,这些武将们英勇的形象,早已超脱了历史,留存在了我们的文化记忆,刻在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
他们的意义,早已不再是历史中的战功,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在文化史上灿烂、永恒地鲜活着。
正如同《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将永远手提青龙偃月刀,在我们的记忆之中傲然屹立。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关羽使用武器之探讨
中国知网:关羽使用的兵器考证
中国知网:谈中国古代冷兵器的文化意蕴
中国知网:说铍、鈼、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