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评选十大元帅,陈毅入选为何引起争议? *** 一针见血指出问题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8-01)220

1955年,新中国在评选十大元帅的时候,元帅人员名单存有争议,当时陈毅在名单上,并且是排第6位,时任国家副主席的 *** 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陈毅不该授元帅衔。

根据评级标准,从战功和资历各方面综合考虑,陈毅是在拟授元帅衔的名单上,那么 *** 为什么认为陈毅不该当元帅呢?是陈毅的资历不够,还是说他的战功不够呢? *** 的依据是什么?

其实 *** 与陈毅关系很好,两人很早就是搭档,陈毅的过往经历无需赘述,他的资历肯定是符合当元帅标准的,唯一可能有争议的就是他的战功,毕竟在许多人看来粟裕的战功更大。

抱有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是对陈毅认识不够,从皖南事变说起,当时新四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各部分的队伍几乎都遭到了不同的损失, *** 临危受命前往新四军,出任华中书记一职。

*** 要重组新四军,他深知自己在军事方面能力不足,于是写信找中央要人,当时 *** 心中有合适的人选,就是陈毅,但他担心中央拒绝,就先说要朱老总、彭老总,最后故意“退而求其次”要了陈毅。

当时陈毅到新四军,是 *** 亲自出门迎接的,在经过短暂的相处之后, *** 就建议中央,希望由陈毅出任新四军军长,在后来的战斗中,粟裕才逐渐崭露头角,不过在军中的地位粟裕是无法和陈毅相比的。

就拿指挥淮海战役来说,当时粟裕自知在军中威信不足,专门发电希望中央让陈毅和 *** 统一指挥,得到了毛主席的同意,由此看见,粟裕是一员出色的战将,但并不意味着他在军中的地位就高过陈毅。

那么由此可见, *** 不建议授陈毅元帅衔不是因为资历和战功,那是因为什么呢? *** 反对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陈毅早在1950年就离开了军队,当了上海市长,1954年又当了副总理。

大授衔时,毛主席和中央都曾表示,已经离开部队的干部原则上不授予军衔,因为如果没有这条原则的话, *** 、 *** 、 *** 、谭震林等人,都该授予元帅衔或是大将衔。

还会有更多的人被授予上将、中将乃至少将,因此坚持这一原则很重要, *** 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看来不授陈毅元帅衔似乎的应该的,不过周总理对此有另一番解释。

周总理认为陈毅只是暂时离开军队,作为军中老将,陈毅将来还是会回到军中的,因此要保留军籍和相应的军衔,对此开国上将李聚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聚奎在1955年7月被调往了石油部工作。

实际上按照李聚奎的评级和战功条件,他该被授予大将衔,不过在授衔前夕他被调离了部队,按照原则没有参加大授衔,但是周总理为他保留了军籍,1958年,李聚奎回到军中,自然要为他补授军衔。

当时李聚奎主动提出,就低不就高,当个上将就够了,不得不说李聚奎将军高风亮节,由此看见周总理为陈毅保留军籍和授衔是有道理的,对此毛主席也是支持的,最终陈毅被授予元帅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8/603544.html

“评选十大元帅,陈毅入选为何引起争议? *** 一针见血指出问题”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