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历史上升迁最快的四个人,两个在雍正时期,两个在乾隆时期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08)35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读书人的梦想就是考中进士,入朝为官,更好还是能够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种一品大员。然而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能如愿。不过在清朝历史上,有四个人的升迁速度贼快,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做到了一品大员,这个升迁速度令很多人羡慕。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个人。

1、李卫

李卫是雍正朝名臣,也是雍正帝的得力下属,不过李卫并不是通过正规的科举制度走上仕途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员外郎一职。所谓的捐资员外郎说白了就是花钱买了一个官。

雍正帝继位后,李卫的仕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先是被雍正帝任命为直隶驿传道,还没到任就又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由于在云南盐驿道上政绩突出,在雍正二年又升任云南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财政赋税,同时仍然兼管着盐务。

李卫

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从康熙五十六年到雍正五年,短短十年的时间,李卫就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闲职,成为正二品的朝廷大员。

此后在雍正朝李卫继续得到雍正帝的重用,雍正七年(1729年)被加封为兵部尚书,次年又被任命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出任直隶总督,直隶总督是八大总督之首,地位显赫,李卫也算是做到了仕途的更高点。乾隆三年(1738年)因病去世,终年51岁。

2、傅恒

傅恒是乾隆朝前期名臣,他是乾隆帝的小舅子,他的升迁多少带一些裙带关系了。

傅恒的姐姐是乾隆帝的皇后富察氏,乾隆与富察氏非常恩爱,所以傅恒也就得到了乾隆帝的特殊照顾。乾隆五年(1740年),傅恒出任蓝翎侍卫,这一年他19岁,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圆明园事务;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户部右侍郎;乾隆十年(1745年)进入军机处;乾隆十二年(1747年),升任户部尚书,同时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此时傅恒已经是从一品大员了。

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恒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负责平定大小金川事宜,乾隆帝授予了他保和殿大学士一职,正一品,保和殿大学士在三殿三阁中排名之一,可以说傅恒已经是臣子中的之一人了。次年大军得胜班师回朝后,乾隆帝授予傅恒一等忠勇公的爵位。

傅恒

在此之前的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为领班那军机大臣讷亲在督师讨伐大小金川无功获罪罢官后,乾隆就任命傅恒为领班军机大臣,加上同年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已经是乾隆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了,这一年他也才27岁。

之后傅恒也是奔赴在各地平叛的路上,乾隆十九年(1754年)平息准噶尔部叛乱,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督师缅甸,不过由于清军水土不服的原因,造成大量人员减损,傅恒也染上恶疾,一年后去世。从乾隆十三年被任命为领班军机大臣一直到傅恒去世,他当了22年的领班军级大臣,是乾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领班军级大臣,这份荣耀就是后来的和珅也有所不及的。

3、尹继善

尹继善是满洲镶黄旗人,雍正、乾隆两朝名臣。尹继善在雍正元年(1723年)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编修,雍正六年(1728年),授内阁侍读学士,协理江南河务,不久署任江苏巡抚。雍正八年(1730年),署河道总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任云贵广西总督。十年的时间,尹继善也从一名刚入仕的小官升任从一品大员。

尹继善

这还不是尹继善仕途的更高点,之后他依然受到重用,担任川陕、两江、陕甘等地总督,任封疆大吏三十余年。乾隆三十年(1765)尹继善结束了自己30多年的封疆大吏生涯,赴京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又兼尚书房总师傅,乾隆三十五年接替傅恒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不过尹继善在领班军机大臣任上仅1年就去世了,成为乾隆朝在位时间最短的领班军级大臣。

4、和珅

在这几位中,毫无疑问和珅是名气更大的一位,傅恒是乾隆执政的前半段最受宠的大臣,而和珅则是乾隆帝执政后半段最受宠的大臣。

和珅的起点也不高,他早年也参加过科举,不过名落孙山,后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被授三等侍卫,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于和珅在乾隆帝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因而引起乾隆帝的注意,开始了自己的升迁之路。

乾隆四十三年(1775年),25岁的和珅被乾隆提拔为乾清门侍卫,一个月后升为御前侍卫,此后和珅开始步步高升,几乎是年年获得提拔:26岁担任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27岁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步军统领;31岁任户部尚书,同时之前的官职还兼着;32岁兼任兵部尚书;35岁任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37岁任文华殿大学士、同时兼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

和珅

可以说和珅已经是乾隆朝晚年最受宠的大臣了,不过和珅在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始终没有像傅恒那样成为领班军机大臣,因为他始终被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压着。阿桂可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大人物,一身军功,自乾隆四十四年接替于敏中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一直到乾隆帝禅位,阿桂都是领班军机大臣,始终是和珅的上司,所以和珅虽然受乾隆帝的宠爱但是只要阿桂在朝中,和珅就得低着头。

嘉庆二年阿桂去世后和珅才接任领班军机大臣,这时候和珅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就连嘉庆帝都要看和珅的脸色。嘉庆四年,乾隆帝去世后,和珅的命运也走到头了,嘉庆帝下旨抄了和珅的家,并让和珅在狱中自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8/604299.html

“清朝历史上升迁最快的四个人,两个在雍正时期,两个在乾隆时期” 的相关文章

和洽: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贫俭约,信守节操

和洽: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贫俭约,信守节操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举孝廉出身,拒绝大将军何进征辟,依附于荆州牧刘表。曹操夺取荆州后,授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授魏国侍中、郎中令,谏议免除毛玠之罪。魏文帝曹丕即位后,授光禄勋,册封...

萧何贵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晚年为何会下狱?

萧何贵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晚年为何会下狱?

萧何可谓是刘邦的首号功臣,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萧何是刘邦夺取天下最重要的功臣之一,西汉王朝的第一位丞相,刘邦称赞他“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后世对于萧何的评价非常之高,司马迁单独作《萧相国世家》来记述萧何及子孙的事迹,然...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霍光,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手握汉朝的政治大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武帝为了能让年幼的儿子坐稳江山,可以说煞费苦心,他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巫蛊事件,对太子刘据的党羽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打压。说这个话,并不是说他要故意杀自己儿子,而是因为刘据已...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孙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韶: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九年(204年),孙河被杀,孙韶统帅孙河的军队,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任广陵太守、偏将军。黄...

关羽比赵云强在什么地方 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去镇守

关羽比赵云强在什么地方 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去镇守

刘备为什么不让赵云守荆州,关羽比他强在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靠。前言:东汉时候全国有13个州,但是却以荆州发生的故事最多,赤壁之战后3家瓜分荆州,东吴认为荆州应该是他们的,而刘备也要依靠荆州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关羽驻守荆州被吕蒙偷袭致死,刘备愤怒...

康熙去世之后,胤祕是什么结局?他与雍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康熙去世之后,胤祕是什么结局?他与雍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康熙五十五年,康熙的庶妃陈氏为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胤祕。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古代那种“以男为尊”的年代,男子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就衍生出了一种现象——老夫少妻,所以很多男性都能够有老来得子的经历。作为一国之君,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后宫佳丽三千,出现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