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和号战列舰从未沉没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8-08)220

福田启二(1890~1964)大和级战列舰的基本计划主务者、海军舰政本部第四部计划主任,为其的设计倾注了心血。担任第四部部长,战争结束时担任舰政本部技术监、海军技术中将。

大时代的大舰巨炮主义

只与不说话的图纸合作的技术人员也是有青春的。这不是指恋爱或者烦恼的时代。大概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当他用尽自己的心血,恰逢一份无怨无悔的工作时,那就是他的青春吧。

就这个意义而言,我的青春,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在没有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力量,就永远与大海的藻屑消失时,也就永远失去了。因为大和号、武藏号才是赌上我一生的作品。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的青春是不幸的。但是,就像所有的青春都是不幸福且难以忘记的回忆一样,我也不能忘记埋头于大和级设计的日子。即使那是一位老技术人员的感伤,且会被人嘲笑。

一时间流传着这样的话:

“世界上有三大无用之物。万里长城、金字塔,还有大和号、武藏号。”

在制空权完全落入敌人手中的形势下,舰船就像是被封印了怪力的巨人。最后以近乎鲁莽的自杀式突击行动, *** 裸地被成群的敌机吞没。

因此,从结果上来看,大和号等确实被称为无用之物。但是如同万里长城也是为了防止夷狄入侵而独创的一样,近七万吨的巨舰也不是单纯追求巨大而建造的。建造之初,这是一艘能将日本置于泰山之安的名副其实的浮城。

而且,如果天空的防御更坚固的话,恐怕不会让浮城有名无实地终结。这样想的话,就等同于计算死婴的年龄吧。

——悲剧的大和号战列舰建造的计划始于1934年,当时还没爆发七七事变。

那时各国海军对于海战的心理准备,与其说是利用飞机,不如说是:

“尽可能在大的舰船上放尽可能大的大炮战斗吧。”

船和船在海上决战时,更好将与敌人的距离拉到对方炮弹无法达到的自舰火炮射程内,尽早先发制人。这种佐佐木小次郎式的“以优势来决定胜负将更为有利”的观点,自日本海海战以来一直是传统观点。为此,船也必须要大。这就是所谓大舰巨炮主义。

从飞机万能时代的今天来看,这真是一个大时代的幽默故事。但是对于当时的海军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拼命的课题。

而且,被誉为无敌的帝国海军的烦恼是在主力舰上慢英美一步。1922年以来,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英美和日本的舰船保有比例只能达到5:5:3。

即使没有这样,日本也很难在数量上与英美对抗。

这样的话,日本只能用质量来弥补数量的不足,也就是说每艘主力舰的性能都要比英美好。

因此,帝国海军的信念是,如果英美是大舰巨炮主义,日本必须奉行超大舰超巨炮主义,否则无法平息太平洋的日益高涨的浪潮。

但是说起来容易,要实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有效期内,不允许建造新舰,只能对拥有的军舰进行少量的改造来解忧。

那么,如何将这些保有舰改造成超大舰超巨炮呢?在昭和初年,世人处于“跳着爵士舞,喝着利口酒”的时代,但帝国海军却不顾尘世之风,日夜为这个问题而努力。

实际上,各舰的重装改造工事都在稳步进行。

但是归根结底,船的改造也不能等同于人体的返老还童,只是暂时脱离宿命。“过去一年终究算一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船舶。

无论是怎样的超大舰超巨炮,如果容易沉没的话,那就没意义了。如果想要真正具有不沉性的超大舰超巨炮,那就有必要提前做好建造新舰的准备,以便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后立即开工。

时机已到。我们这些技术人员也在翘首以盼。自1916年陆奥级战列舰的设计以来,将近20年的时间都在吃白饭。虽然也有刚才提到的对保有舰进行改造的工事,但这并不是技术人员的本职工作。很想立刻飞奔过去撕毁华盛顿会议的条约,但压抑着这种心情继续雌伏。

从军令部到海军省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希望着手研究搭载世界上更大的460mm炮的不沉新锐战列舰”

舰政本部等待着,兴奋不已,理所当然地感到意气风发。

当时我是舰政本部第四部(造船部门)的基本计划主任。按照军令部的要求,我的职责是负责基本的、技术的舰型、尺寸等的设计。动力系统由第五部的涩谷技术少将、大炮由之一部的菱川技术少将负责设计研究。在我这里,则用这些数据,设计一艘功能综合的船。这类似于在建造房屋前,建造商将壁龛、叠屋综合起来 *** 示意图。这不允许一丁点的杜撰。如果马马虎虎地设计应付,当被要求这样建造时,如果不能实现,那就麻烦了。

任务很重大。但是我的内心反而充满了希望。

诚然,建造这种新型战列舰是一项空前的大事业。但是,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前辈留下的造船技术积累。如果继承这一原则继续研究的话,也不是不可能创造出军令部所要求的帝国海军的救世主。

浸透船体的热情

不过到目前为止,前辈的遗产最多只有三万吨级的船。今后要一举设计近七万吨的船,因此有难以纸笔描述的困难。要造大船,并不是说只要拉长小船就可以了。根据大小的不同,其构造也有不同。譬如,蚂蚁有适合其大小的细脚,但要是变到象那么大,维持原来的身体比例还合适吗?显然不行。在这种情况下,蚂蚁还是要像大象一样腿短一些或粗一些,才能支撑住自己的重量。

因此,正如自然界所展现的那样,如果要发挥其功能的话,必须具备适合其大小的构造。在商船上,有玛丽女王号这一七万吨的先例,但军舰上还是之一次。就这一点而言,首先是要求我们独创。

从那天起,我开始了不分昼夜的与计算机的战斗。“数字虫”这句话,应该最能形容当时的我们。

然后根据结果, *** 长几米的蜡质模型,浮在游泳池中,进行阻力实验。如果是普通的船的话,两三次就能得出实验结论,但这次的情况是反复对二十多种船型都进行了实验。

另一方面,在舰政本部技术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这么薄的装甲,在防御上不是不合适吗?”

“不,只要有了这个程度的,能抵御敌人的攻击力就足够了。还是说,贵官已经料到会打败仗呢?”

等等。

虽然也有分为慎重派和强硬派争论,但都是基于技术人员的信念。

以这种方式尝试了二十多种船型设计,从着手设计开始,直到在以军事参议官为议长的高等技术会议上决定,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决定采用的舰型设计番号为A140-F5。那时还没有大和这个名字。我有信心,这艘船在完工的那天,将会是当时可建造的更优秀的船。

顺便说一下,如果美国要建造一艘能与A140-F5匹敌的搭载457mm炮的新战列舰,会是一艘性能如何的船呢?据此,美国绝对不能胜过A140-F5。也就是说,美国的船如果不能通过巴拿马运河,那就没有意义了。巴拿马运河的水闸宽110英尺(33米),配合设计的话,与A140-F5相比,长度非常大,因此不平衡,防御力弱。

*注:其实美国后来有扩大巴拿马运河船闸宽度的计划,并因此设计了宽度接近37米、排水量接近大和级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但这并不是对标大和级)。而在维持33米左右的情况下,美国1938年也设计过搭载9门457mm炮的27.5节慢速战列舰,其防御也确实明显不如大和级。

如果这样的话,正如帝国海军所想的那样,A140-F5有将来作为少数精锐的希望,经常被认为是太平洋的王者。

但是,当时我们作为造船技术人员,并不是没有怀疑美国是否还在计划超过大和的战列舰。

担任舰政本部顾问的东大工学部部长平贺让博士等人来找我,说:

“你,反正是大舰巨炮的话,干脆把460mm炮增加到十门如何?”

据博士所言,回顾日美造舰竞争的历史,一旦日本建造划时代的新战列舰,美国一定会建造出性能超过它的舰。为了阻止这个跷跷板游戏,这次一定要建造能让美国脱胄的无畏舰。

而且这个陆奥号、长门号的生父,不顾年事已高,亲自设计了十门舰。这让我肃然起敬。应该说是始终走在尖端的技术人员的灵魂的龟鉴吧。博士的方案因炮塔设计期间的关系而不可能实现,但是他的热情却深深地沁入了了大和号的船体。

*注:这里指的即为A140I案。

同时结合1924年平贺让关于金刚代舰的构想可以得知,平贺让从金刚代舰时期开始,追求十门主炮的原因是为了增强火力。相比九门主炮的设计,有一门的火力优势,以此来弥补数量的劣势。

造船者比谁都爱船

1936年7月,终于正式决定造船,舰政本部的各部门开始绘制建造用图纸。

读了这段中村良三舰政本部部长发出的告示后,就可以得知当时我们是如何为A140-F5的建造而鞠躬尽瘁的了:

“——要以学理为经,以经验为纬,舰政本部各部浑然一体,制定更优秀的、独创的崭新计划,以完成冠绝世界的主力舰。难是难,但被托付如此大任的我们,为了一生的颜面,一代的得意之事,即便粉骨碎身,也要至诚而为之,以期取得报效的成果。”

现在,「A140-F5」成了舰政本部内的口号。见到别人,总会情不自禁地举手行礼,并急着以“A140-F5……”开始对话。

我们对A140-F5今后的诞生并完成任务寄予了无限的期待。因此,一般的船都会在某个地方藏着细小的弱点,唯独这艘船考虑到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在细节上进行了设计。为了不让“不沉”这个词仅仅停留在形容词上,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譬如,动力舱和弹药库的防御上,用400mm的装甲遮蔽,形成了近乎完整的防御墙。将后来即使受到超过20枚鱼雷的攻击,弹药库也没有爆炸的事实与英国的新锐舰威尔士亲王号仅受到几枚鱼雷攻击就爆炸沉没的事实相比,非常有趣。

*注:此处系误记。实际上,威尔士亲王号并没有因鱼雷攻击发生爆炸。

船自身的稳定性也极高,计算出的稳性显示,即使60°以上也能马上恢复原状。如果强行将超过船体承受能力的装备放在船上,就有可能因头部过重而倾覆。实际上,在设计A140-F5之前,日本也有友鹤号水雷艇在演习中倾覆的经验。因此,这次装备的设计特别慎重,降低重心。

人们常说,在战争期间,技术成为了军队的奴隶。但是,如果我们按照军令部的要求建造了船,那么到底能不能形成像大和那样机械协调的船呢?极端地说,这可能是一艘大头船。造船的人比谁都爱船。我们倾注热情的并不仅仅是军队的繁荣,而是船本身完整的生命。

考虑到将来威胁A140-F5的是飞机。

对于来自上方的攻击,核心部甲板全部用200mm的装甲防御,特别是烟囱的烟道使用了蜂窝装甲,即在装甲上开了像蜂窝一样的洞。这是为了防止炸弹从烟囱直达动力舱而造成损伤的罕见情况。

开战前在纽约的松本喜太郎技术少佐说,这种蜂窝装甲是日本独有的,即使是美国的新锐舰,也没有采用这种完全小心的设计。

对造舰持有怀疑的山本五十六

当时,航空本部部长山本五十六少将来到我这里,把手搭在肩上说:

“真是泼冷水。你们现在很努力,但不久就会失业的。我想今后海军也只需要天空,不需要大舰巨炮了。”

总之结果就像山本少将所说的那样。但我当时以技术人员的自豪,高昂地回答少将:

“不,不会的。即使不能说绝对,我们也会建造一艘极难沉没的船,因为我们在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这么多可能性。”

也试着说了蜂窝装甲的事。

少将回应:

“嗯,但是……”

之后就不再说话了。现在回想起来,他是不是看到了赤手空拳跳入白刃中的大和的下场呢?

但是,正如再三叙述的那样,当时我们是尽人事而听天命的心境。蓝图已经离手。骰子已经投出。

1938年,在吴海军工厂和三菱长崎造船厂,从未见过的高耸入云的大型起重机开始轰鸣。首先放置龙骨,我们脑海中的构想开始在广阔的空间中成形。

吴海军工厂船坞配置图

但是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密问题。得知要建造这种新型战列舰的消息后,美国也一定会以数量为标准,建造与之抗衡的战列舰。所以,在关键时刻之前,我想尽量隐瞒事实。

460mm炮是世界之一巨炮,所以人们习惯称它为九四式40cm炮,将其伪装成与陆奥号、长门号相同口径的新式火炮。

另外,为了防止从远处眺望工事现场,还设置了监视所,始终监视着间谍。本文的读者中,或许也有人因被误认为是间谍而感到困扰的。

吴的情况比较特别,因为是船坞建造,所以船体会被隐藏起来。但是长崎造船厂是用船台造船,几乎在说“请过目”。因此,这里使用棕榈绳将船台遮盖,直到地面上200英尺(61米)的高度。据说用于这个目的的绳子总长度达到了2700km,是东京到长崎的往返距离的两倍。毫不夸张地说,这使用了九州全境的棕榈绳。

吴海军工厂的造船船坞。大和号是在这个船坞建造的。照片是1917年8月,长门号开工仪式时拍摄的。正因为建造的大和号是空前的巨舰,所以事先进行了船坞的改建。

无事下水

就这样避开别人的视线,经历了长达两年的阵痛,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

这是之一号舰大和号的下水仪式。

大和号下水式式台。这是一座神殿风格的精致建筑,是吴海军工厂造船部部长煞费苦心的作品。1940年8月8日拍摄,整齐排列的是造船部的部员。久迩宫朝融王亲临仪式现场。

1940年8月的某一天,天快黑的时候,舰政本部收到了电报:

“大和无事下水。”

这正是我们收到儿子入学考试的录取通知书一样,既期待又不安。

从计算上看,我有绝对合格的把握。但是随着吴的船坞一点一点被灌满,只要重心偏离了哪怕一点,船就会因为触底而无法出坞。不敢否认有发生担心的事情的可能性。不管怎样,请想象一下我收到电报时的心情。

据说,从大和号开始下水到船体完全出海为止,反复吹奏了七次军舰进行曲。

重达三万吨以上的巨大身躯静静地向大海挺进,在吴湾形成一座岛屿,这一壮观景象历历在目。

二号舰武藏号的下水仪式比大和号的下水晚了约三个月。因为这艘船是从船台滑下去的,所以相比大和号,更容易出现技术上的问题。

船台下水失败的案例出乎意料的多。但是,让我们暗自感到自信和勇气的是,几年前,英国造船技术人员成功地建造了玛丽女王号。在下水时,玛丽女王号的重量为三万七千吨,武藏号为三万五千吨。也就是说,在英国能做到的事,在日本也不可能做不到。

而日本自身却只有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被废弃的土佐号两万四千吨的先例。仅仅尽我所能是不够的。如果船在下水过程中出问题并造成了人员伤亡,那将是一场灾难。而且重新下水是行不通的。为此,相关人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调查。其结果就是这下水仪式。

在那之前,我也和平贺博士一起前往长崎造船厂,等待着我们研究成果的考验。

仪式的40分钟前,约700名工人彻夜完成了将船体转移到下水台的突击作业。现在只要斩断支缆,武藏号就会呱呱坠地。

在海军服役了三十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见证过很多的下水仪式了。尽管如此,我依然全身激动。不久,庄重地奏起了君之代,在仪式台上迎接了代表皇室的军令部总长伏见宫,接着是海军大臣的命名仪式。

“……命名为武藏。”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一种重大事件发生前的静寂支配了四周,不久,响起了切断支缆的槌击声,我的眼前一片白光。祝福的鸽子飞起来了。

一看,武藏号的巨大躯体一定在动吧。

它很安静,似乎很清楚自己落落大方的举止会使现场气氛变得沉重。舰艉被水浸没的瞬间,发出了沙沙声,并荡起了阵阵涟漪。当然,这也是武藏号顺利下水的证据。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回报。

“恭喜你。”

“恭喜。”

平贺博士和我紧紧地握了手,我明白了其中的喜悦。

雄壮的主炮试射

几年前还只是浮在水池里的蜡制工艺品,如今终于以惊人的尺寸浮在了大海上。这场帝国海军史上更大的表演,虽说是出于保密考虑,只有少数相关人员前来观看,但这对武藏号来说,终究是一种遗憾。

如果在平时,如此庞大的战列舰一定会吸引来十万人以上的人潮和欢呼声。

但是,军舰进行曲也没有奏响,回想起来,或许注定了它将在阴影中度过的一生。如果是人的话,这是最恰当不过的形容了,可是武藏号下水时,排水的力量在长崎港内掀起了大潮,浸湿了对岸房屋的地板,抬高了河堤的水位,似乎让附近的居民大吃一惊。可能听起来很奇怪,我们是在事后才知道的这件事,现在更是深深地感受到我的孩子武藏号的巨大。

下水仪式结束后,借着棹尾之势加紧舾装工事。随着机械类、动力系统、主副炮等装备的陆续安装,军舰的外形逐渐显现出来。

1941年12月,大和号终于完工。不知道讽刺到什么程度,在太平洋战争的前夜,它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

它英姿飒爽,军舰进行曲简直就是为它而创作的。试运行时,我之一次在德山外海看到大和号元服的姿态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如果说这是只有造船技术人员、建造大和号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 ,会不会很狂妄?

大和号宛如扎根大地的建筑物般毅然停泊。公试排水量68200吨,长263米,大约是从东京站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这艘船所需的钢铁量相当于从京都到大阪的铁路线,驱动这艘船的15万马力相当于行驶在东海道线上的机车的整个车相关的推动力。

另外,建造一艘所需的费用,按现在的物价是1000亿日元,相当于国家经费的十分之一,而建造一艘所需人力为1500万人,相当于日本人口的五分之一。

就这样倾尽举国力量的大和号战列舰,正准备投入试运转。我与平贺博士一同登舰,参加航速测试、大炮试射等。

工事完成后,正在进行公试运行的大和号。1941年10月30日,在宿毛冲标柱间以10/10全力航行中的英姿。全长263米的巨大身躯在阳光下闪耀,完成了极具魅力的一个镜头。

大和号拨开濑户内海蔚蓝的海水,开始全速运转。我清楚地知道,愉快的心情本身,确实留在了遥远的雾霭中。

到了公试发射时,一号炮塔的一门主炮头部擦过一束黑光,轰鸣声便冲天而起。就像送给自己的礼炮一样。以此为信号,一门,再一门,像巨大怪触手一样的460mm炮依次展开猛烈的试射。最后,所有炮塔的主炮排成一列齐射时,船非常可靠,丝毫没有偏移。

技术非一日可成

12月8日,大和号结束了这次试运转,为了编 *** 合舰队而返回了吴,这正好是下达开战诏书的那天。讽刺的是,从那天起,大和号虽然加入了战斗行列,却始终没有机会向敌舰展示460mm炮的威力。

如前所述,大和号的对空防备是我们最费心的。只能说,现实比预想要严酷得多。

不过我认为,大和号是前所未有的科学技术的结晶,即使是现在,它也是一艘优秀的战列舰,这一点丝毫没有改变。

当战争逐渐对我们不利的时候,我曾久违地在大和号舰上拜访了山本五十六大将。他把我请入司令办公室, 说:

“怎么样?真是少见。”

然后推荐了羊羹。

“不过,造出来的船真不错。只要有这艘船,我绝对能打赢这场仗。”

说完,他哈哈大笑起来。

我对日本将联合舰队托付给这位值得尊敬的英雄而感到可靠,同时,从前对造舰抱有疑虑的这个人,如今也更加依赖让人感叹的大和号本身。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技术并非一日之功。在技术领域,突飞猛进的进步是不可能的。大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我们前辈的遗产,它也许不会降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沉舰”沉没了。但是,这种技术是不能消亡的,也不能让它消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8/604302.html

“大和号战列舰从未沉没” 的相关文章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郅都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太后为何一定要杀他

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过一大批铁骨铮铮的真英雄,郅都,西汉时期河东郡杨县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汉文帝时期以郎官的身份服事,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有一次汉景帝...

纳兰明珠对康熙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何过人之处?

纳兰明珠对康熙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何过人之处?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论功行赏纳兰明珠名列前茅,是为大清立下奇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犹如一扇多彩的屏风,推开这扇隔板,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如此瑰丽多彩,让人神往。历史还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许许多...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曹操和刘备一个武,一个文 孙权为什么还能三分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能文,刘备能武,孙权什么都不会,凭什么三分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论打仗不如韩信,论谋略不如张良,论治国不如萧何,在与项羽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没有打赢过一次,为什么刘邦能夺取天下?没错,就是用人,当领导的不需要事事强于对手,只需要正确、合...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刘盈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的?商山四皓为何愿意出山?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多次请商山四皓都把他们请不出山,吕后(代表刘盈)去一请,商山四皓就出山来了。那么,吕后给商山四皓许诺了什么,他们愿意出山帮助吕后与刘盈呢?刘邦看见商山四皓站在刘盈身后,问他们,为什么我请不出你们,太子...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

雍正时期李卫的地位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雍正时期李卫的地位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李卫作为清朝重要的大臣,我们总是能在一些历史正剧之中看到他的身影。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时期的李卫,可以算得上一个传奇人物。他在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情况下入朝为官,最终坐到了总督的位置。并且李卫一生作风清正,鲜有黑料,这在当时的清朝,是颇为难得的。有人说,李卫是雍正的...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