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几封电报为何引出了民国史上更大的军阀火并?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8-16)210

1930年的新年钟声,带给南京国民 *** 的并不是人们期待中的祥和与安宁,“黄金十年”刚刚上路,却不得不面对着日益汹涌的暗流波动。中国 *** 领导的工农红军蓬勃发展,星星之火已趋燎原;中东路事件余波未平,中苏关系、乃至国民 *** 的外交局面都陷入到了困境当中;随着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实行银本位制度的中国货币随国际银价的下跌而严重贬值,大量白银被美国收购,以至于蒋介石都对时局发出了“民生凋敝,国帑空虚”的感慨;而更值得担忧的则是南京国民 *** 内部的重重矛盾,1929年的“护党救国军”虽告瓦解,但国内地方势力派林立的形势却没有根本的变化。

在政治统一和节流财政的双重压力下,蒋介石极力推行其军事编遣方案,以双重标准向重兵在握的地方实力派开刀,这激起了各地军阀的强烈反弹,而首先站出来与蒋公开对抗的,是雄踞平、津、晋、冀的阎锡山。

蒋与阎的矛盾,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两人曾为共同的利益多次合作,但也曾多次反目,加之阎锡山在桂系、冯玉祥、唐生智等地方势力派均遭到蒋沉重打击的同时,不但得以独善其身,而且日益做大,渐渐成为了蒋介石实现全国实质统一的心腹大患。

1929年初,蒋介石就曾派宋子文衔命前往北平,以划分“国税”和“地方税”为名,将平津地区的税收化为国民 *** “国有”,以经济手段钳制了实际控制平津的阎锡山。在借助阎锡山平定唐生智后,蒋介石不但没有将河南的军政大权交予晋军,反而频繁调动嫡系部队北上河南和安徽北部,并任用叛将石友三作为河南清乡司令,以图伺机北上。

面对如此沉重的军事与财政压力,阎锡山选择不再沉默。1930年1月16日,他借在太原补行副总司令就职宣誓仪式的机会,在演说中反对蒋介石专权,指责蒋介石制造了 *** 和国家的分裂,进而提出了要建立“整个的党”和“统一的国”这一理念。

面对阎锡山的公开挑战,蒋介石自然不会示弱,他一边继续调兵遣将,一边用电报向阎锡山发出警告。2月9日,蒋介石在电报中以“武力平定两广,极为把握”的措辞敲山震虎,而阎锡山在翌日便回复蒸电对蒋进行反驳。以此为始,南京和太原方面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电报战”,并时而以公开谈话和文告为补充,互相责骂。

关于统一方式的问题成了双方电报战交锋的之一个焦点话题。阎锡山在2月10日的蒸电中将内战的根源归咎为蒋介石的武力统一政策,他认为国内“军心不定,武力将何所恃?”“今者山确认武力统一不特不易成功,且不宜用于民主党治之下”。对此,阎锡山打出了“和平统一”的大旗,“礼让为国,舍此莫由”,以“党事决诸党员,完成整个的党。自此以往,党事国事,完全实行党的决议案”为细则,要求蒋介石“在野负责” 。

对于阎锡山以下野为逼迫的来电,蒋介石在两天后的复电中辩称:“革命救国本为义务,非为权利。权利自当牺牲,义务不能诿卸。此时国难正急,非我辈自鸣高蹈之时”,在坚拒下野的同时对阎锡山反击道:“中央始终以和平统一为职志”,“绝非有轻用武力之意。唯对于凭借武力谋危害党国者,舍以武力制裁之外,更有何术以实现和平统一之目的?” 2月24日,蒋介石又授意何应钦致电阎锡山,称“百川果诚意下野,尽可径自出洋休养,以息谣琢。若欲为人民服务,则请拥护中央”,逼阎锡山下野。而晋系、冯系将领则纷纷发表通电慰留阎锡山,一时间争执不下。

治党治国的原则问题,则成为了双方电报战的又一个焦点话题。阎锡山主张“党人治党,国人治国”,在2月20日的电文中他就声称:“唯党国是以党为主体,个人中心之武力是党国之障碍,必须一齐交还于党,再行编遣”,明确反对蒋介石个人集权,并建议成立元帅府一类的机构参与决定党、国的大政方针。

“党人治党,国人治国”的口号,一时间成了反蒋派口中的流行语,连蒋介石都不得不承认这一论调使得“党国的基础几乎动摇,革命的前途也感到非常的不安” 。他一方面致电阎锡山加以反驳,一方面指使五院院长联名发表了一份《告全国军人文》,以强硬的口吻明示各路实力派“须视军队为国家之武力,不应视军队为个人之私产”,以示回击。

关于 *** 三全大会的争论,成为了双方电报战的另一个关注点。阎锡山指责蒋介石一手包办了 *** 三全大会,而这次大会所产生的中央、发表的决议,都是蒋介石“一人之命令”,要求先由全体党员投票的方式决议三全中央的合法性,才能实行编遣。对此,蒋介石辩称三全中央是合法产生的领导机构,任何反对三全中央的人,就是党国叛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随着电报战的深入,蒋、阎双方的阵线各自明朗,尤其是反蒋势力纷纷闻风而动,渐渐聚集在阎锡山的大旗之下,一场新的内战浩劫正在紧锣密鼓的酝酿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8/605256.html

“几封电报为何引出了民国史上更大的军阀火并?” 的相关文章

孙权的位置是孙策传的 孙权称帝后为何没有追尊孙策为皇帝

孙权的位置是孙策传的 孙权称帝后为何没有追尊孙策为皇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为何不愿追尊孙策为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三国时期的历史,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一定是三国鼎立的魏蜀吴三国。魏蜀两国自不必说,因为这俩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主角。而大部分人了解三国历史,基本上是通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自然有他通俗易懂的好处...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什么 展昭为何会消失

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什么 展昭为何会消失

对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了句话,为何展昭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素有包青天美誉的包拯,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包拯因不畏强权,坚持正义,自然免不了得罪权贵和绿林贼匪。包拯在查案中,遭遇刺客,便是常有的事。而包拯每次遇险,都能逢凶化吉,其中必然少不了展...

武则天嫁给李治后权势越来越大 李治为何没有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武则天嫁给李治后权势越来越大 李治为何没有废掉武则天皇后之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后来权势很大,李治为何不废掉武则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提到唐朝,人们除了提到盛世之外,还会提到美人,因为不论是杨贵妃还是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会提及名字的女性,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武则天,甚至还成为了当时...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乾隆临死前为何告诫嘉庆不要杀和珅 和珅死后十五年嘉庆才明白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和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因各种影视剧给现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嘴滑舌、贪污受贿等各种不好的行径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不过,在官场上他却是一个政治高手,...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的一种,...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曹操历史上为何没有将吕布收为己用?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简单理解为,吕布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诚然,吕布确实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满身污点、背主弃义之人。吕布也绝不像...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李渊退位后狂生孩子让李世民头疼不已 武则天是怎么一招解决的

李渊退位后狂生孩子让李世民头疼不已 武则天是怎么一招解决的

还不了解:李渊生孩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渊退位后生下30个孩子,李世民头痛不已,武则天用一招彻底解决。李世民是大唐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皇帝。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唐代的经济繁荣发展,开创贞观之治。但是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之变,杀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