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与袁世凯谈退位条件时,几乎全部答应,唯独此事宁死不从
公元1908年,执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去世。在她去世三年后,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终于在内外交困下迎来了它的结局,同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清帝退位诏书颁布,清朝正式灭亡。
而在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位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的影子。在她面对袁世凯提出的退位条件时,几乎全部答应,唯独有一件事宁死不从,这件事是什么呢?
隆裕太后名叫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是慈禧太后的侄女。虽然她出身名门,身份高贵,但这个身份带给她的却是桎梏。
在慈禧的授意下,她被指婚给自己的表弟光绪为后。从现存史料来看,隆裕太后并不漂亮,为何她会被选中入宫呢?
据美国传教士赫德兰的书中记载,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除了性情娴静外,从外貌上几乎难以看出优点。而这,正是她被慈禧选中的原因。
因为慈禧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傀儡”,相比她的姐姐静荣、妹妹静芳霸道骄横的性格,显然,静芬的性格更易于被控制,而且还不会威胁到她的权力。
这一决定看似是对静芬的恩宠,实际她只是慈禧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光绪对这明显来监督他的皇后,自然也提不起兴趣,两人大婚前发生的火灾,更让光绪觉得她不吉利。
1889年,两人婚礼的前一个月,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紫禁城太和门竟然被烧成了废墟。而太和门一向是清朝帝后成亲的必经之路。有大臣建议慈禧将婚期推迟,但慈禧太后不同意。
她命令工匠们日夜赶工,在废墟上建造了一座假的太和门。以便两人的婚礼能够顺利举行。
只是,虽然它能以假乱真,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恰如光绪与静芬之间的这段婚姻。光绪明显对貌美机灵的珍嫔更为宠爱,平日就当皇后为透明人。
身为皇后,隆裕在宫中不受皇帝的喜爱,也不受太后的喜欢,后宫的大小事务都由慈禧决定,所以她虽有皇后之命,手中没任何权力。
1908年,随着光绪、慈禧的先后去世,隆裕被推到台前,与溥仪的生父摄政王载沣一起辅佐新帝。
不过这两人的治国能力实在有限,本就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在二人的治理下,只剩下一口气苟延残喘。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眼见局势一步步失控,隆裕太后罢免摄政王载沣的职位,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想要为清王朝博得一线生机,却识人不清。
袁世凯一边向隆裕太后保证歼灭革命军,一边和革命军接触和谈,最终结果就是袁世凯威逼利诱隆裕太后让溥仪退位,他坐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在和袁世凯谈条件时,隆裕太后对于袁世凯提出的各种条件,隆裕几乎全都答应。
但在争取满清皇室优待时,面对袁世凯提出的300万,她坚决拒绝,坚持要400万,最终袁世凯也妥协了。
这个软弱了一生的女子在这一刻显示了她的精明。
想到的是政权移交出去,没有收入来源后,这么大一个家族将来怎么生活呢。而她也尽了自己的更大努力,为清王皇族争取利益。
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后,仍住在紫禁城。但她身为清朝皇室的儿媳,却成为终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样的想法令她郁郁寡欢,身体一天天变差,最终于1913年一病不起。
她去世后,袁世凯下令降半旗致哀三日,令官员穿孝二十七日,他自己也在手臂上戴黑纱,以示哀悼,可谓备受尊重。
虽然隆裕太后自己认为她是清王朝的“罪人”,但孙中山先生却评价她“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对她来说,应该也算几分安慰吧。
参考资料: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