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场有多么腐败?看看曾国藩的薪资和开销,不亡国才怪
在清朝末期,朝廷深陷腐败泥潭,西方列强的侵犯更是雪上加霜,导致领土丧失和巨额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一时期,尽管动荡不安,但仍有诸多英才崭露头角,其中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经济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国藩,这位近代中国的开拓者,作为官员的薪资本应丰厚。然而,他的开销同样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末期的腐败问题,也预示了其最终的衰落。
出生于湖南耕读世家的曾国藩,在家中九个孩子中排行老大。尽管家族以务农为主,但家境殷实,能够支持子女教育。曾国藩的祖父虽文化有限,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的父亲曾麟书,凭借深厚的学识成为私塾老师并考中秀才,对长子曾国藩寄予厚望。
在家庭的熏陶下,曾国藩五岁开始启蒙教育,六岁入私塾,十五岁便在长沙府童子试中取得第七名的成绩。此后,他在衡阳唐氏宗祠和湘乡涟滨书院深造,历经波折,终于21岁考中秀才,并与欧阳沧溟的女儿成婚,双喜临门。然而,接下来的会试挑战重重,直到道光十八年才成功登科,开启了他的仕途之旅。
步入官场的曾国藩很快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进入翰林院。在京都十余年的时间里,他凭借才华逐步升至二品大官。1851年,洪秀全起事,曾国藩上书弹劾咸丰帝,险些丧命,幸得季芝昌等人求情才幸免于难。
作为京官,曾国藩初期俸禄微薄,年俸仅45两,禄米45斛,春秋两季发放。额外的收入寥寥无几,生活并不宽裕。加之京官的身份要求其在吃穿用度及社交上花费不菲,这些开支对于曾国藩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随着曾国藩起兵并担任两江总督等要职,俸禄大增,年俸达到155两,是之前的三倍。然而,他的生活依然简朴,更大的开销在于购书。身为总督的他,日常穿着朴素,甚至被描述为寒酸。尽管年收入可能上百万两,但曾国藩的生活依然拮据。
清朝为了避免贪腐,设立了“养廉银”,但官员的真实收入远不止账面上的数字。曾国藩的例子反映了当时官员的经济压力,也映射出清朝末年官场腐败与国家衰败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