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徐茂公临终:若我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灵验

中国历史1个月前 (08-25)160

唐朝风云变幻的政局之中,一句临终遗言在徐茂公府上空回荡,预言了一场悲剧的起因。

徐茂公,一位在皇朝中曾经权倾一时的老臣,面对自己衰老的身躯,召集了所有的子孙和亲族到他的府邸。

他们围坐在这位元老周围,聆听他的最后一番教诲,语气中透露出严肃与警戒。

时光荏苒,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曾身居高位,却在一个昏暗的阴谋中,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他与被贬的朝臣合谋,卷入了一场颠覆朝廷的阴谋,试图用一场起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着阴谋的败露和起义的镇压,徐茂公的遗言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偶然,还是命中注定?徐茂公的预言真的灵验了吗?

唐太宗的继承人困境

唐太宗李世民自登基以来,便以其英明的政治手腕和对国家的深远考量而受到赞誉。

然而,随着年岁增长,皇位的继承问题逐渐浮上台面,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宫廷内部,李世民的诸多子嗣各具才能,他们的竞争日渐激烈,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皇位的继承权。

这导致朝堂上形成了各种派别,大臣们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政治利益,支持不同的皇子。

如褚遂良、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这些朝中重量级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支持对象,他们在朝会上频繁发表自己对谁应当成为下一任皇帝的看法。

在这样紧张且充满政治算计的氛围中,徐茂公的态度显得尤为独特。

一次在内朝的讨论中,李世民特意询问了在场的每一位重臣对于太子人选的意见。

当轮到徐茂公发言时,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素有智慧之名的大臣身上,期待他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然而,徐茂公只是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终,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地简单:“陛下的家事,我不能管。”

这种回答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回避问题,但实际上却体现了徐茂公的机智与谨慎。

他明白,无论支持哪位皇子,都可能将自己置于政治漩涡的中心,而这样的中立态度,既保全了自己的地位,也避免了直接卷入皇位继承的斗争中。

事后,其他大臣私下里对徐茂公的回答议论纷纷。

一些人认为他这是在逃避责任,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高明的政治智慧。

而李世民在听完徐茂公的回答后,虽未表露太多情绪,但心中对徐茂公的聪明和处世哲学无疑增加了几分认可。

他理解到,一个能够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中立的臣子,是难能可贵的。

李治和武则天的权力之争

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初,朝廷内外对于皇后的选择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当时的王皇后因未能为李治生下儿子,其皇后的地位自然显得不稳固。

与此同时,武则天凭借其所生的儿子,逐渐在宫中和朝廷中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治有了更换皇后的意向,他计划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新的皇后。

此举一经提出,便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波动。

不少朝臣开始在朝堂之上为此争论不休,其中褚遂良的反对声音尤为强烈。

他坚决不同意更换皇后,认为这样的决定会破坏皇室的稳定和朝廷的和谐。

然而,李治在内心已经倾向于武则天。

面对朝臣们的激烈辩论和褚遂良的强烈反对,李治决定再次征求徐茂公的意见,希望能从这位经验丰富的老臣那里得到一些指导。

当李治询问徐茂公时,整个朝堂的氛围变得尤为紧张,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徐茂公的身上。

徐茂公站在朝堂中央,面对皇帝的询问,他沉默了一会儿。

他清楚地记得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在类似的情况下询问他的情形。

当时,他以“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不能管”作为回答,成功避免了被卷入皇位继承的复杂争议中。

在这一刻,徐茂公选择了相同的回答策略,他再次使用了这一经典的回答:“这是陛下的家事,有什么必要问外人呢?”

在徐茂公发言之后,朝堂上的氛围依然紧张,但许多朝臣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和言辞。

李治注意到了徐茂公的谨慎,虽然没有直接得到支持,但徐茂公的回答也为他在处理这一敏感问题上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对于是否立武则天为后的争论并未完全平息,但徐茂公的回答无疑给李治在未来处理类似问题时提供了一个参考。

徐茂公的遗言与家族警示

在徐茂公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意识到时间已经不多。

他让人通知家中的子孙和亲近的族人们聚集到他的府邸,准备向他们传达最后的嘱托。

当所有人都到齐后,徐茂公被搀扶到主厅中央的高背椅上。

尽管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他的声音却依然清晰有力。

他环顾四周,目光在每一个家族成员的脸上停留片刻,然后开始了他的遗言。

徐茂公告诫家人,如果家中有人志气不正,交友不慎,那么这样的人必须被严厉制止,甚至在其引发更大的祸乱之前就要采取最极端的措施——直接斩杀。

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怕自家人出现自以为聪明的“高人”,到时候送掉自己性命不说,还要连累上整个家族的人。

尽管这番话语极具震撼力,但当时的家族成员并没有完全理解徐茂公的深意。

他们或许认为这只是老人对家族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的过分担忧,或者仅仅是对道德行为的一种强调。

因此,虽然大家都表面上表示理解和尊重,但实际上并没有将这一嘱托深刻地铭记在心。

徐茂公的遗言之后不久,他便与世长辞。

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所担心的家族危机并没有因他的预警而得到有效的避免。

几年后,唐高宗李治因长期患痛风,病情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执政,导致他无法有效管理国事。

这种身体的虚弱让他无力亲自掌管朝政,朝政大权逐渐落入了他的皇后武则天手中。

武则天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女性,她很快掌握了朝政中的重要权力。

在这种权力转移的过程中,朝内的权力结构和政治平衡发生了巨大变化。

武则天的掌权为她日后成为皇帝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朝廷内部带来了更多的政治斗争和不安。

徐敬业的反叛与失败

随着武则天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力,她开始越发不满于仅仅作为皇后的角色,并逐步介入到朝政的核心事务中,尤其是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问题。

她的行为逐渐显现出对权力的极度渴望,不仅频繁地干预皇帝的决策,还开始试图操控皇子的命运,包括废立太子等重大事项。

这些行为自然引起了朝中及地方的广泛不满,许多人认为她的做法超越了一个皇后的职权范围,威胁到了国家的正统统治和稳定。

徐敬业开始策划一场针对武则天的政治行动。

徐敬业看到了武则天对权力的极端追求及其带来的朝政动荡,决定采取行动以阻止其继续扩张权力。

他秘密地联络了一批同样因不满武则天而被贬的朝臣,共同商议对策。

这些被贬的朝臣中,有些人曾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职位,对朝政的运作和武则天的内部策略非常了解。

他们共同感受到了武则天专权的威胁,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反武则天的同盟。

徐敬业和这些同道中人开始筹备起义,以挑战武则天的权威。

徐敬业为了增加反抗行动的合法性和影响力,精心策划了一项大胆的计划:他们找到了一个长相极为接近已故太子李贤的人。

李贤作为武则天的儿子,曾是太子,但在政治斗争中失势并被宣布死亡。

徐敬业利用这个“李贤未死”的传说,伪造檄文,声称李贤一直在隐居,现已决定重出江湖,号召天下士兵起兵反对武则天的暴政。

这个消息被秘密传送到各州县,通过信使和秘密联络网迅速传播。

在檄文中,徐敬业描绘了一个由武则天导致的朝政混乱和国家危机的形象,号召所有不满现状的力量聚集起来,响应“李贤”的号召,共同对抗武则天的统治。

徐敬业和他的同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起足够的支持力量,形成足以对抗武则天的军事和政治压力。

武则天的权力巩固与徐敬业的覆灭

徐敬业的起义尽管起初声势浩大,但未能持续太久便迅速走向了失败。

起义的消息很快就被朝廷的密探发现,并迅速传回了京城。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立即命令忠于自己的将领们和兵力迅速镇压这场叛乱。

在徐敬业看来,他的军队虽然士气高涨,但在实际的战斗中却暴露出了严重的不足。

多数士兵并非训练有素的军人,而是地方上的民兵和不满武则天政权的士绅。

他们在面对武则天派出的精锐部队时,显得力不从心。

加之,徐敬业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和战术指挥能力,导致军队在与朝廷军队的多次交锋中节节败退。

在一次决定性的战斗中,徐敬业的军队与李孝逸将军指挥的朝廷精兵激烈对抗。

战场上,徐敬业的士兵由于连日来的激战和长途奔袭显得疲惫不堪,阵形松散,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最终,在这场战斗中,徐敬业的军队遭到了彻底的击败。

这场失败对徐敬业来说是致命的。意识到局势完全不利,他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女匆匆逃离战场,希望能逃往润州,再从那里乘船前往高丽寻求庇护。

然而,徐敬业的逃亡计划并没有成功。

在逃亡途中,他的部将王那相发现形势已经无法逆转,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地位,决定背叛徐敬业。

在一个无月的夜晚,王那相趁徐敬业不备,将其斩首。

随后,他带着徐敬业的人头前往朝廷军营,向武则天的将领投诚,希望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安全和恩赐。

武则天对徐敬业的起义感到极为愤怒,为了彻底抹去徐敬业的影响并警告他人,武则天下令追削了徐敬业祖父和父亲的官职封爵,掘开其祖坟,砍断棺材,取出尸体,并且收回了赐给徐家的“李”姓,恢复其本姓,彻底断绝了徐家与朝廷的一切荣耀。

参考资料:[1]张先昌.试论徐敬业起兵的性质[J].史学月刊,1986(3):40-433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8/606151.html

“徐茂公临终:若我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结果灵验” 的相关文章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他对留下来的嫂子跟侄子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三弟赵光义。据正史记载,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来源于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生母)主持的";金匮之盟";,按照这份...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何不起兵反叛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至少有两次反叛刘邦的机会,第一次是刘邦跟项羽对峙于鸿沟之时,第二次是钟离昧逃到楚国之时,当时的韩信为楚王,第一次韩信压根就没有反叛的想法,只是想趁机从刘邦那里捞点好处。第二次的韩信是有那么点心...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次都取得...

秦始皇死后扶苏身边还有三十万请君 扶苏为什么就自杀了

秦始皇死后扶苏身边还有三十万请君 扶苏为什么就自杀了

还不知道: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乃秦始皇长子,他眼光独到,济世爱民,然而却与秦始皇的残忍暴虐,唯我独尊的政见相左,从而使父子俩格格不入,秦始皇便下放扶苏去支边,协助蒙恬大将军,修长城,保卫边疆,抵御强悍的...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蜀汉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不派魏延与张郃正面交锋是为何?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参军马谡去守街亭,派高翔去街亭东北的列柳城驻扎,抵挡魏国大将张郃,因为担心高翔不是张郃对手,又让魏延去街亭之后驻扎,以防不测。魏延作为猛将,是这时蜀汉武将中的一哥,诸葛亮为什么要把魏延放在街亭之后...

汉昭帝刘弗陵是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汉昭帝刘弗陵是什么样的皇帝 他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还不知道: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存在感那么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西汉的历代皇帝,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然后就是草根翻身做皇帝的第一人:汉高祖刘邦。如果再让大家更深入的想一下,或许还有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