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70年代,人穷吃不上饭,河里鱼虾泛滥,为何很少人捕鱼虾吃
引言
“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唐代诗人郑愚曾在《醉题广州使院》中用这些诗句去讽刺贪官污吏,和表达对灾荒期间民众的同情。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灾荒之年里,沿海地区的鱼的价格却很低。在当时,人们连饭都吃不饱,鱼类海鲜的价格不高,倒是降低了呢?
根据《晋书·惠帝纪》的记载,西晋的第2代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曾以“何不食肉糜?”去回答下臣提出的“天下慌乱和百姓食不果腹”的问题,从而引得后人大作文章,称他为史上最愚蠢的皇帝。
其实,司马衷说得还真的有道理,如果了解沿海地区或沿江地区的鱼虾价格,对于他所说的这一句“荒唐之言”就有不一样的理解,在灾荒期间,百姓们的确可以用鱼虾来做汤吃,即所谓的“食肉糜”。70年代,人们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但却没有吃泛滥成灾的鱼和虾,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那么,当时人为什么不吃呢?
一、只有少部分的地方有鱼
贫穷和饥荒是两回事,贫穷至少还可以买到柴米油盐,但饥荒就是变得一无所有。前几年,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就对灾荒时期进行了一个很真实的写实,让人们知道什么叫食不果腹的惨状。
70年代,由于从1966年国内就进入特殊时期,很多的生产被搁置,加之60年代延续下来的大饥荒,让人们穷得衣不着体和难以吃饱。
而这一时期出现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河里的鱼和虾基本上都泛滥成灾,但却没有人去食用。前些日子看到了一张70年代的照片,一位上海的居民在没有饭吃的情况下,居然点了满桌的大闸蟹。
要知道,现在大闸蟹的价格已经是基本上都在140元每斤上下浮动,普通人压根就吃不上,而当时人居然点了满满一桌的大闸蟹,这的确让人感到很。
这里也可以证明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在沿海地区的海鲜价格很低,且数量非常多。因为根据市场价浮动的规律来看,只有在供过于求的时候,价格才有可能下跌。那么,为什么只有上海地区在大鱼大肉?而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却不吃鱼和虾呢?
其实,这与地理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居住在长江、黄河地区或者是沿海地区的人才有可能直接地与海鲜接触,而在当时,农村人口占据着绝大多数,人们又不能随意的搬离居住地,其中的绝大部分地区又处于非沿海或长江黄河地区,所以自然吃不上海鲜。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没有在海鲜泛滥的地方生活,又怎么会谈得上可以大鱼大肉呢?
此外,贫穷还是限制人们吃上鱼和虾的一个原因。
二、没有调味品
这里的贫穷指的并不是人们没有钱去购买鱼和虾,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秩序很混乱,许多调味品都成为奢侈品,人们没有过多的钱去购买调味品。
还有,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其特殊,吃的一般都是大锅饭,如果某些人私自地去捕捞鱼虾,或者是从中做一些小生意,极有可能会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坐牢或判刑都是不可避免的。
出生于1937年的曾经百万富翁年广久就是典型的例子。新中国建立前,他就随着父亲到处摆小地摊,做一些生意。进入新中国后,由于实在生活拮据,他又重新走上老路,做地摊生意。
哪知,在1963年的时候,突然有人将他告发,从而获得了一个投机倒把罪,莫名其妙地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
刚出狱不久,由于实在没有生存的技能,他只能偷偷地在夜间摆地摊,不过却因此而被投到大牢中,坐20天的牢。
这没有让他灰心,他继续从事着地摊生意,主要卖的是瓜子。仅是从1972年至1976年,他就由于做生意地道而赚取了100万。
不过,他又再次地被人告发,同样以“投机倒把罪”判他做几年的牢。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他才大胆地做起生意来。
从这里就可以得知,在穷得吃不上饭的70年代里,尽管是鱼虾泛滥,但由于一是没有人敢做生意,二是没有钱去购买调味品,所以人们很难获取到调味品,许多鱼和虾做起来的味道当然不好吃,甚至会发臭。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又会去吃鱼和虾呢?
三、其他原因
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就提出了“要致富先修路”的致富方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交通情况。
其实,中国真正成为基建狂魔和实现四通八达的交通建设,是在进入21世纪后的事了。在这以前,中国的路面情况与印度差不多,许多的县城和乡村都没有通公路,所有的物品运输靠的就是人的肩扛手拉和一些动物的运输,效率不仅极其低,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因此,总设计师才提出这一方针。从现在往后看,当时的这个决定的确极其高明。在交通发达的情况下,经济自然地走上来。
70年代,尽管人们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而鱼虾又泛滥成灾,人们不能吃鱼虾主要原因与交通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绝大部分的人口都聚集在偏离长江黄河和沿海地区的地方,想要吃上鱼虾,那都是极其困难的事。
六七十年代实习的是很严格的计划经济,人们想要跨区异地活动,必须要获得相关的介绍信,所以居住在内地里的人没有机会到长江黄河或沿岸地区去,从而自然吃不上鱼和虾。
抛去交通和块区域的限制,就算是当时人们自由地在全国流通,也很难下河去捕鱼。因为当时的保鲜技术有限,捕鱼的时间段一般集中在夏秋季节,而这一期间都非常燥热,如果当天获得的鱼和虾没有全部消费完,那么它们很快就变得发臭,不再适合做食材。
综合这些因素,人们之所以在没有饭吃的时期里,没有对鱼虾泛滥进行捕食,主要是受到了地理、交通、保鲜技术和经济政策等的限制。
结语
现如今,地理上的限制早已被国人所打破,只要随便购买一张票,就可以全国各地的流动,去吃喜欢的东西。当然,如今的物流也相当发达,只要在某些 *** 平台上下单,用不了多时便会品尝到想吃的东西,不需要人们全世界的跑路。
所以,想吃什么东西都不会受到限制,除非这是违禁品。70年代,国人想要做到这些是相当困难的,一来是交通极其不便利,二来是到哪个地方去还需要证明,三来是手帐没有多少的钱,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捕捉泛滥成灾的鱼虾来吃,这是极其不明智的做法,与其如此,倒不如就近取材,先填饱肚子再说。
有现如今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生活,必须要感谢国家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如果不是这样,那好日子领我们应该相当遥远。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