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知识交流与融合创新: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8-31)260

2024年8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韩国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海洋城市研究中心承办的“知识交流与融合创新: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召开。来自上述单位及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40多位学者参与研讨会。

“知识交流与融合创新: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学术研讨会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健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叶斌回顾了历史研究所与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自2010年以来轮流举办学术会议的过往,指出本次研讨会有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的加入、更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参与、会议探讨主题的扩展和文明互鉴视野的引入等新变化。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所长尹炅雨追溯了他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深刻渊源,介绍了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近年的发展情况,表示研讨会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增进了友谊,希望本次会议能取得更多学术成果。

随后进入会议的主题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在文明互鉴的视野下,探索中西方发展的不同历史路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长刚研究员从城邦制国家形态、商业贸易和海外扩张等角度概括古希腊海洋文明的特点,指出西方自古希腊时期起便将海外世界视作“市场”,当其力量壮大后,往往会选择通过武力手段占据土地和市场,并利用条约制定规则。可以说,西方海洋文明从古至今都带有“殖民主义”的色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纯艳探讨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基本要素,将其划分为“东夷、百越时代”、“传统海洋时代”、“海国竞逐时代”、“重返海洋时代”四个阶段,提出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具有国家管控下的民间发展、开放包容、和平互利、边缘性和区域性四大基本特性,及其与国家治理、沿海城乡发展的关系。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教授李光洙从“行为者- *** ”理论出发,分析了 *** 政要访问大陆、学术交流、城市空间选择等因素对于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

接下来,各位学者围绕六大主题进行分组讨论。之一组集中讨论东亚知识环流、中华文明对周边地区影响等议题。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朴英顺教授以《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为研究对象,细致剖析其体例、特征、书籍流入渠道、书籍收录情况、知识接受及影响等问题,指出中华古书流入朝鲜有中国朝廷下赐、燕行购入、通过图书中介人购入、文人赠送多种方式,且受到清代考证学的影响,是朝鲜士人对中国知识信息系统化的结果。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康昊副教授探究了日本平安朝廷派遣“入宋僧”进献佛教器物的现象及其意义,认为此举避免了日本“自中心”意识的膨胀,推动了中日物质文化交流的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耿勇助理研究员关注明代敕撰教化类历史读物的推广和传播情况,指出明朝编撰、颁发了大量宣扬伦理纲常和正统理念的历史读物,这些书籍成为乡试、会试策问的出题对象,义理化的历史知识由此不断被生产出来,对各地知识群体造成相当影响。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刘晶助理研究员关注16世纪黄海北部海域暴力活动的发展及其对海洋安全秩序的挑战,分析了明朝和朝鲜 *** 处理此类问题的手段和所面临的困难,以展现国家沿海管制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晓东副研究员在评议中,建议报告人关注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型的时代背景,重视比较明清两代的文化政策差异,并继续探讨中国沿海的流民和水贼抵达朝鲜周边海域的原因。

第二组主要关注海洋经济与明清中国城市发展。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吴俊范教授以东海舟山群岛海积平原的演变史及人类活动适应机制为研讨对象,广泛搜集有关人居聚落和产业经济的历史文献资料,并采用GIS平台、DEM数据等进行匹配,揭示了舟山诸岛海岸线及海积平原演变的地理环境模式,探明海岛陆地扩张与人类经济开发活动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薛理禹副教授和研究生闫昊宣探究清代中前期海洋贸易与上海城市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论述了上海自江海关设置以来,航运贸易繁荣、城市空间形态扩张和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情况。研究表明,清代中期海洋贸易的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风貌更新,深化了上海城市的外向性、海洋性,更赋予其公共性的内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晓东副研究员和研究生李欣雨以李氏朝鲜《备边司誊录》为中心,考察清代前中期海上商船运输业的三类运营方式,表明这一时期海上商船船主的运营方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探寻清代官方海洋贸易政策与民间经济活动相互影响的过程。点评人上海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江文君副研究员进一步就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比较和联系、清代上海城市的公共性和权力宣展、商船合作经营的中外差异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三组主要研讨晚清以来的中外关系,不仅关注人物个案,也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更引入国际关系理论,以拓宽外交史的分析维度,展现全球互动的复杂性。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崔恩珍教授关注中国农村社会学家杨开道的乡村建设方案,探索其中包含的西方理论,并尝试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作对比。上海大学文学院王敏教授和研究生黄爱云运用中、英、美、日档案讨论上海浚浦局设立、运行背后的中外博弈,探究各国在其间所扮演的角色,表明无论各国的矛盾和分歧有多激烈,最终各方通过彼此间的妥协,形成“利益共同体”。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徐尚珉教授从“新地缘政治战略”一词切入,追溯冷战前后的中国地缘政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情况,致力探讨国家战略的变化与特定区域战略地位间的关系。他认为,有必要成立“海洋共同利益合作组织”,更好地促进与周边地区的利益共同体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蒋宏达副研究员通过档案文献追索近代人物“林奄方”,考察其行迹、交游 *** 和思想,进而关注到林奄方具有“台湾人—客家人—康有为弟子—外交人员—华侨研究者—情报工作者—商人—农民”多重身份,揭示其在各类身份 *** 间辗转腾挪的过程。点评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李帅宇博士后肯定了上述报告对于推进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近代人物研究的贡献,建议研究者进一步思考历史经验对当下“一带一路”政策的借鉴意义。

第四组聚焦于西风东渐之下的近代沿海城市的社会变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钻友研究员对上海港百年历史变迁进行系统梳理,从19世纪末有关港口建设的讨论、1920年代外侨主导的发展规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次发展规划,展现港口规划中的历史延续,以此侧面反映了上海城市历史的发展轨迹。江文君副研究员从“地理即命运”的观点出发阐释近代上海海洋城市文明的生成演进,将上海现代经济部门的成长、新兴工商阶层的兴起等置于全球和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讨论。他提到,随着19世纪末以降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中心,太平洋成为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处于太平洋西侧的上海自然成为中国通向世界的主要窗口。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赵婧副研究员以近代上海为例,探讨饮食节制、清洁疗养、细菌和毒素等西方卫生知识如何在沿海城市中传播,如何形塑日常生活中的个体保健方式,从而深化了对西方卫生的知识谱系、卫生知识的全球流转和双向传播的认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乐助理研究员关注近代上海德国学校的早期发展历程,从创办背景、日常运作和节庆活动等环节揭示德国侨民教育中突出的民族和国家属性,以及德国学校与租界的互动关系。点评人薛理禹副教授指出四篇报告充分展现了上海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进取精神,将上海城市与海洋文明相结合能推动上海史研究的不断推陈出新。与会学者还就现代上海的市政管理、西方医疗和教育事业的传入过程中,不同群体的参与程度和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五组从考古挖掘、城市治理、博物馆展陈等方面探讨文明互鉴与当代城市发展道理的议题。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翟杨副主任通过大量图片资料,回顾了长江口二号沉船遗址从发现到整体打捞迁移的工作历程,总结了这一重大水下考古发现的意义与价值,介绍了关于长江口二号沉船的现有研究成果和未来综合利用的展望。国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研究所朴哲显教授长期关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议题,围绕单位制与社区、东北地区与典型单位制、户籍制度改革与公民身份、智慧城市建设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列举了中韩学者在这个议题上的新近成果和观点。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昱副研究员通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文化主题展览,表明当今博物馆对海洋文化的叙事与传播中,对“人”的关注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包括对历史维度中“人”的刻画、呈现“人—海洋—社会”关系、与观众关联性的建构等方面。点评人蒋宏达副研究员从历史学视角出发,就考古发掘的历史背景和实物考证、城市治理在中国呈现的不同历史形态、博物馆展陈中视角转变的历史逻辑等问题,与报告人交换了观点。

第六组从土地规划、历史影像、铁路修建等方向出发解析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牟振宇副研究员利用上海道契和地籍资料,展现洋商永租华人土地、道契册地出现、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市场发展、道契册地增多等一系列过程,指出上海城市化过程也是土地交易的市场行为,近代上海大都市在 *** 和私人互惠互利的资本逻辑中发展起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李爽副研究员对上世纪90年代解密的美国“锁眼卫星计划”影像展开研究,分析其数据特性,介绍其解密和下载过程,并以1965年上海区域为例,探讨历史影像的处理和图像分类 *** ,指出它们对于了解上海的历史建筑、街道乃至环境皆有重要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吴世平助理研究员关注杭州江墅铁路的筹建过程,重构上逮1896年铁路修建动议初兴,下迄1905年浙江铁路公司成立的风云史事,揭示绅商自办铁路因内部矛盾、资金不足、征地和拆迁困难而陷入的困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罗婧副研究员建议报告人提高读者意识,进一步铺陈租界范围、铁路借款背景等信息,方便读者理解。与会学者还就如何结合历史维度和地理信息材料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由王健与朴英顺共同主持的圆桌讨论环节,朴英顺教授再次回顾了过往交流成果,称每次来上海社会科学院都是非常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她还概括指出本次研讨会的所有报告围绕知识和文明、海洋和城市、交流和互鉴、融合和创新等四组关键词展开,涵括古今中外,涉及多个研究领域,体现了不同学科的对话和交融,并期待通过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讨论持续完善上海城市的历史图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王健副所长表示,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希望能与海外学者、机构建立更多联系,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也将更加关注东亚学者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作为本次会议召集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海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陆烨副研究员回顾了本次研讨会的缘起和过程,还介绍了新近成立的海洋城市研究中心的组织概况和发展设想,并展望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的前景,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宽和延伸。李光洙、赵婧等与会者纷纷发表了感言。各位发言人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葛涛研究员的感谢和怀念,正是他架起了双方的联系桥梁,为拓展上海社科院的海外交流、增进中韩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在闭幕致辞中,尹炅雨表示中韩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当下推进中韩关系尤其需要学术交流的促动。他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希望将来双方学者继续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期待下次在首尔相见。叶斌指出,本次会议报告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交流和共同体,而海洋又是城市交流的关键通道和重要媒介。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共同利益空间的共有愿景下,他对三个研究所的交流合作的未来充满期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8/606613.html

“知识交流与融合创新:文明互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史” 的相关文章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皇帝很“自恋”,号称十全老人,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乾隆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4年之久,同时他一生创作多达四万多首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诗人。乾隆帝其实很“自恋”,在晚年为了体现自己的功...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晋新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由于衣着华丽,被公公曹操看到了。曹操大为不悦,回家后,就命她自尽了。说起来,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贵的门阀士族清河崔氏。在魏晋时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高干当初都已经投降了 后面为什么还要背叛曹操

还不知道:高干在官渡之战之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背叛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干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字元才,出生于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陈留高氏,在当时的士林、豪门中颇有声望,在袁绍帐下时常受袁绍重用,并以为袁绍军队提供粮草,保障后方供给的身份出现在官渡之战...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临终之前留下一个60字的誓言,这是真的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这个60字的誓言是:“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首先乍一看这句话,...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陈到(?-247年),豫州汝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豫州随主兴平元年(194年),徐州牧陶谦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并让刘备在小...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公元23年,刘玄在绿林军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用兵巧变著称,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和刘备都很忌惮他,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军时,设伏将张郃射死,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张郃追到木门,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义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