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75年,蒋介石去世, *** 为其改6字送别词致哀,令人为之敬佩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9-02)330

前言

1975年4月5日,89岁高龄的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临终之前,他留下了遗言,

棺材不落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葬到大陆去,

当警卫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则消息以后,立刻将它告知了 ***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 *** 并没有高兴,而是一脸凝重的模样,他告诉旁边的人说:

“知道了。”

这一天, *** 吃的东西不多,沉默的将张元干的送别词的演唱录音整整放了一天,实际上,这首词只有几分钟,之后, *** 更改了送别词,中国人听了以后无不为之敬佩,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胸襟。

布雷,你了解 *** 这个人嘛?他是我们的真对手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在自己重庆的官邸里坐立不安,这是他最为痛苦煎熬的一天,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来自世界各地的贺电如同雪花片一样的飞到他的办公室。

当听到日寇投降的消息时,蒋介石高兴地对身边的侍卫张国平说:“总算盼来这一天了,东亚总算有个宁日!”

但是,与此同时,蒋介石又产生了新的顾虑,他即将面对一个真正的对手—— *** ,他不熟悉自己的对手,若是跟自己不熟悉的对手较量,这是无比危险的。

就在几天前,戴笠忽然给他送来了一份关于 *** 的调查报告:

“截止1945年8月初, *** 组织已布满23个省市,党员人数近120万, *** 直接控制地盘19块、人口1亿左右,此外还拥有正规军120万……”

蒋介石害怕极了,他没想到 *** 发展的会这么快,他的大脑开始不断搜寻自己政治对手的形象,企图从里面找出制敌的法宝,以及探索出 *** 迅速发展壮大的秘密……

蒋介石告诉自己,在这个觉醒中国命运的关键步骤上面,自己绝对不能再走错棋,但是,应该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智囊陈布雷,或许,只有他能够给自己提供妙计了……

下午六点,陈布雷满身疲惫的来到了蒋介石的官邸,两人刚见面,蒋介石几开门见山道:

“布雷,你了解 *** 这个人吗?”

蒋介石的话打破了一方静谧,但陈布雷还是如实说:“不了解。”

蒋介石拧了拧眉:

“这很不应该,不知己知彼,如何能战胜对方!你看过1939年出版的一本叫《革命东方》的杂志吗?里面有介绍 *** 的文章……可是这个人是我们真正的对手,他们怎样介绍他的?豁达的气度,钢铁般的意志,杰出的革命政治家的无限才能……”

随后,蒋介石将戴笠给自己的“ *** 情况调查报告表”递给了陈布雷。

静,长久的寂静。

陈布雷看完以后,无比哀伤地说:

“看来,对 *** 在抗战期间的发展能力,我们估计错了。”

陈布雷的这句话更是狠狠地刺中了蒋介石的心。

还清楚的记得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那时候的蒋介石多么的趾高气昂且不可一世,“委员长熟筹伟略,运稳扎稳打之方略……”

但是,一年以后,红军谱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伟大英雄史诗,直接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蒋介石。

就连蒋介石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他真的无比佩服这支军队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年后,当这支浑身布满伤痕、弹片的疲劳之旅穿越了崇山峻岭,翻阅大江恶川,如同神迹一样出现在西北黄土高原时,蒋介石感受到了浓重的不安感,但是,直到这个时候,他依旧坚信自己的军队能够迅速将这支残破不安的部队消灭掉:“我就不信飞机大炮制不服赤匪的几条破枪。”

在蒋介石的心里, *** 始终是他的心腹之患,如果不能将其除掉就没有办法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

然而,历史的发展轨迹注定不会按照他所想的那般行走。

蒋介石果真以为我不敢去重庆了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发布了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个消息刚出举国沸腾,普天同庆,大家等待这一刻很久了。

同一天,尚在延安的 *** 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电报,电报的内容是蒋介石邀请他前往重庆商讨国事。

起初, *** 并不能完全确定蒋介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他将时任 *** 中央情报部副部长李克农叫到身边。

李克农乃是一名杰出的情报专家。所以,在面对蒋介石这一突如其来的邀请,立刻就反应过来,难道不是他们想要想加害 *** 主席吗?去,还是不去?这个重大问题就这样摆在了众人的面前,一时之间无从下手。

当李克农接到 *** 下达的任务后,立刻就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边区 *** 交际处的周励武以及罗伯伦身上。可能有人能反应过来,他们不是 *** 军令部派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吗?看着他们能有什么用,事实上,他们还有另外一层身份——戴笠手下的军统特务。

戴笠原本还在为自己的缜密安排自得其乐,以为这么一来铁定是滴水不漏,却不知道,他的那些鬼蜮伎俩早就被军事情报专家李克农给识破。

李克农毫不犹豫的命令情报人员

:“严密监视周励武和罗伯伦的行动,特侦部门日夜监听电台与重庆的联络。”

李克农的这一做法还是非常管用的,经过千辛万苦,他们取得了戴笠他们的密码本,之后更是破译了他们与戴笠之间全部往来的密电。

如此一来,蒋介石的狼子野心就昭然若揭,他根本就没有和谈的意愿,恰恰相反,他还准备将拒绝和谈的这口黑锅推到 *** 头上。

在得知蒋介石的真实意图以后, *** 决定将计就计。所以,就在接到蒋介石电报的当天下午, *** 便直接在枣园接见了周励武、罗伯伦,然后故意向他们透露出自己绝不会去重庆谈判的消息。

8月15日晚,受李克农指挥的情报系统也从重庆获悉,重庆的各大报纸已被告知,明天一早就会全文公布蒋介石致 *** 的之一封电报。随后,李克农将这一则情况向 *** 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第二天, *** 发出给蒋介石的电文很短,在措词之间,倒是有意回避了他是否要去重庆参加谈判。

电文发出以后, *** 又在枣园接见了周励武二人。周励武在见到 *** 后,迫不及待地询问他对于蒋介石电报的看法。

*** 当面告知他们:“我先不准备去重庆,等蒋委员长复电后再作考虑吧。”

这两个 *** 特务在得到 *** 本人的明确回答以后,便马不停蹄地向重庆汇报了自己会见 *** 的经过,并且明确表明:“ *** 绝不会去重庆。”

特务头子康泽在得到这一确切情报后,忙不停地将这一情报呈送蒋介石,然后立即复电嘉奖特务周励武,同时命令他们一定要随时注意 *** 的动向。

蒋介石将所有的消息整合以后,忍不住说道:果然不出他所料, *** 绝不敢来重庆,他没有这个胆量。

8月20日,蒋介石再次发来了电报,这份电文很长,口气也很强硬,李克农拿到电报以后,经过反复的判定,立刻明白蒋介石还是那般的诡计多端,实际上,他根本就不希望 *** 去重庆谈判,正是因为有所确定,所以才故意逞强发送电报邀请。

李克农想 *** 汇报了自己对此事的分析看法, *** 认为他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打算再给蒋介石喂一颗定心丸,增加他的错误判断力。

于是,两日后, *** 给蒋介石回了第二份电报。当蒋介石收到这封电报后,暗自窃喜,果然和他料想的一模一样, *** 已经被他逼到了一定地步,居然要派周恩来到重庆和他斡旋,

而他自己则躲在延安不敢露面。

几个小时以后,康泽又送来了那两位特务的报告,他们已经断定 *** 不会来重庆,蒋介石心里愈发的高兴。

8月23日,蒋介石又发来了第三封电报, *** 收到电报以后大笑不止:

蒋介石果真以为他不敢去重庆了。

8月26日, *** 中央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的专题主要是研究毛主席是否要去重庆谈判,经过 *** 的认真分析,最后决定率领周恩来等人前往重庆,和蒋介石谈判,与此同时,迅速调派干部赶赴到前线,在军事上采取紧急行动。

与此同时,李克农也下令 *** ,坚决不让 *** 得知任何关于 *** 是否去重庆的消息,还要严密监听 *** 重庆方面同延安特务之间的通讯。

*** 和蒋介石在重庆的首次会面,两个人相互叙旧寒暄,没有涉及到任何的政治性问题,当然,这也是蒋介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刻意的营造一种愉快的气氛,想让谈判有一个很好的开端。

宴会结束以后,在蒋介石的邀请之下 *** 住在了林园2号楼底东屋,这还是蒋介石的林园官邸建成以后,之一次留宿外来的客人,国共两党领袖共同留宿在同一园子里面,可以说是史无前例了。

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第二天, *** 一行人飞往延安,历时43天的重庆谈判也落下了帷幕。

毛先生,18年不见,您老多了……

其实,重庆谈判这次相见,并不是 *** 和蒋介石的之一次见面。

这是自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时隔18年后 *** 和蒋介石的再次见面。

20年前,当时任职黄埔军校的蒋介石在广州中央党部开会时,遇到了一个看上去不爱说话的年轻人,这个人就是 *** 。

那一年, *** 31岁,蒋介石37岁,虽然他们是同事,但是,双方并没有深谈过,蒋介石只知道 *** 是一个湖南人,爱搞农村工作运动……没想到就是这位年轻人。

当无数 *** 人倒在血泊中时,他却毅然的高举义旗,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红军革命根据地,如同一把尖刀一样搅得蒋介石心绪不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退出苏区,当时蒋介石高兴地手舞足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他又很快发现, *** 很快回到了红军指挥的岗位上,这位连一天军校都没上过的“土”军事家从古代兵书中吸取了不少的智慧——忽东忽西,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法。

蒋介石身边的军事顾问曾经这样评价过:

“他们按照着自己的理解和悟性去从事他们的拿手好戏……当你正在休息时,忽然漫天遍野会响起震天动地的号角……”

蒋介石不知道的事,正义之师深得人民拥护的道理,他所相信的只铁和血,他一直坚信的事“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但是让他特别痛苦的事,他的将领没有给他争气,不是被毙就是被俘,或者是垂头丧气的和他请求希望更换装备,补充兵员。

蒋介石也曾思考过,十年的屠杀和讨伐并没有扑灭革命的圣火,恰恰相反,共产主义学说反而愈传愈远……

往事如烟,过去的敌人,如今又为了抗日而握手言和,现在 *** 领袖又成为了自己的座上客,蒋介石忽而感觉历史在不断地重复和循环。

他仔细的看着眼前的 *** ,依旧是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只是目光更加的深邃,额头上的皱纹也更加的深刻。

“毛先生,十八年不见,你老多了!”蒋介石猛然问了这么一句,让陪在他身边的张治中和王连杰等人都大吃一惊。

几度春秋,个人的恩恩怨怨全部都在历史的推进里面时隐时现,望着蒋介石的那一刻, *** 的心里也涌起了阵阵的酸痛,自己的亲人尚且不论,多少党的优秀儿女惨死在了蒋介石的屠刀之下。

*** 的眼前浮现过一张又一张熟悉的面孔,何叔衡、瞿秋白、蔡和森,如今物是人非,他们早已远去。

还是先暂时不思考过去,明天的中国前途更加的重要,为了全国人民的团结,更为了和平建国的大业,个人的牺牲,也不过是对历史前进的微小报偿……现实又将 *** 重新拉回了历史的顶层。

蒋介石认为,作为一个军人、政治家不真正了解他的对手,怎能说有克敌之法,重庆会谈,使他发现了自己的不少弱点,他也曾坦率的讲:

“剿共剿了这么多年,共产主义之火却越烧越旺……是什么原因呢?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党内同志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共产主义学说的实质,今同共党首领 *** 相约谈话,略知一二……”

蒋介石一直到死都在研究 *** ,很难讲他了解 *** ,但是,重庆谈判是蒋介石较为认识 *** 的一个契机, *** 对此也深有感受。在延安举行的欢迎会上, *** 曾说:

“以前的蒋介石是一个抽象的人,这次谈判,长时间的接触,对蒋介石的为人、性格、思考问题的 *** ,心里有个底……”

历史用一股不容抗拒的力量,让这一对对手走到了一起,却又促使他们分道扬镳。

*** 更改送别词

1975年4月5日,89岁高龄的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临终之前,他留下了遗言,棺材不落土,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葬到大陆去,当警卫员从收音机里听到这则消息以后,立刻将它告知了 ***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 *** 并没有高兴,而是一脸凝重的模样,他告诉旁边的人说:“知道了。”

这一天, *** 吃的东西不多,沉默的将张元干的送别词的演唱录音整整放了一天,实际上,这首词只有几分钟,之后, *** 更改了送别词,中国人听了以后无不为之敬佩,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胸襟。

在这首词里写道: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它的意思是:你我都是胸怀古往今来和国家大事的人物,不是那些卿卿我我谈论儿女恩怨私情的人。这是 *** 在和蒋介石谈心。

词的最后两句,原文乃是:“举大白,听(金缕)”,里面所表现出的是满腔悲愤,无可奈何,只能借饮酒写词听唱来消愁。

但是,在为蒋介石送葬后几天, *** 仍旧心心念念不能释怀,最后下令将这两句改为

“君且去,不须顾”,

重新演唱录音。

*** 这一改,

直接让送别的意味达到 *** ,送朋友流亡外地也变成了生离死别。

这也是 *** 向蒋介石做了最后的告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9/606673.html

“1975年,蒋介石去世, *** 为其改6字送别词致哀,令人为之敬佩” 的相关文章

张邦昌不想成为皇帝是因为什么?是害怕吗?

张邦昌不想成为皇帝是因为什么?是害怕吗?

张邦昌,北宋末年宰相,也是伪楚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127年1月,金国军队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金军在汴京没待多长时间,他们也无意留下金国官吏和军队统治这座城市。这是因为金国崛起时间不长,本族人口少,他们无力统治许多被占领区...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宗室,在永嘉之乱中被杀

刘恂(?—约311年),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泰始七年(271),刘恂继承父亲...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朱温是如何建立后梁的?他为何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后梁,五代十国时期五代之一,朱温所建。都开封。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东晋至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郡闻喜县人,东晋、刘宋时期官员、史学家,为《三国志注》的作者,与其子裴骃、曾孙裴子野“史学三裴”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松之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河东裴氏,八岁熟知《论语》《毛诗》,初仕东晋,历任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故鄣县...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亲自去请了三次,态度非常谦恭、诚恳,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但是,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