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满清三个被野史歪曲的真相,其中一个就跟孝庄太后有关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12)300

引言:满清一朝,风云际会历史剧本,烟云缭绕难免遭受舆论杂音的染指。历史真相往往在无心笔触间被湮没,被讹传而去,待重新拾起真相时,往往错了万分。关于孝庄太后的生平,旧史早已千锤百炼、反反复复,可就连其中数则最关键的疑点,也鲜有定论。孝庄太后究竟是不是真的主导了顺治的继位?又是否真的嫁给了明珠奶奶多尔衮?更重要的是,皇太极帝王的死因从来没有定论,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一同去追溯那段扑朔迷离的盛世,去探寻这满清三个被野史歪曲的真相吧。

一、皇太极之死:神往矣?亦或他杀?

清太宗皇帝皇太极驾崩的那一夜,是公元1627年的九月初九。当时的北京城中已是冷风萧瑟,随着皇宫大钟敲响十二下,报晓的鼓声响彻皇城上空。就在这夜间亥时之际,那位曾经声威赫赫的铁骑大汗陡然离世,年仅五十二岁。

据亲身侍奉皇帝左右的太监们回忆,那日皇太极并未显露出任何身体不适。晚间如常用斋后,他便端坐在龙床上望着明窗外淡淡的月光,若有所思。忽然间,皇太极面色惨白,目光呆滞,直挺挺地倒在龙床上,动也不动一下。御医丁穆奔至龙床前,试着把皇帝扶起,却发现他已无半点呼吸。

眨眼之间,这个昔日战无不胜的雄主竟无声无息地离世了,御医们束手无策,只得哭嚎不已。后世读书人根据史载对皇太极死因做出种种推测,有认为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逝的,也有人猜测是遭人暗算的。

关于"暗算说"最为人所津津乐道。据说年迈的吴三桂属下袁崇焕原本是皇太极麾下的大将,后因皇太极将大军的统帅之位授予努尔哈赤之孙洪承祖而愤恨不已。于是,袁崇焕暗使亲信刺客混入了皇帝的贴身侍卫之中,终于在那一夜的亥时,刺客乘机用剧毒药物毒发了皇帝。

然而,正史中并无这样的记载。《清史稿》中是这样说的:"是夜,亥刻,上无疾,端坐而崩。"由此看来,暗算说恐怕难以服人,不过仍有一点疑虑难消。

那就是皇太极生前饮食极为放肆,尤其贪嗜肥肉,对动物脂肪情有独钟。按理来说这种居高不重的生活习惯,的确会酿成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是"三高"的重灾区。到了那个年纪,一旦突发心肌梗塞或脑卒中实在也不足为奇。

二、顺治继位之谜:孝庄主导还是诸王共议?

皇太极英年早逝,太子储君未定,这场旷世大变陷满清上下于一片迷雾。谁能继承这浩瀚帝国的重任?一时间,朝野哗然。在这风云变幻之际,有七位满洲贵胄挺身而出,他们就是: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

代表红旗的代善年纪最长,他首先力挺豪格继位。豪格心怀戒惧,婉言推辞:"臣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这无心之语竟意外地令他与皇位失之交臂。多铎自诩配得上龙椅,但多尔衮却力劝代善即位。可代善早已打消这个念头,遂反过来推举多尔衮,但多尔衮也颇为自知,只说"无继统之意"。

大家你推我让,僵持不下,最终不得不权宜取舍,将先帝嫡子福临冊立为帝,由济尔哈朗、多尔衮辅佐摄政,以伺候福临日后能独挡大局。这一决定反映出满洲上层的力量消长,彼此相持均等,是整个八旗共同商议的结果。

那时的孝庄太后究竟扮演了何等角色?她固然是福临的生母,但祖制既定,母亲生身自无干政的资格。况且,孝庄地位的确只是通过"母凭子贵"而已,儿子远非独当一面,她又凭什么参预立储大计?就连皇后和宫妃们都无从置喙,孝庄太后更是权力之外。

有人或将会提出质疑:"顺治继位时对多尔衮曾称'皇父摄政王',难道这不能说明他们有什么旁的关系?"

三、满族风俗下的继室新规

自古以来,满族这个游牧民族便有着一套独特的风俗习惯,与中原 *** 大为不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们的"继室"规矩了。

所谓"继室",就是在丈夫去世后,寡妇会被逼着嫁给丈夫的兄弟或儿子,以维系家族血脉。看在外人眼里,这种做法无疑有违伦理,却在满族人那里,早已沿袭成习。这归根结底是源于游牧民族的特殊生存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于昔日的满族贵族来说,妻子的身份地位尤为特殊,她们不仅是家中妇人,更是延续王室香火的关键。一旦满足不了这个条件,就会很快被另一位新人所取代。因此,无论是寡居或终老,没了子嗣就等于失去了在家中的地位。

为了确保血统的纯正,保证子嗣身份的合法性,满族人就发明了这套继室制度。按照规矩,当一位王公大臣死后,他的妻妾们并不会就此守寡终老,而是会被迫嫁给丈夫的兄弟或亲生儿子,以保全香火。

如此一来,原配的妻子就会成为新丈夫的正室,而其他妾室地位自然也就发生了相应改变。新丈夫娶她们当妻,她们却还是她们的妾,自有一番微妙的身份关系。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满族这一风俗未能得到彻底执行。当时缺乏详细的制度规定,加之上层人物私下也会有所变通,因此满族的继室制度存在诸多例外和漏洞,真正情况远比表面复杂得多。

从现存的史料看,满清王朝建立之初,这一制度在王公权贵阶层中仍得到一定遵循。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于汉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继室的做法逐渐为人们所摒弃,几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四、拆解两大疑团关键所在:

总结前文,我们可以看到围绕孝庄太后的两大疑团:一是她是否主导了顺治的继位;二是她是否真的嫁给了多尔衮,成为他的继室。这两个谜题关键的症结所在,其实都隐藏在当时满族的身份等级制度中。

首先来看之一个谜团。汗国时代的满族将贵族等级划分为八旗,亲王以下有郡王、贝子、贝勒等层级。作为亲王多尔衮的侄媳,孝庄太后的身份地位自然低于她的舅舅,属于不入流的贵族阶层。更何况她只是一个寡妇,儿子福临尚且年幼无主,她在当时根本无任何实权可言。

相比之下,拥有八旗实权和重量级话语权的正是那几位亲王和郡王,他们掌控着满洲铁骑的兵权。在讨论继承人选择这等重大政治问题时,他们自然是决策的核心。孝庄太后即使极力维护福临的储位,也无非是作为母亲的私心而已,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再看第二个疑团,关于孝庄太后成为多尔衮的继室一事,实在是一个荒诞的猜测。按照当时的制度,作为曾经宗室亲王的妻子,孝庄太后如果被"继",接续的对象也必然是帝王子嗣或旁系同辈世族,哪里轮得到多尔衮这个远亲?况且她早已守寡多年,地位独立,又有何被"继"的必要?

不过,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这一猜测。那是因为从字面上看,"皇父摄政王"的称呼中,确实透露出一丝蹊跷。在满语中,"皇父"并非单指亲生父亲,也可泛指长辈亲戚。或许,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孝庄太后确实以"皇父"之名与多尔衮结合,但绝非所谓"继室"那般低级庸俗,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政治联姻。

五、历史真相重现:还原那个年代的原貌

面对这些被尘封的历史疑云,我们今天能做的就是尽量还原事件的原貌,来厘清当年的真相。

对于皇太极死因,结合他的生活作风以及突然离世的情形,最有可能的推断是猝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所致。至于被暗杀说,鉴于缺乏确凿证据,难以服人。不过话虽如此,这位年富力强的雄主夭亡之谜,仍有待于更多史料的发掘佐证。

皇储之争一事,由于亲王们地位平起平坐,权力分散,他们相互角力制衡的结果,最终只能通过折中的方式暂择福临为储君,由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执政辅佐。作为当事人,孝庄太后能起到的作用无非是竭尽全力维护儿子的继位权,却没有决定性影响力。有关她主导立储的猜测,显然是对事实的过度解读。

说到太后与多尔衮之间那场引起无穷猜疑的关系,其中的关键在于要正确理解满语词语中"皇父"一词的内涵。如前文所述,在满族人看来,"皇父"的概念远为宽泛,并非泛指亲生父亲,同时也指代长辈或族里的其他尊长亲戚。因此,孝庄太后获此称呼,很可能不过是一种政治性的权宜之举。

毕竟,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与日后的继位者顺治帝之间,确有明确的别务合作与权力分际关系,需要一个中间人予以维系,孝庄太后或许正是扮演这个角色。这也许就是后世对两人关系产生诸多猜疑的根源所在。

古人云:"明镜非铜镜,历历可鉴矣。"重温这一段往事,从混沌重重中窥见当年种种蹊跷细节,倒也别有一番历史滋味在心头。我们永远也没有机会亲见当事人到底是何面目,但至少现在已经能将真相本相的模样看得愈发清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303.html

“满清三个被野史歪曲的真相,其中一个就跟孝庄太后有关” 的相关文章

常宁公生是什么出身?她被驸马家暴后朱棣是什么态度?

常宁公生是什么出身?她被驸马家暴后朱棣是什么态度?

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身份和地位是非常尊贵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封建王朝社会,身份尊贵的公主出嫁后,驸马是万万不敢怠慢的。可是,常宁公主却是个例外,不仅经常被驸马家暴,身为父亲的明成祖朱棣,还不为她撑腰,这是怎么回事呢?常宁公生于1386年,当时朱棣还是坐镇一方的藩王。不过,由...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被平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644年4月15日,清摄政王多尔衮接到了这样一封书信:……流寇逆天犯阙……先帝不幸,九庙灰烬……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拒守之边门,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京东地上,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我国与北朝通好,二百余年,...

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交权

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交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并非昏庸帝王,诸葛亮为何就是不交权?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扶不起的阿斗”,千百年间这句话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了最大笑话。然而,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刘禅从223年登基,到263年投降曹魏,在位长达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众所周知,三国鼎足中蜀国势衰微,刘禅能在执政...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有哪些与陈尧叟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陈尧叟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尧叟(961年-1017年5月10日),字唐夫,阆州阆中人。北宋初年官员、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尧叟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状元,与其弟陈尧佐同科,又与父亲同日获赐绯衣,历官秘书丞、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年),任交州...

秦始皇身边的亲信都和蒙家有关 蒙家到底有多厉害

秦始皇身边的亲信都和蒙家有关 蒙家到底有多厉害

还不了解:秦始皇和蒙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秦始皇的亲信都姓“蒙”?蒙家到底是何方神圣?在整个历史上,秦朝的崛起是一个传说,无数的帝王都希望能够像秦始皇一样有这样的勇气。不过,秦始皇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还有许多人的支持,他身边的亲信都是...

赵颜:宋英宗赵曙第三子,早夭,追封为润王

赵颜:宋英宗赵曙第三子,早夭,追封为润王

赵颜,宋英宗赵曙第三子,宋神宗赵顼同母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氏。赵颜很早去世,没有留下子嗣。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赵颜,生卒年不详,宋英宗赵曙第三子,宋神宗赵顼同母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氏。赵颜很早就去世了,宋徽宗时赐名赵颜,追封为润王。家庭成员父亲:宋英宗赵曙...

乐毅当初攻下齐国七十座城池 乐毅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乐毅当初攻下齐国七十座城池 乐毅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对战国乐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一个说是公元前453年,另一个说是公元前403年)旷日持久的霸权战争之后,周朝的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公元前453年,汉、赵、魏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