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一船老妪、接生婆?竟是大智慧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13)280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作为正使,先后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宏大的海上远航,这一系列壮举被后世称为“郑和下西洋”。

通过七次远航,明朝不仅重新确立了对西洋海岛的统治,赋予了许多岛屿以新的名字,如景弘岛、永乐群岛等。

更令人惊叹的是,郑和的船队其航行之远,足迹甚至延伸到了遥远的东非海岸与红海区域,那样的成就,无疑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这段传奇的航海旅程中,有一个细节令人感到疑惑:

郑和在组建船队时,并未携带年轻女子同行,而是选择了大量的老妪和接生婆随行,这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道理呢?

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早年经历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不过,通过各种史料推测认为,郑和应该是出生于云南昆明,后来在明朝傅友德、蓝玉平定云南的战役中,郑和不幸成为明军的俘虏,继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被俘后,郑和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屈辱,被 *** 成为太监。

随后,他被送往南京,继而因缘际会,来到了燕王朱棣的身边,担任其近侍。这一转变,为他日后的辉煌成就埋下了伏笔。

郑和天资聪颖,不仅具备过人的智慧,还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当朱允炆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时,郑和以卓越的贡献,助力朱棣成功登基,此后郑和被赐“郑”姓,即是对其忠诚与功绩的肯定。

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为了彰显大明的文治武功,决定通过海路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同时,关于郑和下西洋,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朱棣怀疑其侄子朱允炆并未在宫中自焚身亡,而是可能在他人的掩护下逃往海外。

因此大规模的组织下西洋的活动,其实也带有探寻真相的意味。

要实现下西洋的壮举,朱棣清楚的知道,需要一位既值得信赖又具备卓越才能的领导者来担当重任。

而郑和无疑是更佳人选。

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扬帆起航,踏上了他的首次远航之旅。

在接下来的26年时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如同海上的使者,开辟了全新的航海路线。

不仅促进了中外贸易的繁荣,还广泛传播了中华文化,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为何带老妪和接生婆?

文献显示,郑和每次下西洋,都是船队浩浩荡荡,船只最多的一次,竟然多达240多艘。

其中更大的一艘航海船,当时已经达到高61.6米,长151.18米,在当时的背景下可谓是“航空母舰”。

除了船只队伍庞大,每次下西洋的人数也众多。

史料上有明确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共有4次,分别是27800人,27000人,27670人,27550人。

在这成千上万人当中,不仅有水手、官兵,还有各式各样后勤辅助人员。其中老妪和接生婆十分亮眼,是船队中唯一的女性。

为何不带年轻的少女,而带一些老妇人呢?其实背后正是郑和的大智慧:

1、避免内部矛盾

航海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船员们常年漂泊在外,身心俱疲。

尤其是登船之后,可以说天天面对的都是汪洋的大海,生活单调而枯燥。

这时候如果船上有年轻女子,一定会招来船员们的挑逗和纷争,甚至导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些问题一旦爆发,不仅会扰乱船队秩序,还可能影响航行的安全和任务的顺利进行。

另外,郑和下西洋原本就是为了展示大明王朝的国威,而如果携带了年轻女子,很有可能被外界误解为奢靡和随意,对大明王朝的形象百害而无一利。

2、老妪能够处理日常琐事

与少女相比,老妪除了不会影响船员的生活,还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会时刻处理着船员们生活的诸多琐事。

如,衣物的缝补、清洗,烹饪做饭、照顾伤员等,可以为船队的顺利航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老妪们往往掌握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纺织、刺绣、编织等。在与海外各国的交流中,她们可以将这些技艺传授给当地人民,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接生婆传播生育知识

在古代,生产力和科技技术低下,大明尚且如此,大明王朝之外的小国更可想而知了。

当时,郑和途经的许多地区医疗条件十分落后,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部落生活状态。

那样的生活环境,使得很多原始国家的妇女生育时的死亡率非常高。

接生婆的作用在那里尤为重要。

她们的存在,不仅可以在船上照顾船员的健康,还可以通过传播先进的生育知识,帮助当地妇女顺利生产。

这种人道主义的举动,在极大地提升大明王朝形象的同时,还会赢得当地人的尊敬和感激。

郑和下西洋的成功,不仅仅是军事和科技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文化与人心的胜利。

通过带领老妪和接生婆这样的平凡人物,郑和成功地在异国他乡展示了大明王朝的文明、智慧与仁爱,令无数国家对大明心生敬畏。

回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700余年,但它所呈现出的古人的智慧,和对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却是有着伟大的意义的。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郑和用他的船队和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信息:

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愿意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共谋发展。这种和平、友好、开放的外交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的发展。

读者们,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意义”,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353.html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年轻女子,却带一船老妪、接生婆?竟是大智慧” 的相关文章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治离世前没除掉武则天是轻视女性实力还是因为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看刘晓庆版《武则天》,似乎很少有意难平的情节,因为武则天在剧中就是女性人生逆袭大BOSS,从一开始多年未受到宠幸,又被送到感业寺备受折磨,到后来入宫被冤枉,一步步逆袭成为最后的功过...

司马模:西晋宗室、将领,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司马模:西晋宗室、将领,他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司马模(?~311年),字元表,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四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晋朝宗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模年少好学,甚有名望。初封平昌公,历任冗从仆射、太子庶子、员外散骑常侍。永兴元年(304年),时...

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是位什么样的皇帝?他被囚禁的原因是什么

刘婴乃是汉宣帝刘询玄孙,父亲是广戚侯刘显。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居摄元年(6年),年仅一岁的刘婴被王莽拥立为汉朝皇帝,但仅仅过了三年,刘婴就被迫禅位,当了定安公。后来王莽为了监视刘婴,把孙女王氏嫁给了她。刘婴既是汉朝皇帝又是新朝帝婿,为何连六畜都不识呢,船...

贺铸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铸是什么人?历史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贺铸,北宋词人,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北宋词人中,贺铸身高七尺,按宋元时的标准折算约2.2米。古代人的身高普遍比现代人低,因此众人瞧他均仰视之。他双眉耸拔,脸色铁青,胡子拉叭的,显得冷酷高傲,不少人看后会感到胆战心惊,当然免不了背...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东汉末年,新势未定,社会动荡不安。当时有很多人拜名士庞德公、司马徽为师,诸葛亮在隆中时,也有幸结识了这两位大咖,并从司马微处学到了很多济世安邦之才。算起来,诸葛亮与向朗是师出同门。向朗字巨达,是襄阳宜...

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则天 最后为什么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

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则天 最后为什么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媚娘,为何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传奇》、《至尊红颜》等剧,武则天的历史不止一次被搬上荧幕,但是有一件事看过的人可能会有些不懂,李世民和李治都喜欢武则天,为何李世民只给武则天...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说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外国皇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元惠宗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实际上北魏时期也有一位来自高句丽的外国皇后,她就是高照容。高照容祖上是渤海郡脩县人,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避中原战乱,举家逃往高句丽。高照容的祖上在高句丽生活了一百七十多年,她的母亲盖氏与父亲高扬育有四子三女,皆生于高句丽。孝文帝初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