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咸丰托孤的八大臣,为何斗不过个26岁弱女子?只因他们犯了一个错

中国历史2个月前 (09-15)270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更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感谢每位读者!

提起清 *** 的落败,始终绕不开一个女人,那便是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

虽说慈禧掌权之时,清 *** 已早不如曾经那般强盛,但她依旧是推动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慈禧本就是一个小小秀女,她凭什么走到权力之巅?难道咸丰帝就一点没防着她吗?

其实不是,咸丰帝倒还没有昏庸至此……

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逝,留下了六岁的皇子载淳,和摇摇欲坠的清王朝。

临终之前,咸丰将年幼的皇子托付给八位朝中重臣,希望他们能扶持新君,稳定政局。

然而咸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这八位重臣,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被一个年仅26岁的慈禧逐一击败,他爱新觉罗家的天下,彻底落入一介女流之手。

按理说能被咸丰选出来,怎么也得是老谋深算,为人圆滑的吧?怎么就被一个小姑娘玩弄于鼓掌呢?

其实,都是因为这八个老头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内忧外患的清王朝

咸丰皇帝在位时,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 战争的惨败让清王朝颜面尽失,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更是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咸丰帝深知,如今的大清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然而,内外的矛盾和纷争让他心力交瘁,终日忙于朝政,却始终无力回天。

1856年第二次 *** 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一路北上,直逼京城。

清 *** 向来狂妄自大,觉得蛮夷小邦不足为惧,此时压根儿就没有将英法联军当回事儿,依旧集中兵力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起义。

结果1860年时,英法联军拿下了天津,下一步便是北京城。

鼻涕流到嘴里,他知道甩了。

此时咸丰皇帝不得不下旨,命恭亲王奕䜣与敌人谈判,自己则仓皇带着后宫嫔妃,逃往承德避难。

咸丰帝在承德的热河行宫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对身边的近臣肃顺叹道:“我这一走,恐怕难以回天了。”

肃顺劝慰道:“皇上,您要保重龙体,大清还需要您的英明领导。”

但是咸丰心里明白,自己的时日无多。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开始忧虑起幼子是否能守得住皇位。

是的,都到这时候了,咸丰更担心的不是国家危及,而是他爱新觉罗氏还能不能继续做皇帝……

1860年秋,咸丰皇焦急地在寝宫内踱步,不时停下来对身边的太监道:“我该如何是好……我该如何是好?”

太监哪懂这些,只能战战兢兢的低头不语,殿内一片沉寂。

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反复思索之后,决定效仿刘备托孤,将年仅六岁的太子载淳,托付给八位最信任、最忠心的大臣。

咸丰的初衷确实是好的,可他哪里能知道,自己认准的这八位,最后却因为一个失误,彻底葬送了他爱新觉罗家的江山。

托孤八大臣

1861年夏,病重的咸丰帝召见了肃顺、杜翰、焦祐瀛、穆荫、匡源、端华、载垣、景寿八位大臣。

他疲惫不已,忍着病痛吩咐:“朕将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尽心辅佐,保大清江山稳固。”

肃顺鞠了两行浊泪,率先磕头表态:“皇上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扶持太子,稳固朝纲。”

其他几位老臣也纷纷抹着泪表态,誓言尽忠职守。

与此同时,后宫中的懿贵妃慈禧也时刻盯着咸丰帝的一举一动,她虽名义上是皇帝的宠妃,但心中早野心勃勃,就等着她男人咽气儿,想方设法将万里河山收入囊中了。

听说咸丰深夜召见八位大臣,却没有召唤自己前往,慈禧冷笑一声,她早就知道咸丰早就对她有所提防了。

不过若是放在以前,咸丰或许还能想法子处理她,现在嘛……皇帝命不久矣,哪里还有精力来处置她呢?

慈禧在心里明白,要在这场权力争夺中取胜,光靠她自己确实不太行,得想法子找些帮手。

于是,她暗中联络恭亲王奕䜣,明里暗里的试探他是否愿意为自己所用。

奕䜣自然也知道咸丰帝托孤的事儿,他一直觉得自己是朝廷肱骨之臣,托孤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咸丰帝竟然把自己漏掉?!

本就因此心情郁结的奕䜣都没怎么犹豫,直接就答应了慈禧的“合作邀约”。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驾崩了,举国同悲。同年,年幼的同治帝即位,朝中局势顿时风云变幻。

托孤的八大臣看似和谐,其实他们都和老狐狸似的,每个人各怀心思,都想自己独揽大权,然而他们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其他人身上,愣是没有一个把慈禧太后放在心上。

确实,这些在官场上叱咤多年的男子,谁会讲一节女流当回事呢?

再说这边的慈禧,她一面稳住慈安太后,一面暗中拉拢朝中势力。

风雨欲来

1861年秋,随着咸丰皇帝的灵柩即将被护送回京。北京城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然而在护送灵柩的前几天,慈禧就已经在暗中默默安排好了一切。

首先想要掌权,得有玉玺吧?玉玺如今就在慈安太后手中。

这天早上,慈禧去拜访慈安太后,装作忧心忡忡地说:“姐姐,现在朝中局势动荡,我们需要更多权利,才能保护小皇帝。”

慈安不是个很有些野心的人,而且她比慈禧单纯多了,慈禧向她保证,将来掌权后,定然会保她一生荣华,她永远都是大清最尊贵的女人。

经过一番威逼利诱的劝说,慈安太后虽然还有些犹豫,但还是同意将玉玺交给慈禧保管了。

在拿到玉玺后,慈禧立刻开始联络奕䜣,开门见山地说:“奕䜣大人,时机来了。”

奕䜣侧目,二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引蛇出洞

回去以后,慈禧的计划开始迅速推进,她暗中命人加强对京城军队的控制,同时不断挑拨八大臣之间的关系。

导致肃顺竟然在朝会上公开指责穆荫办事不力,两人当场争吵起来,其他大臣虽然面上都在劝说,但心中已生嫌隙。

慈禧则在幕后操纵,一边安抚慈安太后,一边和奕䜣密谋,要如何彻底扳倒八大臣。

为了让八大臣自投罗网,慈禧和奕䜣决定设计一个圈套。

奕䜣在一次朝会上提议,为了表达对已故咸丰皇帝的尊重,应该举行隆重的护送灵柩仪式,并由八大臣亲自护送回京。

八大臣对此毫无防备,同意了这一提议。

1861年10月初,八大臣浩浩荡荡地护送咸丰皇帝的灵柩,从热河返回北京,一路上众人还有心思说说笑笑。

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队伍的后方,慈禧和她的亲信已经暗中布置好了伏兵。

慈禧坐在马车内,冷冷地看着前方的送葬队伍,心中已有定计。

三天后,当护送队伍抵达北京城时,慈禧和奕䜣的伏兵迅速行动。

京城门口的士兵突然变成了奕䜣的人马,他们早已接到密令,等待着八大臣的到来。

“肃顺大人,有变!”一个士兵慌张地跑来报告。

肃顺大惊失色:“什么?”

他立即召集其他大臣商议对策,但为时已晚。

就在八大臣商议对策时,慈禧的命令已经下达。

慈禧亲卫们鱼贯而入,冲进议事厅,将八大臣团团围住。

肃顺大喊一声:“放肆!吾等乃先帝托孤重臣,尔等想要造反吗?!”

侍卫立刻上前,将他按倒在地。

“肃顺大人,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此时暗中的奕䜣走出来,冷冷地说:“先帝是托孤于尔等,但你们几位却辜负先帝所托,预行谋逆之事!如今我受慈禧太后命令,来拿尔等归案。”

肃顺怒极反笑:“奕䜣,她慈禧算什么东西?一个后宫女人,也能命令我们?!”

奕䜣不为所动,冷笑着拿出盖了玉玺的圣旨,扔在众人面前:“慈禧太后已代小皇帝下了圣旨,有玉玺为证,至于你们……”

他漠然回头吩咐道:“押入天牢候审!”

然后便拂袖离去了。

尘埃落定

就这样,八大臣被迅速押入大牢,不久后他们被以谋反罪名处死。京城内外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彻底掌控了朝政。

慈禧站在宫殿的高处,俯视着整个北京城。

如今大权在握,但尚有不稳定因素,慈禧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拨弄着指甲,在心中思索要怎么处理奕䜣。

她不是傻子,知道奕䜣心中也没多把自己当回事儿,不过是看她一个女人,比其他八个人好掌控罢了。

慈禧在朝堂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虽然她表面上与奕䜣合作,但心中早已谋划如何独揽大权。

这会儿的奕䜣哪里知道,慈禧早已将他视为眼中钉。

在慈禧心中,只有彻底除掉奕䜣,自己才能真正掌控清朝的命脉。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慈禧逐渐加强了对朝中各个部门的控制。

她通过提拔亲信、打压异己,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不断收集奕䜣的罪证,等待时机将他一举铲除。

1865年,慈禧下令召集朝中重臣,当中指控奕䜣意图谋反。

奕䜣大惊失色,刚想辩解几句,就被慈禧拿出的半真半假的证据堵住了嘴。

慈禧冷冷地看着他,挥手示意侍卫将奕䜣拿下,慈禧念在他当初有功,没有杀他,只是将他幽禁在家中。数月后,奕䜣抑郁而终。

慈禧太后成功地清除了所有障碍,成为清朝实际的掌权者。

从此慈禧的独裁统治便开始了,清朝在她的统治下,“成功”加速了灭亡之路……

结语

咸丰帝临终前将幼子托付给八位大臣,可这些人最终竟然完败给了年仅26岁的慈禧。

是他们太蠢,能力太差吗?

非也!

能被咸丰帝选中,这几个多少是有些能力在身上的,之所以惨败,不过是因为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太小看慈禧,认为她一个弱女子不可能翻起什么风浪。

若咸丰在天有灵,怕是要被这几位气的“再死一次”了,真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咸丰帝一生三大错》粮食问题研究 . 2007 (04)

中国知网《那拉氏(慈禧)是怎样篡权的?》郭毅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9/607433.html

“咸丰托孤的八大臣,为何斗不过个26岁弱女子?只因他们犯了一个错” 的相关文章

朱祁钰直接越过了太子朱见深成为皇帝,是为何?

朱祁钰直接越过了太子朱见深成为皇帝,是为何?

朱祁钰,即明代宗,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奇货可居”,用明英宗要挟明朝,想从明朝捞到极大的好处。当时于谦等大臣为了不受瓦剌的要挟,准备另立皇帝。另立皇帝,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就算另立皇帝,照一般的情况,...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贾谊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贾谊,一位在两汉时期却能被人人都称赞不已的一代雄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天纵英才,少年成名,自以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且也认为其怀才不遇,为之惋惜。“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有没有想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隋朝隋炀帝杀兄弑父、荒淫无度,身背骂名千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呢,非也!可为啥隋炀帝的种种不堪会流传这么久远呢?你...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杨素没有夺取杨广的皇帝,是因为什么原因?

杨素没有夺取杨广的皇帝,是因为什么原因?

杨素是隋朝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诗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隋朝的权臣杨素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能力卓著,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他又在朝中唯我独尊,一手遮天。那时候的杨素,已经完全具备了夺位的条件。但是,最终另一个权臣宇文化及杀...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还不知道: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代,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谋划,夺了荆州,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故又称“刘皇叔”,而占据益州的刘璋,也是汉朝皇室后裔。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一些呢?刘备和刘璋的祖上是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