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是因被曹操所迫而离开刘备改投曹营的吗?
作者:赵心放
《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故事写得很生动,但也多有编造与虚构,让人觉得他大半生无所作为,活得有些窝囊,其实根据有关史料和传说,并非如此。本文专门聊聊他的故事。
(一)尚武少年改为从文
徐庶在少年时代就拜师学艺,苦练武功,与同道们切磋武艺,立志当一名顶天立地的侠士。成人后,他便仗剑游历四方,去做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善举。汉灵帝中平年间,他的一位朋友被当地一家豪门恶霸害得家破人亡,徐庶接受这位朋友的请求去为他报仇,只身闯入恶霸家,杀死了那个恶霸。由于惊动了官府,被赶来的大批官差包围,寡不敌众的他失手被擒。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尽管受尽折磨,也不说出事情的真相。后经朋友们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将其营救出狱。
这件事对徐庶的震动很大,他审时度势,决心弃武从文,学一套治国用兵的本领,造福于天下苍生。从此以后。他告别了武林朋友,开始潜心读书学习。他原本天资聪颖,加上刻苦用功,学习进步很快。他为人忠厚,豁达大度,和同学们的关系处得很好。与同乡石韬(字广元)志趣相投,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朝廷由乱臣贼子轮番把持,中原大地群雄并起,混战连绵不断。徐庶、石韬为躲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荆州地区。在那里,徐庶结识了客居在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徐庶佩服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人的见解、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独到的治国用兵之术。徐庶对诸葛亮自喻是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深信不疑。诸葛亮也十分欣赏徐庶出众的才学,高尚的人品。两人来往频繁,结成了好朋友。
(二)先投刘备后改投曹
徐庶相传是司马徽的三大弟子之一。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隐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但本人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从未入仕。三大弟子是徐庶、诸葛亮和庞统。
徐庶投刘备后,深受刘备的信任。不举具体的例子,只说徐庶离开后,诸葛亮对他有超高的评价,据史料载,有次诸葛亮给下属们说,你们能够学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再加上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勤奋,我的过失就会大大减少。
后来徐庶离开刘备改投曹操。究其原因,有说被曹操骗的,有说是他自愿去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也是因他而问世的。反正说法多多,令人莫衷一是。在此笔者根据有关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及裴注《魏略》的记载,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刘表病故,其次子刘综降曹,驻在樊城的刘备赶忙向南转移,途中被曹军打败,徐庶之母被曹军掳去,据此徐庶只好告别刘备去投曹操了。临行前他给刘备表明了心迹:失去了母亲,自己乱了方寸,留下来也不能给你多大帮助.....随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其好友石韬。
依据《魏略》所载,在魏文帝黄安年间,他的官衔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系位列“三公”的权威人士,看样子他到了曹营并不是“一言不发”吧?一言蔽之,徐庶是个孝子,他的离开是为了母亲,是自愿的,曹操没耍阴谋诡计骗他。
(三)徐庶的归宿是个谜
徐庶的归宿有多个版本,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历代百姓对这位孝子和英杰的崇敬和怀念。挑三个主要的简述。
其一,据说厌倦了战争与纷争的徐庶,最后留在了与琅邪台隔海相望的大珠山南麓帽子峰下的鱼池村,他用他渊博的知识和超凡的智慧为村民们排忧解难,教他们农桑、测风雨、治疾病......大伙视其为神灵,他逝后为其建了庙。庙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飞檐斗拱,青瓦盖顶,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庙内有泥塑徐庶像,墙上绘有壁画,历代香火旺盛。庙外北侧有凉棚,相传是徐庶看书观海之处。庙宇早已坍塌,但其庙基尚清晰可见。据清乾隆年间的《灵山卫志》介绍,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五、三月三、九月九,当地百姓拿着供品去悼念他,祈祷岁岁平安。
其二,传说他曾隐居于四川万源县的花萼山。他在当地为老百姓治病,医术高超,服务态度好,被老百姓尊称为“花萼老祖”,他去世后,人们在山上建有“徐庶祠”,四重殿的规模,祠内供有4米高的徐庶木雕像,底座刻有“徐公亭”三个字。
其三,相传徐庶曾在湖北南漳县住过,那里建的徐庶庙,相传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位打了胜仗的军官所建,说他听说徐庶在此住过,他认定是徐庶的神灵助了他,因此树碑建庙祭之。
述评:徐庶是三国前期的杰出人物,则不说他如何多才多艺,至少在孝敬老人和力荐英才两方面,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
【作者简介】作者赵心放,重庆市南岸区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