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马踏飞燕的正面照,为什么很少有人拍?看到正面照后,憋不住笑

中国历史2个月前 (10-01)210

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

相比于历史当中,一字一句单调的描述,文物就像是沉默的见证者。讲述着所处时代先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科技水平。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因为有各种形式的文物存在,变得璀璨多彩。而获得这些文物的渠道,有费心寻找,也有偶然所得。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就是在一次无意挖掘当中,得以重见天日。让所有的参观者们有幸,通过这样精美的文物,回溯到汉朝强大而又繁荣的历史。

1969年9月10日,秋季的萧瑟已经降临西北大地。细细的尘土弥漫在略显干燥的空气当中,为天地笼罩了一层薄纱,薄纱下是热火朝天工作的村民。

甘肃省武威市新鲜人民公社的一支生产队,正在响应号召,埋头挖防空洞。突然一名队员的铁制工具,好像遇到了巨大的阻碍,无法继续工作下去。

开始村民以为自己遇到了石头,便用铲子用力向下挖。直到一块儿平整的砖头,映入队员的眼中。荒芜的地下,怎么会有用来盖房子的砖块呢?

疑惑的村民,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队长。读过书的队长,感觉到事情不简单,也许砖块下会是另一番天地。于是召集了所有队员合力清理,发现了砖头垒成的墙前,有一个入口。

顺着路口,向前走去,竟然是一座森然的古墓。古墓规模庞大,建筑整齐,有前中后三室。前室和中室,又分别带有三个耳房。

提着煤油灯,进入其中的村民,首先被自己眼前的各种陪葬品震惊了。在上百件金、银、铁、玉的物品当中,有一组文物尤其引人注意。

那是30多匹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青铜马,被摆放在最前面的就是这座马踏飞燕。彼时的村民,还不了解自己眼前的这匹铜马,会在中国文物界引起怎样的震动。

只是慌乱地将所有文物。装在麻袋里运回大队仓库保存。公社书记得到发现古墓的消息后,立即向组织进行汇报。有关部门派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古墓进行了研究。

通过挖掘出的钱币和铭文判定,古墓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东汉晚期的一名姓张的将军。张将军也许没有耀人的历史功绩,可他留下了令后世震惊的无价之宝。

这座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厘米,约重7千克。从侧面看,雄壮的马儿,昂起骄傲的头颅,仿佛在向天空嘶鸣。

修长的四肢腾空,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踏在了挥动翅膀,向前疾驰的龙雀背上。小小的龙雀好像感到了痛苦,惊讶地回头向后观望。

虽然是一幅静态的作品,却能让人感受到,马儿在天地之中,奋力奔跑的英姿。看似简单的飘逸造型,闪烁着东汉晚期,工艺水平与审美创造上的高光。

马庞大的身体整个腾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限。既要保持平衡,让物品可以稳定地放置,又要展现奔马的轻盈。因此,设计者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选择了鸟形底座。

龙雀的形象虽然不大,但可以通过头部、翅膀以及尾翼的伸展,扩大接触面积,增加稳定性,保证了马的重心。

同时鸟的形态又可以侧面烘托出,马向前奔跑得快速,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1971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陪同柬埔寨代表团访问西北时,见识到了这匹铜奔马的英姿。

为它取了一个极具诗意的名字—马踏飞燕,并极力推荐其进入故宫博物院,进行展览。

就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北京展览后的马踏飞燕,迅速引起了考古界和史学界的震动。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深埋在地下,度过了上千年孤独时光的马踏飞燕,终于绽放出了应有的光彩。

马是封建统治下重要的工具,进可征战沙场,披荆斩棘,退可兢兢业业,拉车耕田。在汉代每一匹马,都有属于自己的户籍。

从统治阶层,到普通百姓,都对马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神化与赞扬。因此汉代社会盛行,使用车马冥器作为陪葬品。

马踏飞燕之所以能够从众多陪葬当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它所向披靡的气势,飘逸灵动的身姿。充分展现了汉代人豪迈的气概,以及整个社会追求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好的文物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处细节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然而当参观者进一步观察时就会发现,现代流行的马踏飞燕形象,几乎全部是侧面照片。

为什么不从正面展现文物的形象呢?是因为马踏飞燕独特的形象。如果从正面看的话,原本珍贵的文物就染上了一层幽默的色彩。

长长的马脸,向一侧倾斜。圆圆的眼睛,像铜铃一般,大张的嘴巴和鼻孔,甚至有些变形。向前奔跑的四肢,前后呈现出相同的方向,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顺拐”。

虽然生动的还原了,马在高速前进当中,真实的状态。可正面带来的冲击力,远远低于从侧面进行观赏。

为了让参观者,能更加直观地领略到,上千年之前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展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效果更加直观。

于是,在众多展览和留存的影像中,马踏飞燕都是以侧面的形象展现在众人眼前。

时间终会流逝,让朝气蓬勃的青年,变成垂垂老矣的暮年。让健康润泽的青丝,变成枯黄暗淡的白发。

可人类智慧的成果,会通过各种形式,保留下来,让生命存在的价值得到升华。是谁制造了马踏飞燕?墓葬中的张姓将军,曾经有过怎样跌宕起伏的一生?

身为后人的我们,已经无法准确探知,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人能够以另一种姿态不断地延续下去。

这座趣味性与历史厚重感,进行完美融合的铜像,会永远携带着当时所有人的气息继续诉说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0/608251.html

“马踏飞燕的正面照,为什么很少有人拍?看到正面照后,憋不住笑” 的相关文章

陶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陶侃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陶侃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也是为人正直的官员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陶侃年幼而孤贫,最初任县中小吏。家里很穷,父亲去世的早,和我们一样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

诸葛亮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为何托孤给他

诸葛亮被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为何托孤给他

章武三年,刘备在永安病危,从成都把诸葛亮召来,托付自己的身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胜过曹丕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儿子值得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实在资质太差不足以辅佐,你就自己做君主吧。”诸葛亮哭着说道:“臣一定竭尽全力,忠贞侍奉,到死为止。”刘备临终时,把鲁王叫过来对...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康熙继位比较平稳,没有兄弟争权,所以康熙即位后对待几个兄弟也是非常好,康熙也算是历史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皇帝之一。接下来想说明这个问题就得先从康熙的老爹顺治有多少个儿子说起,看看康熙...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 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件事情吗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相是什么 一顿饭就能解决这件事情吗

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能够成功?难道只是请喝了一顿酒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在发动了“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在重臣的力捧下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皇位虽然是权力的象征,但想要有真正的权利,还需要将兵权紧握手中。当宋朝建立以后,赵匡胤经常冥思苦...

张辽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 张辽能够和关羽相提并论吗

张辽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 张辽能够和关羽相提并论吗

还不知道:正史里的张辽,带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能与关羽相提并论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的2人,其实有很多相似点。例如:1、祖籍都在山西。2、都骁勇善战、一战而冠绝当世。3、都喜欢身陷敌阵,直取对方中枢。4、人际关系都有缺陷。(张辽与李典不睦,关羽不...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顺治皇帝为什么活到24岁就死了 顺治生前都做了什么

对顺治帝为啥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帝虽然不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而且在位时期也没有开创出一个太平盛世,但是他却是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个皇帝。而伴随着他的入关,爱新觉罗一族也就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这片土地的统治者。而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