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徐文宁专栏:《大墓无钺不显贵》

中国历史2个月前 (10-03)160

大墓无钺不显贵

徐文宁

徐文宁, 1990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鉴定职称,国内著名文化经纪人 艺术品收藏家、鉴定家。历任江苏爱涛拍卖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副馆长、北京天物馆副馆长、江苏省文交所副总经理、南京大贺传媒首席艺术顾问、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建设顾问、文物鉴定专家、上海海关学院文物缉私客座教授。出版《北京光华路5号艺术馆图录》《天物馆藏瓷》《玉佩收藏的故事》《台阁气象—长乐阁明清状元书画集》等十余本艺术类书籍,为国内20多家杂志、拍卖公司撰写百余万字鉴赏、拍卖信息类文章。2008年发表全国之一篇 “艺术品证券化新尝试”论文,系统阐述理论和运做模式。

玉钺来自于对石钺的玉礼化

,环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出现了石钺,崧泽文化石钺的形制较为简单,进入良渚文化,玉钺是显贵者大墓中才见的随葬物,

凡有玉钺随葬的良渚墓葬,规格较高

,这一点已由考古数据充分印证。这些大墓中也偶尔能见到琢制精美的石钺,显而易见这些石钺也已经脱离实用功能,成为礼器的一种。良渚文化玉钺演变的经历,从早期到晚期有加长、加宽、变薄的趋势。早中期玉钺,由于形体厚实,便于研磨,钺身器表遗留的切割痕迹并不很多,晚期玉钺,由于切料较薄,切割成形后较难实施进一步的研磨,器表遗留的切割痕迹,远远多于早中期。玉钺这种注重长宽度、忽视精致度的早晚期变化趋向,与玉琮大致工艺痕迹趋同。

《广雅》记载:「钺,斧也」。钺起源于斧,曾是上古先民砍伐树木的实用工具,也作为武器,后来逐渐发展成军事指挥用的令牌,继而为王权象征。古文字甲骨文、金文中的「王」字即是「钺」的象形字。《礼仪 觐礼》说在举行重大仪式时,帝王一定要站立于画有钺的屏风之前,由此可见钺和王权的密不可分。良渚社会的统治者集神权和王权为一身,玉钺在陪葬时,紧放置在身旁。在使用上,圆孔是用来以绳筋穿系,再捆扎固定于木柄上,多数单孔对应木柄上的两孔,而双孔对应木柄上的三孔。有些玉钺上的钻孔却无法用使用 *** 去解释。比如有的单孔玉钺,上端肩部琢出的半圆形凹槽,明显不是用于穿绳固定,这些许是 *** 平肩片锯切割时,因敲击折断工艺,而致从钻孔处断裂,属于残件再利用。至于三孔玉钺,为何多琢出一孔 ?笔者认为不是多余,而是当时的宗教用途所致,只是我们目前许多人仅从捆扎上,去考察玉钺圆孔的作用,少了些许宗教方面的研究。

许多专家认为殷墟出土的很多甲骨文有“王”字的结构,于“大辟之刑”的古代玉钺有一定关系。认为甲骨文“王”与如斧型竖置的钺,在其通假字戉形结构上极为相似。即一个大字或者一天字下加一底横,这一底横,具有明显的玉钺之锋刃向下的弯弧形。专家们认为王权有借玉钺之威而造的可能性。从出土资料也可证实新石器时代末期墓葬中出土的“玉钺”,确有军事酋长的权杖属性。因此玉钺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权杖性的王者兵器,拥有者具有一定的军权。在二里头文化及早商时期的玉钺肩边上,出现了对称的扉牙。

这种齿脊般扉牙,笔者认为和良渚玉琮侧边剪影显示的王冠神人鼻的突起结构很类似,与同期乃至龙山文化时期古玉上的“介”字冠有关。

后人将其命名为玉戚,其实依然是钺的一种时代特征,与王权的属性重叠的更加紧密罢了。

汉代的《淮南子 兵略训》说,君主授命于将军时,要“亲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持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史纪·殷本纪》中记载,“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商王)赐(文王)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等。这一切都是将玉钺与王权联系在一起的。在《资治通鉴》中,玉钺作为权杖也有过一段记载,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三月,枢密使王朴去世。后周世宗亲临他的丧礼,用玉钺击地,痛哭多次,不能自制。由此可见玉钺即使到了五代,也不失为王权礼仪常用的玉礼器。清人孙承泽著《春明梦余录》有一段描述商代玉钺的章节:“元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旦,始御大明殿,受朝贺,殿上设满案、香案、酒海。酒海之前,一人手执玉钺,立于陛下。钺乃殷时之物,长三尺有奇,广半之,通体花纹。宋藏宣和殿中,为金所得,后归元,以为大宝”。这些足以证明世袭制下的王权,是由军事统率权向政治王权专制构建的一种,是将兵权由散而集中的政治变革产物,也是以血写成的“大辟之刑”的印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0/608312.html

“徐文宁专栏:《大墓无钺不显贵》” 的相关文章

十三爷胤祥和老四的关系是什么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何要造反

十三爷胤祥和老四的关系是什么样 他的两个儿子为何要造反

还不知道:忠心耿耿的十三爷胤祥的两个儿子为什么要造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小说,康熙的皇阿哥中,十三阿哥胤祥与他的四哥胤禛都算是死党中的死党了,老四虽然刻薄猜忌,但对这个侠肝义胆的十三弟却是从骨子里相信,而老十三则为自己这个四哥鞍前马后不辞劳苦...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隆科多作为托孤大臣却被囚禁 害死隆科多真正的人是谁

隆科多作为托孤大臣却被囚禁 害死隆科多真正的人是谁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为何被圈禁,谁是真正害死他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隆科多是佟国维的次子,不是电视里说的是他侄子,是清圣祖孝慈仁皇后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间,佟国维为职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隆科多一...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末名将就不会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别太想当然了魏忠贤不死明朝依旧要亡。魏忠贤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风云人物,但是魏忠贤自上位后就没有干过有利于明朝的好事,魏忠贤此人是南直隶河北沧州人,他早年并不叫魏忠贤,魏忠贤这个名字是后...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康熙和乾隆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气 雍正为何不如两人

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分析发现有三个原因很重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

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她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六国后宫中的女人那么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她们又是怎么处理的

还不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可六国后宫中的女人该何去何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前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统治,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功绩流传千古。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很头疼,那就是六国后宫中的众多美女该如何处置呢?全部处死太过残忍,...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李成器是什么出身?他将太子之位让出是为了什么?

嫡长子继承制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景云元年(710年)的一天,当唐睿宗李旦为了太子人选左右为难时,其嫡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要求立弟弟李隆基为太子。自古“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例...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