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成“朕”,将“朕”字拆开看,你就懂了!

中国历史2个月前 (10-05)200

战国末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变得极为强大,强大到其他六国都难以抗衡。

嬴政当上秦国国君后,他肃清内政,除掉了自己的“仲父”吕不韦,拿回了本来属于自己的大权。

随后他又重用王翦等武将,一鼓作气将六国全部吞并,建立了之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嬴政统一六国之后,颁布了许多新的政策。

为了与平民百姓和后世的皇帝做出区分,他自称为“始皇帝”,还将自己的之一人称改为了“朕”,从此之后,“朕”这个字就只能皇帝用,别人不能用了。

这个“朕”字有何特殊之处?秦始皇为何选择了“朕”作为自己的专用?

天下独尊始皇帝

在其他人眼里,统一六国,结束这长达五百多年的混乱,实在是天方夜谭,但是在秦国国君嬴政眼里,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困难。

他只需要将事情交给王翦,跟王翦说:“王翦,去把六国都给我灭了。”王翦就能带兵将六国收入囊中。

这六国之中,有五国都是王翦消灭的,还有一个韩国直接投降了,不费一兵一卒。

六国统一之后嬴政十分骄傲,统一六国也确实足以让他骄傲。

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已经能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甚至还超越了他们,于是嬴政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尊号。

他取了“三皇五帝”中的“皇”与“帝”,自称为“皇帝”,又因为自己是之一个皇帝,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因此他是“始皇帝”,后世称他为秦始皇。

秦始皇小时候跟着母亲在外逃亡,对赵国和其他国家的风俗和日常生活也很了解。

由于各国之间长时间的割据,导致各国的文化差异都很大,有时候说话都说不明白,听也听不懂,说又不会说。

秦始皇与百官讨论之后,他们认为改变各国的语言与口音难度太大,应该找到一个简单的 *** 来让人们沟通。

于是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既然两个人之间说话说不明白,那就写出来吧,只要写的是同一种字,那就可以解决双方的交流问题。

李斯等人通过总结各国流行的多种文字,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小篆”,后来秦始皇又命人在小篆的基础上发明了隶书。

文字统一之后,各地区百姓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就又引出来了一个问题。之前各国之间礼仪道德也不相同,如今大家都凑在一起,难免因为这些而产生误会。

于是秦始皇又开始考虑“行同伦”,也就让大家的行为都在同一种道德伦理下,这样就没有误会了。

之前齐国那块地方,男女有别,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社会气氛和谐,被称为“礼仪之邦”。秦始皇来泰山祭天时,在泰山脚下留下一块石碑,赞扬当地的风气良好,并且号召其他郡县的人都来学习。

由于之前有吕不韦、赵太后的事,秦始皇对于这样的人十分看不惯。

当他来到吴越地区时,对当地的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是有违人伦的。

因此秦始皇在会稽山下也留了一块石碑,对当地的这种风俗大加斥责,还在当地留下了一条律法:杀死这类人不犯罪,以此来改善吴越之地道德规范。

除了这些,秦始皇还颁布了很多跟“统一”有关的规定,比如“统一车辆的宽度和道路的宽度”“统一钱币的形制”“统一度量衡”等。

为了这些政策的实行,秦始皇每天都十分劳累,李斯他们为了让嬴政开心,就给秦始皇找了一套“专属名词”。

这天,李斯等人 *** 一封,给秦始皇看,而且当时李斯还诚惶诚恐,生怕秦始皇不满意。那么他们上的书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他们给秦始皇找了一些词语,定为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词,就比如:命为制,令为诏,王称泰皇,王自称为朕等等。

秦始皇觉得这些称号都不错,于是也就都同意了,还赏赐了李斯等人。但是其中有一个,秦始皇认为不满意,就是这个“泰皇”。

这个词很明显是借用了泰山的“泰”字,但是秦始皇却觉得这个称呼不好听,于是他没有采用这个,还沿用了皇帝。

“朕”字是何意?

在这一系列皇帝专用的名词中,还有一个字也很出名,那就是皇帝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朕”字。

在一些历史电视剧中,皇帝们总是会自称为“朕”。这个“朕”字肯定不是李斯他们为了讨好秦始皇而创造的,那么它在没有成为皇帝专用字之前,它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秦始皇把“朕”拿来代表“我”之前,它就已经是这个意思了。只不过之前的“朕”字是谁都能用的,它只是一个代表着尊敬的之一人称代词。

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朕皇考曰伯庸”,意思就是说:“我爹叫伯庸。”

因此“朕”这个字在之前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它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字”,只不过民间不常用罢了。

而且“朕”除了是之一人称代词当“我”用,它还有一些别的用法,比如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缝隙。

就像古代铠甲上,两块金属片之间的缝隙,便可称为“朕”,还有古代榫卯结构的桌子椅子,他们的连接处也难免会有缝隙,这种缝隙便可称为“朕”。

这个“朕”字有这么多的用法,为什么李斯等人就偏偏看上它了呢?这也看不出来“朕”字有什么特殊之处啊?

“朕”字的来历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各个国家的王是怎么自称的?他们难道也和百姓们一样?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们的地位不像秦始皇这么高,但是他们也是要与平民做出区别的。而且他们的自称我们也很熟悉,就比如寡人、孤之类的。

那时候的国君如果想要继承王位,那么有一件事必须做到,那就是父亲去世。

按照礼法,家里的老父亲还在世的话,无论有多么老迈,都应该继续担任国君,一直到老国君死去,新的国君才能上位,这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

这种礼制一直到唐朝还存在着,当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政变,除掉了试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占领了长安的皇宫。

虽然李隆基在这次政变中的功劳更大,但是他依然不能直接在皇宫里称帝,因为他还有一个老爹。

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李旦之前被武则天欺负,废掉了皇位。如今李隆基掌权,他并不能当皇上,应该请他的父亲来当皇帝。

之前的国君们更是如此,只有父亲去世之后,才能让儿子继位。因此当上国君的人,一定是没有父亲的“寡人”。皇帝的自称“寡人”也就由此而来。

还有这个“孤”也是同样的道理,“孤”也就是孤儿,与失去父亲的“寡人”差不多。

但是这个“寡人”和“孤”明显有一种自谦的意思在里面,是一种谦逊的说法。

秦始皇并不想自谦,他自认为功过三皇,绩过五帝,哪里还需要跟人自谦?

而且秦始皇在即位之后更先处理的人,就是他的“父亲”。

除了秦始皇真正的父亲嬴异人之外,他还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仲父”吕不韦,一个是“假父”嫪毐。

这俩人都是秦始皇的丑闻,而且一个被秦始皇逼得服毒自尽,一个被秦始皇下令五马分尸,都没有好下场。

如果再让秦始皇以“寡人”和“孤”自称,实在是让秦始皇全身不舒服,因此就算李斯不给秦始皇找到这个“朕”字,秦始皇自己也得更换一个。

而“朕”这个字看起来没什么特殊,那如果是甲骨文里的“朕”,那就不一般了。

在甲骨文里的“朕”字,将“月”部换为了“舟”部,将“关”换为了“灷”。“舟”字指代的就是皇帝。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就是在形容君民之间的关系。但是将君王比作船,臣民比作水,可并不是李世民提出来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中就已经有过这种比喻,李世民只是借鉴了一下。“灷”字很明显跟火有关,长得像“火”下边还带了几根“树杈”,所以“灷”的意思就是火种。

在古人的认知里,一定是最重要,最有能力的人才能拥有火种,而现在的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

如今的秦始皇既能成为帮助人民度过灾难的“舟”,也是能给百姓们带来希望,带来温暖的“灷”,因此李斯才将这个“朕”字,选为了秦始皇的御用称号。

“朕”字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了封建时代的结束。

随着时间的流逝,“朕”字已经看不出它原来的意思,但是“朕”已经成了一个代表着皇权的符号。

而“朕”字的沿用,也是秦始皇千秋功业的一个方面,也是秦始皇万世功绩的一个缩影,秦始皇的很多政策,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使用,而且还将一直使用下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0/608424.html

“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成“朕”,将“朕”字拆开看,你就懂了!” 的相关文章

崇祯继位之后 崇祯是怎么对待21岁的皇嫂的

崇祯继位之后 崇祯是怎么对待21岁的皇嫂的

对崇祯继承哥哥皇位后,他怎么样处理21岁的皇嫂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天启七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这位“木匠皇帝”仅仅活了23年就与世长辞,由于朱由校没有留下任何子嗣,所以只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临终前朱由校叮嘱了弟弟朱由检善待皇嫂张嫣,那么朱由检继位...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太上皇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虽说人数寥寥,...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上关羽丢失荆州是大意吗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上关羽丢失荆州是大意吗

还不知道:正史中,关羽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荆州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关羽大意失荆州乃是一个伪命题!荆州的丢失,并不完全怪关羽,此三人的责任比关羽大得多!大意失荆州一说起荆州的丢失,大家总会把责任归于关羽,认为是关羽的高傲,导致了荆州的丢失,至于关羽的高傲...

多尔衮有六个妻子四个小妾 多尔衮为何连一个儿子都没有

多尔衮有六个妻子四个小妾 多尔衮为何连一个儿子都没有

还不知道:多尔衮死时只有39岁,一生娶六妻四妾,却没有生出一个儿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无疑是顺治朝初期最有权势的人物。皇太极死后,他成功阻止了豪格继位,另立年幼的福临为帝,自己当上了摄政王,大权独揽。自从当上摄政王之后,多尔衮加大对豪格势力的打击力度,最终...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开国功臣高颖,最后的下场如何?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高颎是隋朝第一能臣,他不仅能征善战,帮助隋文帝统一了天下。而且他在国家政务上很有能力,善于举荐人才。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高颎出身于...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善奇谋,深得刘备信任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

洪遵:南宋官员、钱币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洪遵:南宋官员、钱币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西凉军围攻长安后,吕布连十天都没有坚持住是为何?

吕布,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号称“飞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这一年,发生了好几件影响到历史走向的大事。先是王允联手吕布干掉了权倾一时的董卓,然后两人在长安共掌朝政,眼看就要天下太平。但仅两个月后,董卓余部就在李傕、郭汜、张济、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