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传统范式:秦汉科技体系的形成

中国历史1小时前1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0

1

前言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秦灭六国,废分封,立郡县,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和车轨。汉承秦制,继续采取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式的国家政治制度。到汉武帝时,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建封禅、改历法;经济上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营;对外交流上则击匈奴,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政治经济上的统一势必也影响科技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对科技也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时代。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成熟的科学研究的开展,需要有统一的“范式”,即大家公认的基本理论和 *** 。他认为许多学科只是到了近代才建立“范式”,但是也有少数学科,如数学和天文学,在古代就有了范式。

0

2

天人一体的汉代星空

人们头顶上的星空,是自古以来受到关注的天象。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人类来说,所能见到的恒星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文明,对恒星的命名和认识却是不同的。中国古代对星空的观察和认识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星官体系。与古希腊传统以神话中的人物和事物命名星座不同,中国古代则是以人间的事物命名星座,称作“星官”。星官中有帝王将相、后宫妃子、宦者官员、军士庶民等人物;有宫殿灵台、阁道车府等建筑;有箕斗杵臼等器具;有山川河流等景致;总之,中国古代的星空可以说是人间社会在天上的投影,充分体现了天人对应的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墓星图

0

3

《黄帝内经》与人体

除了天文学与数学外,秦汉时期的医学也非常发达。中国古代的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保存了下来,而且至今发挥着作用。中国医学初创于春秋战国时期,集大成于汉代。中医的基础理论的主要方面是身体观和医病观,即对人的身体的认识和对疾病的认识。而《黄帝内经》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

《黄帝内经》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在今天来说,属于基础医学的范畴。关于人的身体,《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与宇宙同源、同构的。

▲《黄帝内经·素问》所载的关于“ 藏象”“精气”“经络”内容,金代刻本

0

4

中医的经验科学性质

《黄帝内经》关于人体的构造、生理、病理等理论,可以说是为中医提供了基础理论。理论具有很强的哲学性质,构造特点也非常明显,在今天的科学看来,这些理论甚至有很多是一种附会,不具有逻辑性和实证性。但是,它为中医学经验的积累和临床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使对中医经验的描述和总结成为可能,从而对中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中医的临床治疗和药物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在先秦时期中医治疗和药物学已经有相当多的积累,但是真正形成可观的知识体系还是在两汉。

▲四川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经穴漆人

讲中医治疗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按照《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人吸入了四季的邪气,而四季邪气中最为有害者当属冬季的寒气,所以,“伤寒”是外感风寒的一类疾病,在冬季被寒气所伤而发病的情况尤为多见。

▲汉张仲景撰《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书影

0

5

地图与地理

地图在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周礼》中记有“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土地之图”就是指地图。战国时期地图的绘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管子·地图》中说,地图内容包括有“轩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廓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由此可见,地图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地图在军事和国家政治上的重要性,可以从《史记》所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看出来。为了谒见秦始皇,荆轲献出的投名状中就有地图。汉高祖刘邦攻入秦都咸阳时,深谋远虑的萧何就收取了秦的“律令图书”,其中应该也有地图。汉朝建立以后,地图对于国家统治来说,越发显得重要。据《史记·三王世家》记载,汉武帝在册封皇子为诸侯王时,要举行仪式,由臣子“奏与地图,请所立国名”。就是说,请皇帝在地图上指明封给皇子的封地的国名,并且要把地图交给受封的皇子。可见地图对于国家政治的重要性。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三幅帛书地图,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这三幅地图绘于西汉初年,提供了关于汉初地图测绘的精度、测绘技术和当时地图的形制等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绘有海岸线的地图湖南省博物院藏

0

6

秦汉时期的农业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验、知识和理论,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了大量的积累。农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在国家治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秦初吕不韦所编撰的治国方略著作《吕氏春秋》中有《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农学专论,也是情理之中的。

耧车的使用,是中国古代农具机械化的开端。其特点一是利用畜力,二是把耕作工序程序化,并用巧妙的机械去实施。这也说明,在农业文明的生产中,照样可以发展出机械技术,并不断创新。比如说,金元时期出现了一种耧锄,当是从耧车发展而来,同耧车非常相似,只是没有耧斗,取而代之的是耰(yōu)锄。使用时用一驴挽之,效率非常高,每天锄地达二十亩之多。

▲西汉耧车样式图及模型

0

7

汉秦汉时期的农业代的农业

东汉时农业发展的状况,在张衡的《南都赋》中略见一斑。南都即南阳。南阳盆地土地平旷,河流众多。《南都赋》提到的河流就有汉、淯、淮、滍、澧、浕、沧浪等,陂泽有钳卢、玉池、赭阳、东陂等。据《水经注》,南阳境内唐河(古沘水)、白河(淯水)、湍河经纬交错,降水适中。这些都为实行水利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

▲汉代庄园生活画像石

0

8

好书推荐

0

9

往期精彩

思想之源:诸子百家时代的科技思想

10-12热文

文明之光:中国古代科技的源流

10-09热文

1

0

关注我们

微信号公众号丨

大美科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10/609103.html

“传统范式:秦汉科技体系的形成” 的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