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中国历史4周前 (10-25)170

文 | 老闫侃史

编辑 | 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每当寒冬来临,我们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裹上厚厚的棉被,打开暖气或电热毯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温暖。

但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们是怎么熬过寒冬的,那个时候没有棉被、没有暖气,他们是如何度过零下几十度的寒冬的?

特别是在宋朝以前,棉花尚未大规模引进,那时的人们是如何在酷寒中生存的?他们的取暖方式是什么?

而且历史上还记载过曾有几个极为寒冷的时期,人们称之为“小冰期”,这些时代的古人面临着比今天更为恶劣的天气条件他们究竟是如何熬过来的呢?

贵族与平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御寒方式

在古代,富贵人家的冬天和普通百姓的冬天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对于那些贵族阶层来说冬天其实并不算太难熬。

首先,贵族们的住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防寒建筑,例如他们住的房子采用红木、石材等优质材料建造,这些材料不仅坚固,还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

冬天一来,厚实的墙壁和质感良好的建筑材料足以抵御外界的寒风。除此之外贵族家庭的房间墙壁有时会涂上大红朱漆,或使用花椒泥来覆盖墙面。

这不仅能有效隔热,还能防虫防腐,特别是“椒房”,据说涂有花椒泥的房间,既暖和又能帮助强身健体,贵族的生活无处不体现出他们对御寒的深谋远虑。

当然单靠建筑还不足以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到舒适,富有的贵族们还会使用各种精致的取暖工具,例如铜炉和珐琅炉。他们燃烧的不是普通的木柴,而是来自西域的上等无烟炭,这种炭燃烧时间长、烟少且安全。

他们在饮食上也有特别的讲究,冬天,贵族们会吃花胶鸡、参鸡汤、羊肉煲等滋补食品,配合中草药来增强体质,提升御寒能力。

在穿衣方面,贵族们的选择更加奢华,他们穿的衣物多以名贵皮毛制成,熊皮、貂毛、狐狸毛等都是常见的材料。

这些皮毛不仅保暖性能极佳,还象征着贵族的身份和地位,毕竟能够获得这些大型动物皮毛的人,必然不是普通百姓。

与贵族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百姓的艰难取暖方式了,在宋朝以前,棉被尚未普及,普通百姓的御寒手段十分有限。

平民百姓住的房子大多是简陋的茅草屋或油纸屋,结构单薄,毫无保温效果。风雪天气里,房顶容易被风吹破,屋子里寒风刺骨,甚至会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样,屋顶漏风漏雨,寒冷之感无处不在。

取暖方面百姓们只能依赖最原始的火盆或临时抱佛脚地多穿几层衣物,由于棉花尚未引进,平民们的被子多为麻布、布料或桑皮制成,保暖性能极差。

为了增强这些被子的保暖效果,百姓们会在被子里塞一些稻草、鹅毛或鸭毛,但即便如此,仍远不及贵族的皮毛被子来得温暖。

稻草被虽然是性价比高的选择,但由于稻草容易受潮,且不够柔软,百姓们不得不频繁晾晒或重新填充稻草,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这样的寒冬中,大多数普通人只能靠毅力和简单的御寒手段勉强度日。

随着历史的推进,普通百姓的生活条件逐渐有了改善,特别是在棉花引进后,棉被的普及让平民百姓的冬天不再那么难熬。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推广。

古代御寒技术的演变:从洞穴到棉被的进化

回到更早的时代,在商朝和西周时期,棉花尚未引入,古人别无选择,只能用更原始的 *** 来抵御寒冷。

最为常见的做法是挖洞穴居住,依靠地热来御寒,洞穴的温度相对较为恒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冬天的寒风。

这种方式显然只是权宜之计,尤其是在面对极端寒冷天气时,洞穴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温暖。

对于贵族阶层来说,虽然他们的生活较为舒适,但在这一时期,技术的限制使得即使是贵族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取暖设施。御寒的方式主要依赖于建筑的设计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到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御寒手段逐渐有所进步,皮毛开始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特别是在北方寒冷的地区,皮毛成为了保暖的重要工具。

不过皮毛在当时依然是奢侈品,普通人难以负担得起,他们依然依靠麻布、丝绸等材料层层包裹自己,御寒效果相对有限。

火盆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多家庭,火盆不仅可以用来取暖,还可以煮茶、煮粥,成为冬日家家户户的重要生活工具。

虽然火盆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温暖,但与现代的取暖器相比,其效果还是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严寒的夜晚,火盆的热量很难覆盖整个房间。

到了唐朝,古代的御寒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炕的雏形,特别是在北方的家庭中,炕成为了重要的取暖设施。

炕通过砖石结构和烟道加热,既能让床变得温暖,也能将屋内的余热充分利用,炕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冬季居住的舒适度。

唐朝的贵族们还享有更加奢华的取暖设备,例如铜炉、瓷炉等,这些器具不仅外观精美,还能够长时间保持温暖。唐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在冬日里围炉夜话,享受着火炉带来的温暖与宁静。

真正改变古人冬日生活的转折点出现在明朝,棉花的引进为我国的御寒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特别是随着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棉织品逐渐普及,棉被的出现让普通百姓的御寒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棉被在一开始依然是奢侈品,只有较为富裕的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对于大多数贫苦的农民来说,棉被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稻草被和麻布被依然是他们御寒的主要方式。

棉花的引进不仅改善了冬季的生活质量,也为我国的纺织业带来了巨大变化。黄道婆的贡献让棉纺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最终惠及了更多的普通百姓。

结语

从挖洞避寒到棉被的普及,我国古代的御寒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贵族与平民的生活方式有天壤之别,但无论阶层高低,都在不断寻找更好的御寒 *** 。

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冬天不再是难以忍受的季节,而现代科技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温暖。面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我们依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信息来源:

古代中国没有棉花的时候,靠什么挺过寒冬?

广东共青团2018-11-02 22:5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0/609971.html

“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的相关文章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朱标太子如果没有死的话 朱标能压制众多兄弟吗

对明朝太子朱标如果不死,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还不知道: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汉献帝是否就不会登基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救援徐州时,刘备向公孙瓒借来赵云是为了什么?

救援徐州时,刘备向公孙瓒借来赵云是为了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从镇压黄巾起义起家,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将不过关羽、张飞。刘备虽然没有多少兵马,但是,很将义气,能救人危难,有很好的名声。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贼围困,太史...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康熙时期有个大臣叫李光地,才学出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光地是清朝时期的名臣,深受康熙帝重用,在平定三藩之乱,治理海河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也被雍正帝高度赞誉为“一代完人”。但在民间李光地的争议却非常大,被人指责“少年卖友,中年夺情,晚年有私生子。”那么李光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出仕为官李光地...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杨贵妃族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756年7月15日),唐朝宰相杨国忠带着家人慌慌张张地来到马嵬坡,进入一家客栈休息。没多久客栈外面就响起一阵喊杀声,许多人高喊着:“杀死奸臣杨国忠,杀死奸臣杨国忠!”杨国忠听到...

王蕃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蕃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蕃(228年—266年),字永元,庐江人,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蕃最初担任尚书郎。吴太平三年(258年),担任散骑中常侍,加授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夏口监军。永安七年(264年),入朝担任常侍。甘露二年(266年),王蕃因醉酒被吴末帝孙皓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