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每年的俸禄是18000贯,相当于如今多少钱?这一算真被吓一跳
包拯也就是我们说的包公,可以说是大众心中典型的清官形象了,那份黑脸形象,几乎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公正开明的象征。
在古代检举系统和相关法律可没有现在这么完善,更是有着“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包拯能做到如此清廉开明属实不易。
不过清廉未必清贫,包公在任职期间,年俸禄足有18000贯,这笔数目放在今天,又是多大一笔钱呢?
一、宋朝的官员俸禄
要想明白包公的工资有多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宋朝的经济状况。
由于本身是兵变起家,自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便开始不断削弱国家各地的兵权,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与之相伴的,就是商人和士人的身份开始提高。
商人身份提高所带来的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宋朝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在过往商人属于士农工商中最末流的一位。
在宋朝之前,商人因为不事生产,只是将其他的地方的货物带到另一个地方进行交换,且大部分商人都有点自己的小滑头,因而被中国古代社会所不齿。
而自宋朝建国起,中央朝廷开始重视商人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便在政策上和宣传上开始优待商人。
曾经被抑制的商人阶层,开始活跃在了社会经济生活之中,民间经商之风蔚然一片。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使得朝廷税收得到了极大发达。
与大多数人心目中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刻板印象不同,宋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几个时期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库充盈了,官员们的俸禄自然也不会少。
加之宋朝朝廷奉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哪怕是地方县令,每年所能获得的俸禄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而包拯作为宋朝有名的清官,其仕途可谓让不少同行羡慕不已。
包拯的官职更高位至二品,担任过枢密副使。
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国家的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以及商贾经济令等多个方面,是宋朝等朝代的重要官员之一。
可以说包拯实打实的做到了触碰到了权利的巅峰,然而在这个位置上还能保持清贫公正,实属不易。
在二品官员的职位之上,包拯每月的俸禄有足足1500贯,一年下来就是18000贯。
二、18000贯相当于如今多少钱?
那么一年18000贯的收入,放到当今又是多少钱呢?这又要谈及宋朝的购买力和货币价值了。
依据描绘了宋朝生活图景的《宋史食货志》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贯是宋朝时期用于描绘金钱的单位,而1贯在宋朝包拯在世期间,相当于770文。
根据《宋史食货志》的记载,包拯在任期间,1贯钱能差不多买下90多公斤的面。
我们就简单地算1贯能购买到90公斤的大米,在根据现在的米价来计算,包拯官职更高时期,一个月收入足足有81万人民币之多!而换算成年薪,更是有972万!
这还只是推算,真实的数字只会更大。
当然这还只是单纯的金钱收入,每一个朝代官员都会有着其他的福利补贴,诸如粮食布匹等。
如唐朝白居易就在《观刈麦》中写到自己的福利补贴“利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在写下《观刈麦》这首诗时,白居易担任的官职是陕西盩厔县尉,官职不高,只有8品。
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只靠朝廷的粮食补贴养活全家,甚至还能有剩下不少。
而到了宋朝,官员在这方面的补贴只多不少。
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加之和西域的贸易使得大量的高产作物被引进中原大陆。
宋朝的粮仓可谓是非常充盈了,也正是如此宋朝对于官员的补贴到达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在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中,担任知州(官职5品)的欧阳修就能只靠自己的俸禄,就足以宴请滁州老百姓在山中野炊。
虽然宴请全州多少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足以见得宋朝时期,官员们除了俸禄之外,每年能获得的粮食有多夸张。
如果算上这部分属于官员的福利补助,那么包拯一个月能拿到的年薪足以上千万,属于当今不少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了。
只要包拯愿意,别说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了,就算是夜夜笙歌,一年写一百篇《醉翁亭记》都绰绰有余。
那为什么每年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财富,包拯还会被后人评价其生活清贫呢?
三、高俸禄下的清贫生活
收入再高,并不代表生活就一定奢侈了,包拯能得到清贫的评价,和宋朝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以及官场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在宋朝,从朝廷到民间,享乐之风可谓是自上而下的。
还是要归结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粮食产量进一步上升,肚子吃饱了,兜里有钱了,人们理所当然地就会想着如何娱乐自己了。
宋朝时期,中国的娱乐业可谓是发展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高度。
在开封已经繁华到了“夜不闭市”的程度。
而哪怕是田间耕作的佃户、地主富农手下的长短工,也有能力在闲暇之时,花上几文钱去勾栏瓦舍听几支小曲,喝上一碗温酒。
在宋朝,底层人民也有机会进行一定的享乐生活的。
而到了官员阶级,享乐的夸张程度更是让人难以想象了。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这样写道“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数万。
这里描写的是宋朝首都开封,专供官员游乐的场所,其从业人员居然有上万之多。
而在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也这样写道,“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
如果官员要宴请宾客,那么酒必须选官窑的,果蔬也得选西域珍品,食材更是要选更好的摆满全席,这样才有面子。
而在城市中产阶级中,享乐也是常态化的事情了,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也曾写过杭州奢靡富庶的商贾大会。
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包拯又是这么做的呢?
根据许多史料记载,历史中的包拯是切切实实的做到了,十年如一日的清贫。
以包拯的收入以及宋朝官员阶级奢靡成风的背景来看,包拯的生活,足以称得上是苦行僧了。
在后人写下的,记录包拯平生的传记《包拯传》中,在包拯曾担任端州知州那会,包拯是“岁满不持一砚归”。
说的是一年下来包拯都不会拿一个砚回家,描绘的就是包拯的清廉。
可别小看这个砚,在重文的宋朝年间,文房四宝的含金量自然就不用多说。
而端州砚更是砚中精品,属于是有价无市的类型,不论是自己用还是赠与同道都具备极高的价值。
而包拯作为端州知州,自然有监管端州砚的生产权利。
在这个背景下,包拯还能做到不拿一个砚回家,足以见包拯的清贫自律。
而根据其它官员的描绘,“包公性行俭朴,家中布帛,俭省惜用,省钱如命。”
虽然这里或多或少有点对同行官员的讥讽,但是能想象一个年收入千万的人,连家中的一些布帛都要省着用吗?
而在包拯的家训中,也足以见包拯的家规清贫。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在我后面的子孙中,当官的要是有贪腐乱纪的,那就直接逐出家门,死了后不能埋到祖坟里,不听我话的就别当我的后代了。
在宗亲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要求后人如自己一样清贫的官员可不多。
而对自己贪腐徇私的后人,更是做出了不让进祖坟这种在宗亲社会中近乎顶格的处罚。
可见包拯对于享乐的厌恶,以及对自己和家人清贫清廉的要求。
同行的话和自己的家训或者有着一些夸耀和自夸的成分,但是老百姓的评价可造不得一丝假。
在五绝诗《颂包拯》中,“行孝扬千里,忠节斩佞臣。
刚直传百世,清肃刻廉人。”清肃刻廉人这一句,很完美的写出了包拯这个民众心中完美的官员形象。
结语:
将包拯的俸禄换算至现在的人民币来看,包拯无疑是一个年收入过千万,实打实的大富大贵阶层,这收入是当今大部分人难以想象的高度。
然而即便如此,拥有如此多的物质财富,包拯却能始终如一,过着清廉的生活,以百姓利益之上。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包拯每年的俸禄是18000贯,相当于如今多少钱?这一算真被吓一跳
首发2024-09-25 19:43·兜兜历史迷
包拯每年的俸禄是18000贯,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一算吓一跳
小怪獸
包拯每年的俸禄是18000贯,相当于如今多少钱?这一算真被吓一跳
首发2024-10-06 23:52·红梦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