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当成缺心眼被贱卖的奴隶“拼命三郎”石勒,如何成了皇帝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石勒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卑微,一度被当成缺心眼被贱卖为奴隶,但最终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一、出身卑微,沦为奴隶
石勒,本名匐勒,字世龙,出生在西晋泰始十年(274年)的并州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他出身于匈奴别部羌渠部落(即羯族),虽然祖父耶奕于、父亲周曷朱都曾担任过部落中的小头目,但到了石勒这一代,家境已经十分贫寒。
西晋太安元年(302年),并州发生大饥荒,加上时局混乱(时值“八王之乱”),杂居于此的胡人四散乞食,石勒也在其中。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和乡亲一起前往洛阳行贩,却在一次动乱中被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捕获,并被将军郭阳、张隆卖到茌平地主师欢家做耕奴。
二、遇贵人相助,摆脱奴隶身份
幸运的是,石勒在师欢家遇到了一个有见识的主人。师欢见石勒相貌奇特、气度不凡,而且经常听到其他耕奴向他诉说发生在石勒身上的奇闻怪事,便知道石勒非常人。不久,师欢便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在师欢家,石勒还结识了一个名叫汲桑的大汉。汲桑是师欢家附近牧马场的管理人,他身形魁梧,力大无穷,为人豪爽,经常帮其他奴隶说好话。两人相见恨晚,很快成为了好朋友。汲桑还给石勒取了一个汉味十足的名字——“石勒”。
三、投身军旅,崭露头角
永安元年(304年),西晋八王之乱愈加激烈。成都王司马颖被司马越、司马腾联合其他势力进攻,最终被抓获击杀。司马颖有个旧部叫公师藩,为救援司马颖起兵自称将军。石勒和汲桑抓住机会响应号召,成为了公师藩手下一员。由于石勒勇武能战,很受公师藩器重,被任命为前队督,带先锋队出战。
公师藩被击败后,石勒和汲桑逃走。他们趁机劫掠囚犯,招募亡命之徒,组成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带领这支军队,石勒和汲桑开始进军邺城,以报仇为名进攻司马越、司马腾。这次大战石勒大获全胜,杀死司马腾,将司马越吓得胆寒不已。之后,石勒又击杀了幽州刺史,声势达到了顶峰。
四、投靠前汉,屡建奇功
公然斩杀大晋宗室后,石勒成了统治者的眼中钉,遭到了西晋的全面围剿。走投无路的他只能投靠汉王刘渊。在刘渊这里,石勒被加封为辅汉将军,总领山东军事。他带领军队转战河北,多次击败晋军。晋朝的王公大臣被打得胆寒,有的还直接投降了石勒。
石勒以战养战,部队越来越精锐,规模也越来越大。他遇到了一个叫张宾的汉族人。在张宾的建议下,石勒组建了“君子营”,算是自己的私军。张宾还劝说石勒蓄积力量,将河北打下来后直接谋夺天下。听着谋士的计划,又考量自己手下的力量,石勒终于动心了。
五、建立后赵,一统中原
刘渊去世后,儿子刘聪继任皇帝。虽然石勒并没有反对刘聪继续称帝,但他手下的力量却越来越强盛。刘聪病死后,前汉陷入大混乱。宗室大将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局势才得以稳定。然而,由于刘曜与石勒关系不和,石勒趁机在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建国称王,史称后赵。
后赵建立后,与前赵混战十年。直到咸和三年(328年)的洛阳决战后,石勒才完成擒杀刘曜、一统中原的伟业。前赵灭亡后,石勒控制淮水以北全部州郡,与东晋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
六、称帝建都,功过参半
既然功业已经圆满,石勒在咸和五年(330年)二月自称天王,7个月后正式称帝,建都邺城。他实行胡、汉分治政策,首创小学,重视文化教育;禁止酗酒,保护农业发展;还立法严防贪赃枉法,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石勒在战争中推行的杀戮 *** 政策却危害甚远。这不仅激起了民族矛盾,也令中原汉族人口大大减少。更有甚者,《晋书》曾记载石勒军队大肆屠杀并将幸存者烧而食之,其行为与禽兽无异。因此,历史上对石勒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从奴隶到皇帝,石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虽然他的功过参半,但他的传奇故事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