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达斯船:遗落波斯湾的地中海式桨帆战舰
公元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水手们远涉重洋,目睹过不少形态各异的本土船只。譬如源自 *** 半岛的三角帆船,以及在南洋和远东流行的中国式硬帆船,甚至是由土耳其人带往东方的多款西式战舰。
相比之下,只在印度洋北部出没的特拉达斯船就有些鲜为人知。尽管其技术源头来自地中海,且在半封闭环境下保留有原始模样,终究在历史的阴差阳错中默默退场。
鼎盛时期的伊尔汗国版图
早在13世纪,伊尔汗国正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对峙,希望将版图扩张至整个大叙利亚地区。奈何手中的精兵数量不足,又需要应付北方的金帐汗国偷袭,始终无法越过幼发拉底河防线。双方还在南面的麦加展开激烈角逐,妄图将对方影响力逐出圣城。因此,素无海军传统的蒙古人感到压力倍增,迫切需要有帮手来替自己打造舰队力量。
与此同时,海上强国的热那亚正寻求商路开拓。虽然殖民地由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延伸到东方,顺着爱琴海两岸分布至克里米亚半岛,但始终被限制于地中海、黑海之间。既要忍受 *** 中间商抬价,又必须同势如水火的威尼斯人勾心斗角。倘若能一劳永逸的进军印度洋,更为靠近香料等大宗商品原产地,必能在这场商业军备竞赛中拔得头筹。
鼎盛时期的热那亚共和国势力范围
公元1290年,共和国当局不顾与埃及方面的协议,两次向伊尔汗国遣使推销自己的造舰计划。他们希望为阿鲁浑汗建造2艘大型帆船,专门到红海水域拦截马穆鲁克商队,打击开罗宫廷的贸易收入。
其后的讨价还价内容已不可考,但蒙古人无疑表现出更大胃口,使该方案最终扩大数倍之多。热那亚人一次就送来800名工匠、水手和海军弩兵,被安排到巴士拉附近的底格里斯河建立基地。考虑到同时代的意大利造船厂,往往只需要雇佣50-100个劳动力,这轮造舰计划的规模无疑相当可观。
起初 热那亚只准备为蒙古人建造2艘武装商船
在联络线路方面,热那亚人主要是利用圣地的十字军国家,以及孤悬海上的塞浦路斯岛。通过土耳其南部的小亚美尼亚王国,进入伊尔汗国治下的西部省份。然后顺底格里斯河南下,很快便能望见中世纪欧洲人甚少接触的波斯湾。然而,如此便捷的交通环境,却给双方的合作埋下隐患。由于本土的党派斗争白热化,散布海外的据点同样受到影响,纷纷爆发起袖珍规模的内战。刚刚建立的巴士拉基地自然无法免俗,让联盟的海军计划彻底停摆。
次年,积极联合西方的阿鲁浑汗病逝,十字军的最后据点阿卡城也被攻陷。至少从表面上看,热那亚工匠们的成果迅速烟消云散。不过,伊尔汗国的继承者们并没有放弃部分计划。他们定期派船只造访麦加,甚至有过将印度大象送上门的惊艳表现。若没有相应的军事力量做后盾,这类活动很可能遭偏向埃及的海盗破坏。只是因为伊尔汗国历史较短,才没有能获得更多展示机会。
伊尔汗国的野心 是希望拥有一整支桨帆船舰队
整整300年后,绕过好望角的葡萄牙人代表欧洲重返印度洋。彼时的伊尔汗国早已灭亡,而饱受衰退打击的埃及同样风烛残年。于是,拥有 *** 国家中更先进军备的土耳其人,也在半推半就中将地中海船只带往东方驰援。
双方几乎同步注意到,某些活跃于波斯湾、 *** 海与印度河口的海盗,居然坐拥和自己外观相似的桨帆战舰。尤其是葡萄牙人,在记录风土人情的《卡萨纳滕斯抄本》中留下专属图像。
葡萄牙人笔下的 特拉达斯船
简而言之,这种名为特拉达斯船的划桨战舰,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时代特征:
首先,在热那亚工匠抵达前,从波斯湾到坎贝湾的船舶皆偏向 *** 风格。这是因为 *** 征服者们武断认定,桨帆船不适合在宽阔的印度洋航行。相似选择还出现在更早之前的萨珊王朝,波斯统治者们也以模仿罗马商船为主,几乎没把划桨战舰移植过来。因此,近代欧洲人所目睹的特拉达斯船,只可能是另一批同行的技术 *** 杰作。
其次,特拉达斯船的外形与近代的正宗加莱桨帆舰有所差异。前者的船艏更为简洁原始,类似于6-12世纪流行的拜占庭德罗蒙式桨帆船,侧翼也没有矩形的舷外支架保护划手。但却拥有安装独立尾舵,而非分布于两端的古典桨舵。这些显而易见的柔和产物,恰恰是热那亚船厂在1400年之前的选择。而且热那亚人惯于建造小型化的桨帆船,以便缩减和平时期的防务开支。最后演变为近代欧洲的加里奥特中型战舰与福斯塔小型战船,亦如横行于 *** 海的特拉达斯。
同为轻型桨帆船 特拉达斯与福斯塔的差异明显
显然,小型化的特拉达斯船非常适于在特定区水域内使用。除直通波斯湾的两河流域下游,在散落于伊朗南海岸的小型港口,以及印度河与坎贝湾都随处可见。无论是霍尔木兹岛的海上强国,还是称雄北印度的古吉拉特苏丹,乃至习惯于打家劫舍的俾路支渔民,都将特拉达斯作为最主要的作战载具。
在缺乏撞击能力的情况下,主要依赖弓弩和跳帮战术搞定商用帆船。后来又增添轻型火器,具备摧毁风帆、绳索或船舵的能力。
土耳其人的欧式桨帆船 同样与特拉达斯差异显著
正因如此,16-17世纪的葡萄牙人,曾多次在海战中与这型老式战舰交手:
公元1509年的第乌之战,作为东道主的古吉拉特苏丹国,就征集到30-40艘特拉达斯船。由于体型太小、火力贫弱,完全不是装备远程火炮的大帆船对手。结果是尚未完全接触,就在密集的侧翼轰击下溃不成军。
第乌之战中 古吉拉特人就大量使用特拉达斯船
公元1529年的班达拉河之战,古吉拉特人继续雇佣 *** 海盗充当主力,一次性筹集出64艘特拉达斯船。由于害怕在外海遭重火力轰击,纷纷择在孟买边上的班达尔河躲藏。葡萄牙人也不墨迹,使用同为桨帆船的加里奥特与福斯塔联合夹击,凭借更丰富的团战经验获胜。
公元1522年的布什尔之战,完全是两种小型桨帆船间的对垒。结果自然毫无意外,拥有更丰富经验的欧洲人技高一筹,让波斯萨法维王朝的省级部队非常吃亏。
特拉达斯与福斯塔 经常在近岸水域交战
公元1581年的瓜达尔港之战,则是葡萄牙人乘坐福斯塔轻型桨帆船,突袭驾驶特拉达斯船的俾路支盗匪。尽管双方的座驾体量相当,但区区两三百年的技术优势,足以确保更先进一方攫取完胜。
公元17世纪,阿巴斯大帝的萨法维王朝开始构建海军,仍旧以特拉达斯船充当主力。然而,无论招募多少沿海渔民入伍,为他们配备多少英国制造的枪炮,都无法在开阔水域内获得优势。更大作用在于威吓某些 *** 酋长,策动他们叛变倒向波斯帝国。如若遭遇真正会战,依然需要靠英国或荷兰东印度公司保护,否则连一场像样的团战胜利都无法捞得。
波斯人与葡萄牙人的轻型桨帆船对攻
此后,古朴的特拉达斯船便趋于没落消失。一方面是善于驾驶帆船作战的阿曼人崛起,以最快速度控制住波斯湾和俾路支斯坦。受其影响,波斯人被迫在18世纪也购买欧洲帆船加以抵御。另一方面是北印度古吉拉特衰亡,而兼并他们的莫卧儿帝国同样靠土耳其人获取欧洲舰船技术。
于是,源于古代地中海的轻型桨帆船不再有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