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式手枪是仿瓦尔特PPK的吗?怎么评价64式小砸炮?
本文仍是收费长文小型自卫手枪中的遥遥领先之作,元首用了都无话可说——德国瓦尔特PP/PPK手枪解析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强烈建议阅读长文,对瓦尔特PP/PPK手枪有更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理解本文。
今天要讲到的是一个富有争议色彩的枪,国产64式7.62mm手枪,受限于资料有限,专业知识有限,彩云无法对64式手枪做全面剖析,也无力把研发背景交代得极其清楚,只能对某些知识点做简单介绍,部分图片还是从“枪炮世界”网站64式手枪一文中借用的。
借用自枪炮世界的图,国产64式手枪
1、64式手枪是仿制PPK吗?
64式显然受到了瓦尔特PPK手枪的影响,基本架构设计就和瓦尔特PPK很像,包括拉开扳机护圈的分解方式也是学了PPK,这都没什么好回避的,天底下抄瓦尔特PPK这些设计的枪多了去了。但64式只能说参考了瓦尔特PPK的结构,不是仿制瓦尔特PPK,它虽然还是功能类似的单/双动发射机构,但设计比PPK更简洁,还多了个空仓挂机自动释放功能,这是PPK没有的,下文会讲。
在64式之前,我国真有一个抄袭仿制瓦尔特PPK的枪,很多知道那是52式公安手枪,或者根据口径叫765公安手枪。这枪是建国初期为给公安战线干警配备的一款小型自动手枪,是在没有技术积累,没有相关图纸资料的情况下,仅凭缴获的瓦尔特PPK手枪实物测绘仿制出来的。
外国网站上出售的52式公安手枪无害化收藏品
由于是实物测绘仿制,52式公安手枪原样照抄原版瓦尔特PPK结构,没有做丝毫改进,连握把上的瓦尔特飘带商标都照抄,只不过飘带上的字从WALTHER换成了五角星 356,代表国营356厂,配用枪弹也是7.65x17SR勃朗宁弹(.32ACP)。这种枪弹解放前在国内使用广泛,库存甚多,手枪又不是高强度使用的枪械,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也够用了。
52式公安手枪(上)与瓦尔特PPK(下)
套筒分解后对比,两个枪的结构完全一样。
从枪底把上方看枪膛和发射机构,左为PPK,右为52式,也是完全一样。
但是,受制于建国初期薄弱的工业水平,52式公安手枪的仿制质量较差,更容易生锈,而且分解对比会发现,52式的零件加工质量也差,刀痕遍布,只能说抄像了,远谈不上抄好了。
右侧的52式击锤和枪底把明显氧化发红,枪底把上走刀杂乱,左侧的PPK虽有使用磨损痕迹,战时产品表面也没有打磨掉加工痕迹,但刀纹整齐,而且没有明显的氧化发红现象。
由于52式公安手枪仿制质量差,坏得快,加上国内7.65mm手枪弹逐渐耗尽,研发新的小型自动手枪的需求逐渐显现。
2、为什么是64式,而不是59式?
要说小型自动手枪原本应当有一个现成选择,就是仿制苏联马卡洛夫PM手枪,我国也真的仿了,就是59式9mm手枪。
59式9mm手枪,这把是比较少见的真军品枪,握把图案是五星盾牌,流落到海外收藏品市场,1980年代后我国生产过不少民用出口型59式,握把图案是圆圈五角星,那就不是军队装备过的59式。
59式9mm手枪的原型马卡洛夫PM手枪是一款自由枪机原理,结构简单的小型手枪,发射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该枪是苏联设计师马卡洛夫在1940年代末设计的,设计背景是苏军根据卫国战争经验认为,大规模战争中手枪的使用机会极少,托卡列夫TT-33手枪威力过剩,而且安全性能不好,再加上苏军换装7.62x39mm中间威力弹之后,已无必要装备冲锋枪,不需兼顾冲锋枪用弹,因此手枪弹威力可以再减小一些,用自由枪机原理发射,满足更低限度自卫即可。在苏联,马卡洛夫PM手枪主要装备中高级军官,以及内务部民警。
其实马卡洛夫PM手枪的设计也多少受到瓦尔特PP的影响,但该枪也没有照抄瓦尔特PP,而是做了许多独创性设计,比瓦尔特PP简洁得多。
马卡洛夫PM手枪
但马卡洛夫PM手枪的一些零件仿制难度较大,仿制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没了苏联老大哥提供 *** 技术资料手把手教,全靠自己摸索,所以仿制很不顺利,最后59式手枪虽然生产并装备部队了,但一直没有定型,没有名分,糊里糊涂,不明不白。
在仿制不顺利,再加上1960年代特殊政治氛围影响下,国内提出要搞“争 *** ”,不再仿制苏联产品,要自己研发小型自卫手枪,这也就是64式手枪研发的契机。只是,64式的研发也很不顺利,研制过程中遇到上空膛、击发震手、射击精度差等一系列问题,拖拖拉拉直到1980年才正式定型量产。因为研发拖得太长,于是又插入了77式手枪这段计划外剧情,当然这已经不是本文要说的内容了。
3、相比PPK,64式改了哪里?
毫无疑问,64式的基本设计肯定有瓦尔特PPK的基因,就说这个自由枪机、复进簧缠绕于枪管外、拉扳机护圈分解套筒的设计就是瓦尔特PPK上学来的。
这图还是从“枪炮世界”网站借来的,64式手枪的不完全分解方式和瓦尔特PPK一样,卸下弹匣、清空枪膛、下拉扳机护圈,分解套筒。
但64式不是照抄瓦尔特PPK,它的发射机构要比瓦尔特PPK更合理。我们知道瓦尔特PP这个单/双动发射机构是1929年设计的,非常古老,虽然在功能上较好实现了单/双动发射和安全保险,但设计得比较拖沓,零件多,一些零件结构形态也不合理。
瓦尔特PP的发射机构,零件数量较多,比较复杂。
瓦尔特PP的击锤,其事先双动靠的是箭头指出的拨片,这种设计是19世纪后期双动转轮手枪击锤上用的,属于很古旧的设计,增加了零件数量不说,还容易损坏,但瓦尔特PP因为设计得早,照抄不误,没有改进。
瓦尔特PP的阻铁,是一个框子型零件,要把毛坯一点点掏空,还要作出多个工作面,加工复杂,结构脆弱。
而64式手枪毕竟是1960年代开始设计的,瓦尔特PPK这些不合理设计都摒弃了,它的发射机构零件数量少,加工困难易损坏的零件少,比如击锤取消了那个古老的拨片,改为底部增加联动缺口,由扳机连杆尾部拉动;阻铁也不是瓦尔特PPK那个框子,而是个实心体,各零件尽量做到一件多用,在满足同等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零件数量。
还是借用“枪炮世界”的图,64式手枪的发射机构明显简洁了不少。
瓦尔特PP/PPK的手动保险操作有些反人类,向上推露出红点是“发射”,向下压遮住红点是“保险”,这种设计德国人可能习惯得了,但其他国家人受不了,出枪后用大拇指向下压开保险肯定比向上推更顺手。这个反人类的保险在马卡洛夫PM上就改了,我国的64式手枪也改了,改为向下压为“发射”,向上推为“保险”。再有就是瓦尔特PP/PPK的手动保险只锁击针,不锁击锤和套筒,到了64式,我国设计师学马卡洛夫PM的手动保险,关保险后套筒不能拉动、击锤无法扳倒、扳机也扣不动,安全性大增。
64式手枪的手动保险操作方式和马卡洛夫PM类似,向下压为开保险,即发射,向上推为关保险,而且在关保险后扳机、套筒、击锤都被锁住。
再有在介绍瓦尔特PP/PPK的长文中提到,瓦尔特PP/PPK有空仓挂机,解脱空仓挂机需拿掉弹匣,或装上实弹匣后稍向后拉动套筒,而64式手枪多了一个装新弹匣自动解脱空仓挂机功能,只要换上一个新弹匣并推弹匣到位,弹匣侧面一个斜面凸起会撬动空仓挂机杆,自动解脱空仓挂机,而且这个空仓挂机杆还一件多用,兼做抛壳挺(空仓挂机兼做抛壳挺是马卡洛夫PM手枪先有的,64式学来了,还增加了弹匣自动解脱空仓挂机功能)。
所以综上所述,64式只是参考了瓦尔特PPK的基本架构和功能,但核心部分——发射机构的设计是全新的,更简洁,零件尽可能一件多用,还增加了实用的弹匣自动解脱空仓挂机功能,应当说这些改进都是成功的。
但64式有一些改动就属于改糟了,最典型的就是握把。为了追求轻、小、薄,64式的握把特别短,一般人握枪时只有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能握住握把,小指蜷缩在握把底部,甚至翘起如“兰花指”,握枪很不稳固,偏偏塑料握把后缘还是光滑的,没有防滑纹路,导致握枪更不稳。其实瓦尔特PPK带手指托的弹匣就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让小指也有地方握,便于控制后坐上跳,可偏偏64式没有学,后续也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改进,只能说当时国内的设计人员缺乏经验,大方向算是走对了,细节就暴露出功力不足。
64式的握把是个败笔,太短,又没有PPK的弹匣手指托,小指只能这样虚搭着,握不牢。
4、64式和瓦尔特PPK弹药通用吗?
首先说答案,不通用。
我国在研制64式手枪时,库存的7.65mm手枪弹已经不多,而且研制时对64式手枪的威力期望还更大一些,所以研制了全新的64式7.62x17mm手枪弹。该弹的确参考了瓦尔特PPK使用的7.65x17mmSR勃朗宁手枪弹,两者的尺寸、战术指标都近似,但64式7.62mm手枪弹的膛压和初速较7.65mm勃朗宁弹略高,威力稍大。
还是借用“枪炮世界”的图,左为7.65mm勃朗宁弹(.32ACP),右为64式7.62mm手枪弹。
可是,两种枪弹的细节尺寸是不同的:
7.65mm勃朗宁弹设计较早,有一个半底缘,底缘直径8.89-9.29mm;64式7.62mm手枪弹没有半底缘,底缘直径8.39-8.63mm。
弹头直径,7.65mm勃朗宁弹是7.786-8.09mm,64式7.62mm弹是7.60-7.70mm。
药筒长度,7.65mm勃朗宁弹是16.76-17.78mm,64式7.62mm弹是16.75-17.25mm。
在这些尺寸中,最关键的是底缘直径,如果把7.65mm勃朗宁弹塞到64式手枪枪膛里,由于这个半底缘的存在,弹药无法正确入膛,底缘会卡在外面;如果把64式7.62mm弹装到7.65mm瓦尔特PPK的弹膛里,塞是塞得进去,但因为没有半底缘定位,只能用弹壳口定位,容易装得过深,击针离底火距离太远,有较大概率因击发无力而不发火,即使击发也可能因弹药入膛太深,抽壳钩勾不住底缘而不抛壳。
这里典型的例子就是90年代著名悍匪魏振海,他通过非法途径搞到一把FN M1910“花口撸子”,但搞不到7.65mm勃朗宁弹,只能用64式7.62mm弹凑合,结果就是因为入膛太深,在1990年1月30日遭遇公安民警时,顶着民警头扣扳机却没发火,当场被摁住束手就擒。事后警方检查发现,膛内的64式手枪弹底火上有个浅坑,说明是击发了,打到底火了,但因为底火离击针远了一点,击发不确实,没打响。
也因为64式7.62mm手枪弹威力比7.65mm勃朗宁弹略大,加上小型自动手枪套筒轻,复进簧弹力也不能无限增大,导致64式手枪研制时出现套筒后坐速度过高,震手的毛病。设计人员曾想过增大套筒质量和增加后坐缓冲器等办法,但行不通,最后采用在弹膛内用电解法开四条螺旋槽的办法。击发时,延展性较好的黄铜弹壳在膛压作用下膨胀,嵌入螺旋槽,套筒后坐时弹壳一边被向后拉,一边又因为嵌入螺旋槽自旋,抽壳阻力就增加了,后坐速度就降下来了。经测试,弹膛内开螺旋槽后,套筒后坐速度从原先9.2m/s下降到6.5m/s,连续射击700发以上也无明显痛感。正由于弹膛内有螺旋槽,所以64式手枪抛出的空弹壳上有标志性的螺旋槽痕迹。
彩云一位公安的朋友提供的照片,64式手枪抛出的空弹壳,弹壳上留有明显的螺旋痕迹。
5、64式“小砸炮”够不够用?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64式手枪属于小型自卫手枪,而且设计得比较早,是1950-1960年代的技术水平,用的7.62x17mm手枪弹其同类产品7.65mm勃朗宁弹也因威力小,在国外基本淘汰。国内一些法治新闻、社会新闻也有警察用64式手枪对嫌犯连开数枪才击倒,派出所副所长用64式手枪对疯牛头部连开数枪,反而被疯牛倒过来撵着跑的战例,仿佛都在提示64式手枪和64式7.62mm手枪弹威力过小,无法制服罪犯。在 *** 军圈动不动刷烂梗的恶俗风气下,64式手枪背上了许多污名,比如“小砸炮”、“打不死人”等。
64式手枪一个翻车名场面,一头牛发疯了,当地派出所副所长用佩枪朝牛头部射击试图击毙,结果牛跳起来追着所长撞,所长踉跄跌倒在地。
首先从枪弹客观威力来讲,64式手枪发射64式7.62mm手枪弹,枪口动能有220J,远超过杀伤人体所需的80J底限,虽然它不如9mm帕弹威力大是客观事实,但打死人是绰绰有余了。
然后对单发手枪弹的停止作用,读者务必放低心理预期,别说是64式7.62mm弹,就算是9mm帕弹,甚至.40S&W和.45ACP弹,甚至是这些口径的空尖弹,在激战中要一弹当即击倒也是不大可能的,要用手枪彻底击倒对手,就得强调连续发射,打到不动为止。
至于手枪打牛头,结果被牛撵着跑的战例,须知道牛的体型比人大得多,抗击打能力也比人强得多,小型自卫手枪弹的威力是参考人的承受能力设计的,拿它打牛本来就严重超纲,更何况牛的头部骨架部分很大,属要害的脑部投影面积很小,如不是对牛的头部解剖结构非常了解,枪法又极好,即便近距离对着牛头打,大概率也是打穿了脸部骨头和软组织,根本没伤及要害。
在讨论警用武器时,还需注意不能带上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我国对枪支弹药的管控力度相当强,社会治安环境较好,绝大多数公安民警出警处理的都是治安案件民事纠纷,即便遇到暴力袭警,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警棍和催泪喷雾也足以制服,枪属于预备的预备,防范最坏情况才用的。而且就我国公安民警的社会形象和工作方式,也不适合时时刻刻全副武装耀武扬威,在处理日常纠纷时这样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引发对抗情绪。
因此,不能用滑坡式思维,拿美剧里持枪暴徒抢银行的场景,去代替我国现实社会中公安民警每天真实遇到的工作场景,拿“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你怎么知道遇不到”当理由,要公安民警如美国警察那样巡逻时腰里插着格洛克,车后备箱里放着AR,这根本不符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
对我国公安民警的日常工作,建议读者们找一些反映这一题材的纪录片看看,能看到绝大多数场合民警的工作内容就是看监控、询问当事人、做笔录、做各种办案程序工作,使用武力,特别是使用枪支的机会很少。
就64式手枪而言,这枪设计得太早,很多设计到今天来看肯定是落后了,这没什么好避讳的,但在我国的治安环境和警务工作模式下,就目前国内可选的手枪而言,你还能找到一个比它更小、更便携的吗?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普通民警即使带枪,也只是任务需要带着,以备最坏情况而已,还得开车、上下车、步巡、找当事人问话、调处纠纷……这时候手枪的定位其实很像美国民用市场上的CCW——隐蔽携带武器,强调一个隐蔽便携,不膈人,不吊裤腰带,不随便暴露引起麻烦,在隐蔽便携的基础上再去讲威力够用。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定的工作环境下,64式手枪并没有 *** 军圈黑的那么惨,甚至还能挖掘出一些优点。
2021年西部某县级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射击训练的新闻照片,64式手枪仍在使用。
当然,从长远来看,如果能研发一款体积质量不比64式大太多,一样便于携带,但采用新结构,9mm口径,威力更强,弹容量也多一些的便携手枪作为公安民警配枪,那就更好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