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中国历史2天前30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厉害的皇帝。

其拥有一个很低的起点,但凭借着自己的不断努力,成功坐上了那张尊贵的龙椅,是当时人们所能够达到的顶点。

朱元璋通过自己的双手,创建了一个璀璨的王朝,

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却遭遇了一个重大的打击。

其所心爱的,并且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暴病而死,而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又过于年幼稚嫩,无依无靠的。

朱元璋清楚地知道,自己一倒,单凭朱允炆难以操控得了局面。

所以便为其精心留下了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一、暴毙的长子朱标

公元1392年5月17日,对于戎马一生的朱元璋来说,定是无比心痛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天,他心爱的长子,

也就是太子朱标突然在外面暴病而死,享年不到四十岁。

朱元璋对于朱标向来是寄予厚望的,一直都将其当作一个皇储来精心培养。

早在朱标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朱元璋就将其立为了太子,

此时朱元璋也才刚刚称帝没多长时间,就早早把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给定了下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为朱标配备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先是特意挑选了10多个饱读诗书的国子生做太子的伴读,希望朱标能够阅遍经典、精进学业。

然后又让大量的朝廷重臣,去担任太子的老师和太子府的属官。

比如李善长、徐达、冯胜、汤和、刘伯温、常遇春等等,这些都是当时大明王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和杰出谋臣。

现在有不少网友都说,

假设太子朱标没有早死的话,老四朱棣是绝对不敢造反,

他一辈子只能在北方当他的燕王而已。

然而假设终究只是假设而已,历史事实就是太子朱标暴病而死了。

一代枭雄的朱元璋在痛苦之余,还需要面临一个极为艰难的抉择,

那就是选择谁来充当皇位的继承人。

这个抉择越早决定越好,如果拖延的日子太久的话,就更加容易让底下的人形成党争。

自己年纪也已经很大了,如果突然遭遇不测的话,那可就糟了。

然而朱元璋环视一周发现,底下的其他儿子,都已经早早地被分派到各个重镇去驻守,或多或少地染上了一身的毛病。

每一个都不是善类,

如果让其中的某一个儿子继承大统的话,很容易引起其他儿子的不满。

这个继承大统的儿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难免会对其他儿子痛下杀手。

兄弟相残,这是朱元璋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朱元璋看中了朱标的儿子,当时只有十四岁的朱允炆。

这个朱允炆的品性很好,同他父亲有几分相似,都是属于那种比较仁慈的主。

如果让他来当上皇帝的话,想必能够成为一个推行仁政,对老百姓和自家兄弟、叔父都很好的君主。

当时朱允炆的表现也相当不错,在朱标病重卧床的时候,他日夜在卧榻前悉心照料着。

在朱标去世之后,

又对弟弟们进行周到的照顾,成功博得了朱元璋的好感。

更为重要的是,朱允炆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这是朱标在世时,留给他更大的财富,也是他能够与朱棣争夺皇储职位的根本。

还有朱允炆的母亲吕氏背景单薄,没有太强的势力支持。

而朱允熥(朱标的嫡次子)的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同时猛将蓝玉还是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朱允熥母亲常氏的舅舅。

所以说,朱允熥背后有着整个明朝开国元勋集团的支持,

朱元璋担心立朱允熥为储君会导致外戚专权。

总之在各种权衡考虑之下,朱元璋最终在朱标去世的四个月后,正式立朱允炆为储君。

二、朱元璋为朱允炆精心布局

朱允炆虽然被正式确立为储君了,但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

朱允炆在朝中的势力是比较薄弱的,而其他藩王的势力又在朝中盘根错节。

朱元璋心里清楚,

如果自己倒了,其他藩王恐怕很难服从朱允炆的统治。

而缺乏良臣、智臣辅佐的朱允炆,恐怕也会很难很好地处理这些藩王。

所以朱元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拼了老命地为朱允炆清除各种各样的政治障碍。

朱元璋一方面为朱允炆建立了辅佐体系,为

朱允炆尽力选择了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大臣作为辅佐,如齐泰、黄子澄等。

这些大臣在朱允炆继位后,成为他的重要智囊和支柱。

同时朱元璋深知朱允炆性格仁厚、崇尚文治,因此他加强了文官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文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这为朱允炆继位后推行文人治国的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又积极做了清理功臣和削藩的准备工作。

朱元璋在晚年时期,为了确保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并稳定统治,对朝中的功臣进行了清理。

著名的蓝玉案,就发生在朱允炆被立为储君后不久。

他担心这些功臣在朱允炆继位后,可能会拥兵自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因此他借各种缘由除掉了许多开国将帅,如蓝玉等,

只留下少数忠诚且对皇权无威胁的大将,如耿炳文等,以守护南京。

此外朱元璋原计划在自己生前进行削藩,以削弱诸王势力,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完成这一计划,便去世了。

然而他仍为朱允炆的削藩行动做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

比如加强了对诸王的监视和约束,以及改革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削弱藩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朱元璋还对部分藩王进行了调整和撤换,以减少他们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三、朱元璋的四张底牌

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大限将至,他深知自己时日已经无多了,便把朱允炆叫到自己的身边来,想要考验一下朱允炆的能力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问朱允炆,他登基之后,

将要去如何面对你的那些手握重兵,在地方各有权势的藩王叔叔们。

对于朱允炆给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四步走计划。

之一步就是先向这些藩王叔叔,展示皇家的仁德和宽容。

让这些藩王叔叔清楚地知道,只要他们安分守己地替皇家驻守边疆,尽忠职守,不怀二心,皇家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如果这些藩王叔叔,置皇家的仁德和宽容于不顾的话,就采取

第二步,那就是制定严格的礼法制度,来规范这些藩王叔叔的行为举止。

限制他们的权力,防止他们做出危害朝廷的事情。

如果这些藩王叔叔,置皇家的礼法制度于不顾的话,就采取

第三步,那就是直接下令削除这些藩王叔叔的封地。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削弱藩王叔叔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可以降低他们对朝廷的威胁。

同时这也是一种警示,让其他藩王叔叔看到朝廷的决心和力量。

如果这些藩王叔叔,依旧置皇家的警示于不顾,死不悔改,继续选择对抗朝廷,违反制定的礼法制度,就采取

第四步,那就是直接下令举兵讨伐。

这是他所不得不采取的最后手段,虽然会留下个残害骨肉的罪名,但却可以很好地维护朝廷的稳定和皇权的尊严。

朱允炆这四步走计划,正是朱元璋理想中对付藩王的手段,也是他这些年来想要让朱云炆明白的。

是他给朱允炆留下的,稳固朝廷统治的四张底牌,也可防朱棣造反。

所以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认为朱允炆年龄虽小,但已经懂得了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将来如果他严格按照四步来走的话,可以很好地确保大明江山无恙。

然而最终历史告诉我们,

朱允炆把这件事情给彻底搞砸了。

在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直接下令所有藩王,禁止来到京城。

很明显,

这是朱允炆害怕会有个别藩王进京后,强行武力抢占皇位,方才做出的决策。

然而这一决策在其他藩王的眼中,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朱允炆接下来肯定是要大力削藩,所以他们都感到很害怕,很心寒。

朱允炆的这种做法,无疑违背了其之前所说的那四步走计划。

这四步走计划,之一步就是要他主动向藩王们施以仁德和宽容,而明令禁止藩王进京悼念,同仁德和宽容可是半点关系都没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朱允炆各种激进削藩,更是激起了藩王们的不满。

不少藩王明明都比较安分守己,也惨遭朱允炆的毒手。

这无疑是越过了之一步和第二步,直接执行了第三步。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藩王们对朱允炆的怨气很大。

当朱棣举兵造反的时候,也没有几个藩王是站在朱允炆这边的。

再加上当时朝廷里能够打仗的武将都被朱元璋处理得差不多了。

所以朱允炆根本无法在战场上击败久经沙场的朱棣,很快就被推翻了。

总而言之,

朱允炆就是一个明明拥有一手好牌,但打得稀巴烂的典型存在。

因为自己的自作聪明,把朱元璋留给他的四张废牌全部都废掉了。

同时也把朱元璋为他所做的精心布局给彻底毁掉了。

朱允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操之过急。

尤其在削藩这样的大事上,更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太过于急性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0/610190.html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下令禁捐后,为何没多久又准许开捐?

乾隆下令禁捐后,为何没多久又准许开捐?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乾隆皇帝在位时,虽然搞出个所谓的“十全武功”,其执政期也包括在所谓的“康乾盛世”内,但这是耗费光了雍正皇帝存下来的银子造成的,乾隆自己只会花钱,不会挣钱,晚年国库几近空虚,所以“败家”。虽然本人也不太喜欢乾隆皇帝,他执政的晚期,也确实让清朝由盛而衰,但...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还不知道: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为何不战而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父子篡夺大权,使得重镇寿春的将领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

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他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嫡妻徐氏所生的嫡长子,可惜历史上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那么他都为国家做了哪些事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棣虽然一生妃嫔不少,但是他一生挚爱的还就是嫡妻徐氏,朱棣一生有九个子女,但是七名子女皆是徐氏所生,尤其是朱棣的三个儿子没有异母兄弟,老大就是朱高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唐玄宗时期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怎么做才能阻止这件事情

唐玄宗时期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怎么做才能阻止这件事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阻止安史之乱,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唐玄宗本人穿越回去了,或者当时有人告诉他安史之乱的相关细节,然后唐玄宗马上把安禄山处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唐玄宗自然是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