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背后的四位高参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26)510

历史把诸葛亮写成一位神机妙算的神人,但诸葛亮却说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济四人“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因为这四个人能使他“少过”《蜀志 董和传》,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少犯过错。他是史上知道集思广益的之一人—

《三国志·蜀志》卷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说诸葛亮“治实不治名”。这句话概括了诸葛亮一生活动中最根本的东西。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背后的四位高参

*** 配图

可惜千百年来,很少有人注意到。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一个哲学家。和汉代“天人合一”、“神人合一”说相反,诸葛亮声称:“造化在乎手,生死在乎人”《诸葛亮集 文集》卷二〈阴符经序〉,十分强调人的作用。诸葛亮非常重视“多见多闻”,以为“多见为智,多闻为神”。为了求得对事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他要求做到“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同书卷三〈便宜十六策 视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反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求全面地观察问题。他曾感到法正的思想有片面性,在〈致法正书〉中,指出法正“知其一,未知其二”。〈蜀志 诸葛亮传〉他认为“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便宜十六篆 思虑,“视微知几,听细之大”〈便宜十六策 视听〉,高下、前后、隐显、大小两方面是有关连的,都要留意,决不可只顾一方面,决不可以为是细微的东西,轻易忽略过去。在〈便宜十六策 治乱篇〉中,他说到要使政治由乱到治,应当“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身,后理人。”之所以分先后,是因为“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伸,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但绝不能只顾先,不顾后。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背后的四位高参

*** 配图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诸葛亮以丞相身分,自校簿书。评论者往往说这是诸葛亮的“事务主义”的表现。下这种评论,表明未深究诸葛亮的思想。殊不知诸葛亮极端重视兼顾事物的两个方面,大事像“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他抓得很紧;小事,像自校簿书,他也不忽略。他知道大小之间是相通的,治实不能忽视小事。关于自校簿书,丞相府主簿杨颙曾用“坐而论道谓之三公”、“邴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等话劝过他《蜀志 杨戏传》注引〈襄阳记〉。但在他看来,这些是治名不治实。丞相府的簿书能反映各个方面的情况,诸葛亮要治理好蜀国,怎能不翻?

在治实上,诸葛亮还有一个可贵的地方,他懂得一个人的所见所闻毕竟有限,提出了“集众思,广忠益”集思广益的思想。集思广益是诸葛亮的一句带有民主性的名言。他说他在隆中,初交崔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徐元直,“勤见启诲”。并且用了“处兹不惑”的话,称赞徐庶元直做到了集思广益《蜀志 董何传》在益州,他把“集众思,广忠益”当作丞相参署的办事方针。他要求做到“听察采纳众下之言,旨笆?俊!供z〈便宜十六策 视听〉他称赞董和参署七年,对他“每言必尽”,“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称赞胡济对他“数有谏止”。他说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济四人“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因为这四个人能使他“少过”《蜀志 董和传》,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少犯过错。人们还曾称道他“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蜀志 诸葛亮传》附〈董厥传〉注引《汉晋春秋》他是古代一个少有的懂得“集众思”的好处,具有民主精神的人。集思广益的目的,正是为了求实,治实。从他所说的在隆中、在益州都力求做到集思广益,可知他的求实、治实精神是一贯的。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背后的四位高参

*** 配图

这就可以解开早在隆中的时候,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为什么那样准确之谜了。他在隆中所以能熟知北方曹操、江东孙权、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的情况,所以能预见到“鼎足之势”可以争取实现,所以能提出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一系列制胜方针与政策,是因为他始终一贯地“治实不治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集思广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2/164762.html

“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背后的四位高参”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丁夫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结发妻子,是曹操心中的挚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丁夫人。由于她的养子曹昂的死,丁夫人和曹操决裂,后来甚至和曹操离婚。要知道,曹操当时是汉朝的丞相,而且掌控着整个朝廷,实际上也就是掌控着整个天下。退一步说...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

韩遂(?-215年),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遂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于是以诛杀宦官为名,举兵十万叛乱。先后与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抗衡,引起天...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新皇帝的上位都代表着一次政权的变更。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三位皇帝,祖孙三代,用人制度、治国手段都大有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东汉时期官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张纲,字文纪(108—143年),东汉犍为郡武阳人。 张纲是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七世孙),父亲叫张皓,爷爷叫张胤。他还是蜀汉将军张翼的曾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张纲少时勤奋好学,对经学有一定研究。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但少纨绔习气,很注意气节方面的修养。主...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