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1951年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是真还是假?韦杰临终遗言道出真相

中国历史7天前60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我从去年底开始关注抗美援朝,除了了解战争史,还会在网上看看关于抗美援朝的其他消息。

昨天,网上一则名为“

1951年彭德怀狠抽金日成两耳光:这算客气

”的文章在我眼前一亮,这事很值得探究。

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志愿军司令彭老总与朝鲜人民军统帅金日成,确实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统领、指挥等问题出现过分歧,两人的关系并不好。

如果说因为朝鲜撤退,导致志愿军深陷困局,致使60军180师七、八千人被俘,彭老总向金日成发火拍案大骂我倒还相信。但是要说,彭老总直接狠抽金日成两耳光,我却有些存疑。

仔细阅读此文,不难发现三个特点:

一是

阐述了彭老总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的

原因

,是金日成下令让朝鲜人民军撤退,导致战斗力较弱的60军180师被俘七、八千人,造成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惨重损失。

二是

关于彭老总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的

消息来源

,用词却是“据闻”。一般写文章用“据闻”,那就是听说,听谁说,谁听说,什么时候在哪里说,无从查证,来源可靠性存疑。

三是

作者用的是

佚名

,何为佚名,说穿了就是无名氏,一般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原创作者因种种原因不想或者没能留下真实姓名或者笔名,出处已经无从考证。

无独有偶,香港的《明报》也刊登类似的一篇文章,文章也讲述了彭老总扇了金日成耳光,而且还进行了描述,说金日成脸都被打肿了,一个星期都没法吃饭。

这篇文章的编者按是这样写的:

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中,当战局形势逆转时,金日成为保存实力,不顾全局下令北朝鲜军队撤退,结果被美军所乘,致使不少志愿军陷入敌后。其中,战斗力较弱的六十军一八零师被俘七、八千人,造成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惨重损失。据闻,彭德怀气愤万分,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都打肿了,金一星期没法吃饭。

不难看出这篇文章与《肇庆都市报》上的文章大同小异,同样使用了“据闻”,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无法查证,使用“据闻”也说明作者对“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一事的真实性并无把握。

那么这件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事情到底真有其事还是趣闻讹传呢?

要找到真相,我们还得从事情的背景说起,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之一个阶段是从温井打响之一枪的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这个阶段主要是运动战,期间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的战役。

第二阶段则是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27日,这个阶段,主要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多以阵地战为主,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之一阶段的前三次战役,因为志愿军的突然性,“联合国军”猝不及防,为骄傲自大埋了单。第三次战役结束之时,志愿军已经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击退到“三七线”(北纬37°线附近)了,南韩首都汉城再次被占领。

到了第四、五次战役,因为物资、装备等问题,敌我双方又僵持在“三八线”附近,所以第五次战役成了之一阶段的“全力进攻”和第二阶段的“以打促谈”的分水岭。

第五次战役又分为三个阶段,之一、二两个阶段,志愿军及人民军像之前一样,一直处于攻势地位,此时并没有朝鲜人民军撤退的情况。

第二阶段尾声,志愿军和人民军的粮食、弹药、武器、体力都已不能支撑战事,正所谓打仗打到后面打得就是物资、后勤。

第三阶段一开始,前线指挥员宋时轮、王近山、陶勇便联名致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等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首长,并根据实际情况提议:

“据当面情况,美军已东调,伪军溃散后缩,特别是我部队粮食将尽,个别单位已开始饿饭。因此,我们认为,如整个战线不继续发动大攻势,而只东边一隅作战,再歼敌一部有生力量,我们亦必须付相当代价,但不能搅出一个大结局,则不如就此收兵,调整部署,进行整理,准备以后再斗。”

对于这种实事求是的分析,彭老总也很赞同,于是5月21日下午4时,便致电毛主席,并将战场的情况及分析进行了汇报:

“我军继续前进,不易消灭敌人,徒增困难,不如后撤,使主力整补,以逸待劳,寻机歼敌。”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思考了一天,第二天复电彭老总,并表示对暂时后撤,整顿休养,寻找机会的做法赞同。

事实上,在毛主席的电报达到的前一天,中朝联合司令部已决定停止进攻,并进行战略性撤退:

“决将各兵团主力转移至渭川里、朔宁、文惠里、山阳里、杨口、元通里之线及其以北”,同时指示志愿军各兵团“留一个师至一个军的兵力,从现在位置起,采取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杀伤消耗敌人,争取时间。”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一结束,志愿军和人民军便集体后撤,这个决策也是中朝双方共同商定的,这也推翻了《肇庆都市报》文中金日成“不顾全局”下令北朝鲜军队撤退的说法。

事实上,按照部署,朝鲜人民军的具体撤退计划是这样的:

之一个部署:第1军团主力转移至开城地区休整,留一部于汶山、坡州里以南阻敌。

第二个部署: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属部队主力转移至麟蹄、杨口、襄阳之线及以北地区休整,以1-2个师在于论里、县里、西林里线及以南采取机动防御,阻击敌人。

第三个部署:(人民军)第5军团以1个师于于论里南北地区,节节阻击敌至昭阳江一线;第2军团以1个师于县里南北地区节节阻击敌至加里峰、寒石山一线;以第3军团以1个师于西林里南北地区节节抗击至5月底,保证第2、第5军团主力转移。

然而战场风云突变,5月23日晚,就在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开始按计划向北撤退,掩护部队正按计划开往预定防御阵地时,“联合国军”利用坦克、飞机的高机动性优势组织对后撤的中朝军队发起进攻。

面对“联合国军”的反扑,志愿军和人民军虽有预估,但是估计不足,从而导致了转移并没有按照原计划顺利进行,被敌人钻了空子。

正如《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中所说,最难的还是担任掩护撤退的部队,因为有的部队需要两天行程,作横向运动方能进入防御地区;有的部队需要在26日方能交接防务,承担预定掩护任务;有的掩护部队虽然进入了防御地区,但尚未形成防线,尤其是没有很好地控制要点和公路。

所以,当‘联合国军’实施反扑时,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刚刚开始或正准备北移,防线出现多处空隙,致使美军‘特遣队’得以乘隙而入。

这样一来,志愿军和人民军停止进攻,主力向后转移,本来是胜利回师的主动行动,却由于对‘联合国军’反扑估计不足,部署不周,导致了转移初期十分被动的局面。

由此看见,志愿军早在“战局形势逆转”之前,就已经拟定了“胜利撤退”方案,其突然陷入困境,是自身准备不足,及联合国军以高机动力迅猛反扑的结果,而

非金日成擅自撤退人民军所致

当然,在“联合国军”反扑之时,人民军也确实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撤退时由于主力转移至开城地区休整,留一部于汶山、坡州里以南阻敌的第1军团被南韩第1师突破,导致了志愿军65均的右翼被暴露。

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知道,第五次战役时,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是归属给志愿军19兵团统一指挥的,而朝鲜自己指挥的只有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这三个军团全部在东线作战,更高指挥官是

金雄,而非金日成

然而,根据曾在第65军担任团长、参加过第五次战役的张振川回忆,第五次战役的后阶段(第三阶段),5月22、23日,第65军在第63军、第64军、人民军第1军团全部撤走以后,虽然处境十分危险,面对敌人的重兵突击,即使没有任何支援,他们也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战斗过程中也确实有几次军战斗队形被分割,有的师团甚至被敌人包围,

但结果却超乎想象,整个第65军连一个连也没有被敌人吃掉

相反,除一阶段俘虏英国29旅200多,就在这个艰苦拼命阻击阶段,还俘虏了美王牌骑一师、25师以及伪二师的俘虏,阻住敌人开始大举所谓特遣队的追击。

第65军整个战役期间虽伤亡数千人,但在第三阶段撤退-阻击期间,既然“一个连也没有被敌人吃掉”,且先行撤退者并不止是位于其西面的人民军之一军团,位于其东面的志愿军63军、64军,同样先于65军撤退。

再看东线,美第10军指挥的南韩第7师、美第3师和南韩第3、第1军团部队仍在整顿队势,巩固防线,没有大的进攻动作。所以

就谈不上人民军发生擅自撤退给志愿军造成巨大损失的问题

传言始终是传言,真相才是真相。

追根溯源,最终还是要落到抗美援朝中最不愿意提及的第60军180师,况且《肇庆都市报》的文章也点出第60军180师六被俘七、八千人,造成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惨重损失,是彭德怀狠狠扇了金日成两个大耳光的原因。

出生广西东兰的韦杰中将,在抗美援朝时担任的是志愿军第3兵团第60军军长,而180师师长则是郑其贵,两个人都算得上二野的悍将。

然而,命运使然!

1951年3月中旬,韦杰率领的第60军从新义州、遂安进抵伊川、新溪一带。

此时,距离第五次战役的发起还有一个月时间,按安排,在第五次战役的之一阶段中,第60军将作为第三兵团的之一梯队,在陈机洞至新兴洞之间展开突破,然后于高沿山、大桥亭、化人峰、加齿顶一线切断美军第25师与土耳其旅的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前出全谷里断敌退路,协同兵团主力歼灭被围之敌。

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第60军对敌发起攻击,按计划将美国第25师与土耳其旅割裂,歼敌1000余人,击落敌机3架,完成了预期任务。

敌人打不过,便开始撤退,第60军便由攻击转入追击,逼近汉城之时,敌人凭借汉城的防线,与志愿军形成相持态势。

4月30日,第二阶段的战斗打响。第60军在揪谷里至大龙山地段钳制美国第10军主力,歼敌一部,完成了割断美军与南韩军的联系,并配合第9兵团和人民军对东线发起进攻。

然而此后,因为敌情发生变化,志愿军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按照兵团的指示,第60军下的第179师派往增强第15军的突击力量,第180师负责完成钳制任务后进至加平、春川作兵团预备队,第181师要调归第12军指挥。

这样一来,韦杰的第60军实际上就剩下一个空壳子,除了机关和一个工兵营加起总共300多人,再无兵可用,更致命的是派出去的部队都相距较远,连接困难。

5月21日,第60军因连续作战,干粮、弹药告馨而后方又一时供应不上,被迫停止对敌攻击。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打仗打到持久战,拼的就是装备、物资和后勤。此时也进入第五次战役的第三阶段,敌人也知道志愿军的物资、弹药没有跟上,于是乘机反扑。

志愿军司令部下达了各兵团主力北移的命令,而韦杰的第60军接到的命令则是担任防御阻击,掩护主力后撤和护送伤员的任务。

上文也说过,战略后撤难度更高的就是担任防御阻击的队伍,一方面要后撤,另一方面要阻击反扑的敌人,雪上加霜的是弹药和粮食都要没有了。

接到任务后,韦杰便发出了让179、180、181师收归建制的电令。可是难题出现了,此时第60军的三个师分别在离军部120公里不等的地方,无法在短时间内归建布防。

没能连成线,抱成团的第60军,面对敌人的全线反扑,三个师只能仓促地打起阻击战,肩负起顶住北犯之敌的重责。

可是敌人是以摩托化步兵和坦克等快速部队作先导,并以空军配合,顺公路凶猛插入春川地区,很快便将第179师和第180师分割开了。此后,又深入了第180师的后侧,将180师团团包围。

面对为难局势,韦杰当即命令180师向西北突围,同时让181师从华川以东行进并接应,然而此刻通讯设备出现故障,直到27日6时181师才到达华川、原川、均巨里一带。

此刻,敌人已经占领了高低,想接应180师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韦杰又下令让180师坚决向史昌里方向突围,并让179师取捷径接应180师,然而山大路小,夜行缓慢,直至28日5时179师才赶到明芝观。敌人东西已经练成一连,179师接应也已不可能。

180师已经身处绝境之中,只能自己突围,然而当韦杰接到180师的电报时,再想联系已经没有音讯了。

原来,180师突围无望后,便下达了将武器掩埋,密码除留一套外也全部烧毁,至此增援解围计划宣告失败。

此后,第60军在兵团第15军的增援下顽强作战,终于在29日完成了阻击北犯敌人的任务,同时完成北撤。

志愿军第60军180师遭遇重创,伤亡惨重。彭老总对此极为愤怒,在志司总部,志愿军其他将领都鸦雀无声,只听见彭总大声训斥:“韦杰,你给我站出来!”

作为是第60军军长,韦杰在此次战役中自然要负一定的责任。

“那个180师师长叫什么?回来没有?”

“他叫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和参谋长王振邦都回来了。”韦杰小声说道。

“他还有脸回来,听说3兵团和你们60军,还给他发了表彰电,表彰他全军覆没?”场下鸦雀无声,只有彭老总一人在咆哮。

1951年6月1日,当郑其贵带着1000多战士突围出来之后,3兵团首长陈赓、王近山、第60军军长韦杰都曾给180师发来贺电,表彰他们突围成功。

事实上,韦杰是清楚的,180师能突围出来,已经十分不易了,180师所面对的困难是几乎不可想象的,而且180师根本没有全军覆没。

事实上,彭总将责任全归到60军和180师头上,的确不符合当时的情况。这的确不完全是180师的责任,但180师的失利,的确给整条志愿军战线造成了重大危机,甚至威胁到东线十几万志愿军指战员的生命。

战后,师长郑其贵被停职审查,并被调入第三兵团,担任管理处处长,除了韦杰、郑其贵被“打板子”外,许多180师的营以上干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然而,此战却给军长韦杰留下遗憾,对于180师的失利耿耿于怀。

虽然后来在志愿军司令部委员会上,彭老总也为韦杰的60军“平了反”,会上说:第六十军对情况的处理是正确的。

撤军回国后,周总理也就失利一事当面宽慰过韦杰,说道:“韦杰同志,五次战役没有你的责任。”

人就是这样,自己在乎或者牵挂于心的事情,旁人再开解也不能从根上消除,甚至减轻都很难,韦杰将军将180师的失利悬挂于心,也印证了他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将军。

韦杰曾在回忆第五次战役时,这样说道:“对于历史,应该是面对,不应该是回避。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为宝贵,总结过去是为了告诫未来。”

胜仗也是仗,失利也是仗,能正视失利,面对失败,这本身就很了不起,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口号喊的人多,又有几人能真正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正视自己的失败呢?

韦杰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那便是反思抗美援朝中第五次战役180师的失利,因为他希望以此警戒后世,即使身患绝症卧床不起,他也对此事念念不忘。

1987年,韦杰在病榻之前,用录音机录下了他所认可的七条导致180师悲剧的原因:

一、战役的作战动机是好的,想多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多占一些地区,有利于和谈。但在作战指导上轻敌麻痹,没有贯彻量敌用兵的原则,确定战役目标和任务超过了志愿军作战能力。敌军机械化装备,机动快,火力强,掌握了绝对制空权。而我军是劣势装备,补充一次弹粮仅能维持七天左右。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我军作战,每次战役的规模不宜过大。口张大了,势必兵力火力分散,纵深大了,在物资保障和兵力机动上必然力不从心。部队远离后方大幅度跃进,未能趋利避害,结果一、二阶段未能圆满实现预期目的。对敌人企图判断有误,没有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考虑,没有多设想几种作战方案,多准备几手对付敌人的办法。如一八○师奉命于北汉江以南担任掩护伤员转移任务时,敌人已发起进攻,该师还以为敌人是"以攻为守",没有及时调整部署。

二、 *** 分散,各级都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战役中我反击部队一线展开向前平推,反击没有形成拳头,阻击没有突出重点,各级预备队很少,力量薄弱,缺乏后劲,部队消耗后无油可添。

三、未能选择良好的阻击阵地,实行重点防御。以劣势装备抵抗优势装备的敌人,必须有良好的阵地依托。我军由反击转入防御时,对此未能引起足够的认识,没有经验,给敌人以可乘之机。一八○师在北汉江以南阻击敌人,背水而战,地形条件极为不利,又未能以精兵扼守公路,使敌人突破防线长驱直入。

四、组织指挥不严,与友邻协同失调。第五次战役中在组织指挥上没有照顾部队建制,部队建制打得很乱,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时,兵团没有令我六十军采取防御,接到命令时,我军兵力相当分散,军里没有掌握战斗部队,一八一师距军部120多公里,一八○师在加平方向遭敌反扑,陷入不拔,无法归建,同时兵团也没有把该师交回来,掩护伤员转运的任务由兵团直接向该师下达。实践证明,大兵团作战协同至关重要。5月23日在一八○师遭受敌人攻击时,友军事先未通报,突然后撤,使一八○师侧翼更加暴露,敌人乘机猛插城隍堂,使一八○师完全陷入三面受敌,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

五、通信联络没有保障,指挥经常中断。在整个战役中,通信联络不能保持通畅,其原因:一是通信组织不健全,装备落后,技术不高;二是各级指挥员对此重视不够,还不善于运用通信工具和各种通信手段并用,以致使重要任务下达,紧急情况上报不畅;三是经常遭空袭,加之少数通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作战指挥受到干扰。有的电报没有发出,有的收到电报没能及时译出,造成指挥失灵,贻误了战机,造成被动。

六、后勤保障能力差,部队作战行动受到极大限制。在战役中敌人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对我交通线进行轰炸封闭,战役中我军前出太远(六十军最远前出200公里),远离后方,补给困难,伤员难以后运,部队通常只能保持七天的作战能力,给作战行动和阻击敌人反扑带来极大的困难。

七、一八○师主要领导遇险慌乱,指挥失当。该师被围后,广大干部战士表现是好的,许多指战员表现出坚决勇敢,艰苦奋战,不怕牺牲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从临终遗稿可以看出,韦杰列举的他所认可的七条导致180师悲剧的原因中,

没有一个字提及人民军擅自后撤问题,由此可见180师悲剧,与人民军本无关系

相反,韦杰所列七条原因,反复、隐晦地说出了他对志愿军司令部、兵团、志愿军友军以及整个指挥系统提出不满,甚至含蓄的批评,特别还点到了63军不告而撤。

无论韦杰所言是否精准,对于180师的悲剧,与朝鲜人民军没什么关系,是可以肯定的,所以彭德怀也不至于因180师迁怒金日成,甚至打他耳光。

如果说“

1951年彭德怀狠抽金日成两耳光

”这样的事情,在并没有确凿史料证实,在内容叙述上也有颇多漏洞的情况下,为何还能广为流传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朝鲜战场上,彭老总与金日成的关系确实相当紧张,很多问题上都存在严重的分歧。

一是中朝军队统一指挥权问题。

毛主席和中央在苏联不派出空军的情况,依然坚持出兵入朝,对抗装备和物资远远优于自己的“联合国军”,这本身就已经很了不起。所以,我们始终相信能拿起枪杆子对准敌人的永远比用嘴咆哮的人更加应该得到尊敬。

当金日成带着残存的三个新兵师,见到带来了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的彭德怀时,感慨万千,我相信那个时刻金日成是真心感激的。这就好比人已经在悬崖边,有人伸入一只手拉你,应该是全身心、拼了命想你上去一样。

然而,金日成还是有自己打算的,他本想让彭老总将志愿军的指挥权也交给他,换句话就是由朝鲜统一指挥中朝军队。

这种想法直到现在看来都是可笑或者是很不现实的。首先,朝鲜的指战能力确实不敢恭维,其次一下就把二十多万的兄弟性命交给换着金日成也不干吧,更有先行入朝的四野战士,个顶个的好汉,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没有那金刚钻,还真揽不好这瓷器活!

所以最终金日成不仅没有争取到中朝军队的统一指挥权,就连朝鲜人民军的独立指挥权都没有留住。

二是个分歧就是指挥策略的问题。

因为没能保有指挥权,金日成对彭老总很有意见,所以在军队指挥权归属的统一的问题上,他是很敏感的,行动上也是拒绝配合,他坚持双方只派参谋担任通信联络,更不同意让人民军总部靠近志愿军总部,后来的金雄和。

可从彭老总给中央发的电报可以看出,朝鲜的指挥确实不咋地:

“朝鲜党征兵问题异常严重,16-45岁男子全部征调入伍。入伍工人家属无人过问,一般群众没饭吃。一切无长期打算,孤注一掷的冒险主义从任何方面都可以看到......军事指挥异常幼稚,19日下令死守平壤,结果3万人未退出多少”

由于金日成的做法,志愿军和人民军在之一次战役的时候,可以说是毫无配合,甚至还出现了朝鲜党政军民撤退堵塞道路导致“志愿军行军作战受阻”、人民军误击志愿军等事件。

后面还出现彭老总希望留下人民军第6师协同志愿军作战,金日成却坚持将其调走,彭老总提出第二次战役后撤几十里设伏,朝方却又联合苏联驻朝军事顾问表示反对。

但事实胜于雄辩,经过证实才知道彭老总的策略更加得当,对于这种分歧还有很多,后来没有办法,事情最终还是斯大林拍板:

完全赞同由中国同志来统一指挥。

虽然指挥权最终落在了中国,而金日成对彭老总的不满则加深了。

三是铁路运输统一调度的问题。

相对于前两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第三次战役后体现得更加明显,在这个问题上中朝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当时,经过“联合国军”的飞机轰炸后,朝鲜的铁路和机车损毁殆尽,运行车辆、抢修线路的工人和器材、运送物资的部队、司乘人员都是中国提供的,朝鲜又想像掌握军队统一指挥权一样,想全面调度运输管理,但这同时是不现实的。

朝鲜的理由也能让人理解,但是不能接受,他们认为铁路管理涉及国家 *** ,轻易不愿想让,可是后勤物资不经过铁路运输,靠着牛拉背扛怎能为前线提供支撑呢?

这个矛盾最终还是在莫斯科发声后才得以解决,但是实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

四是彭老总没给金日成面子问题。

彭老总的脾气秉性是很直接的,当金日成想在1952年4月15日过40大寿,可是任凭朝鲜三请四请,彭老总坚决不参加。

事实上,朝鲜派来请彭老总的还不是一般的领导,每次都是派党政军更高级领导来邀请,可结果是一样的。

彭老总当时是这样说的:现在前方的指战员正在浴血奋战中,朝鲜国土被敌人轰炸成一片废墟,人民正处在最艰难困苦,无以为生中,怎么40岁生日就搞祝寿庆典呢?

这样的话语,当然会让金日成不爽,所以朝鲜的领导同志就对彭老总又一次积怨。

庐山会议后,金日成便致电外交部,并表明他非常赞同当时的处理,并要求亲见毛主席,还有很多事要对毛主席说。

这样看来,两人之间的矛盾确实很大,积怨很深。

人,大多喜欢看自己想看得,也相信自己认为是的。所以关于彭老总的传言也才会被广为流传。

文/轩羲十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1232.html

“1951年彭德怀怒扇金日成耳光,是真还是假?韦杰临终遗言道出真相” 的相关文章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之后,而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遗志,也进行了多次北伐,蜀汉有一位大将,曾受到诸葛亮赞赏,但是他却公开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在朝堂上和...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耿精忠最后为何会沦落凌迟的结局?发生了什么?

凌迟是古时候专业用以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种刑诉法。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耿精忠确实参与了“三藩之乱”,但他很快就反正,帮助朝廷剿灭其他藩王,包括郑经和尚可喜。然而,他帮了朝廷,最终却死得最惨,被朝廷凌迟处死。这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入关后,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由于在攻打明朝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因此在1649年...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项羽当初杀了20万的请君 后人为何还羡慕他的爱情

对项羽如此残忍,杀了二十万秦军,为何后人还喜欢他和虞姬的爱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成王败寇,项羽在秦末之时迅速崛起,成为起义军中的领头人物。大家本以为能够笑到最后的人肯定是项羽,结果没想到被一个亭长出身的刘邦夺去了天下。有人说,项羽是输在了残暴,输在了自...

三国时期李典和张辽二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不好?

三国时期李典和张辽二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不好?

对于李典来说,和张辽之间存在旧日的恩怨,也即两人的关系是比较不和睦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典和张辽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张辽自然不用多说,位列五子良将之一,张辽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劝降昌豨,攻袁氏、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灭...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和朱元璋的感情如何

对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不可没。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