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中国历史10年前 (2015-05-21)1870

对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皇嫂和两个侄子如此冷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太宗即位之事本就迷雾重重,自古以来争议极多,真相已经无从得知。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兄嫂和两位侄子如此冷淡呢?赵光义继位之后,兄嫂宋皇后被冷落于东宫,八年后郁郁而终。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芳因病去世,赵德昭则是自尽而死。至于赵光义对兄嫂和侄子的态度如何,这还要从赵光义继位的正统性来说起。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宋太宗赵光义

按照目前资料记载来看,赵光义弑兄可能性极小

赵光义弑兄之事最早出自于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之后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这两部野史小说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导致此种说法广为流传。但根据《宋史纪事本末》和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来看,赵光义的继位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千古疑案“烛影斧声”

至于说赵光义弑兄可能性较小,我认为至少有三点依据:

1、记载的真实性。从两种说法的记载源头来看,《宋史纪事本末》和《涑水纪闻》显然是要比史料笔记《续湘山野录》和野史小说《宋史通俗演义》、《宋宫十八朝演义》要可信的多,而且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的说法,也得到了南宋学者李焘的认可,将之写入了《续资治通鉴长编》。

2、赵光义比侄子更像皇储。自五代以来的皇储标配便一直是“亲王+京尹”,而赵光义从开宝六年(973年)开始,便一直是“开封府尹+晋王”,而且赵匡胤在加封赵光义为晋王之前,便将一只反对赵光义继位的宰相赵普给罢免了。可以说,赵光义的身份是完全符合皇储的,且一直大权在握,长期参与朝中事务。反观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均已成年,但全都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且从来未参与过国家政务。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光义

3、赵光义没有作案时间。根据司马光和李寿等史学家的考证,按照宋代宫廷制度,除了皇帝和尚未出阁的皇子之外,其他男子是不能夜宿皇宫的。如果是这样,那么《续湘山野录》中说的赵光义夜宿皇宫是不对的,那么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便不在宫中,自然就没有了作案时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赵光义弑兄继位的可能性较小。那么他如此冷对宋皇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显然另有原因,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宋皇后曾想让赵德芳继位,赵德昭乃是惊惧之下自尽

按照司马光《涑水纪闻》中所载,四鼓时分,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皇后得知之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前往开封府衙门将消息告诉了赵光义,并请赵光义速速入宫,在赵光义犹豫不决时,王继恩催促道“事久,将为他人有”。于是赵光义随之入宫,宋皇后见来人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宋皇后顿时“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宋皇后

如果这段记载为真,那么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宋皇后在得知赵匡胤去世后,想要立与自己更亲近的赵德芳为帝,而且应该是违背赵匡胤遗愿的要立赵德芳为帝。

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由于宋皇后乃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他比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还要小两岁,且赵德昭长大之后很早便离开了皇宫,两人相处时间极短,因此两人只是名义上的母子,感情上自然不深。而赵匡胤的四子则比较小,几乎是宋皇后一手抚养长大的,两人之间关系自然更为亲近,因此宋皇后选择赵德芳而不选择赵德昭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匡胤和宋皇后

而赵匡胤显然是没有打算立赵德芳为继承人的,一是赵德芳此时不过十八岁,且从来没有处理过朝政。二是这并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立储原则。三是宋皇后为何独召赵德芳入宫,而没有任何的顾命大臣?

王继恩在催促赵光义时,曾说出了“将为他人有”这句话,“他人”指的是谁,显然就是赵德芳。同时,宋皇后在得知赵光义入宫,而赵德芳并未入宫之后,立即改口称赵光义为“官家”,要知道“官家”在宋朝是特指皇帝的,此时的赵光义并未继位,宋皇后如此称呼,难道不是心虚的表现?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对宋皇后和赵德芳“敬而远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也是完全说的通的,毕竟宋皇后这种做法太过自私了。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德昭最终惊惧自刎

至于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赵光义攻打幽州,但却遭遇战败,当时军中极为混乱,于是便有人提议拥立赵德昭为皇帝。虽然之后证明赵光义并没有什么大碍,但赵光义得知此事之后却很不高兴。

回到京师之后,宋太宗因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论功行赏,赵德昭于是便跟宋太宗讨论此时,赵光义大怒之下说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赵光义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大了,赵德昭身为赵匡胤的嫡长子,在叔叔继位为帝后自己的身份本就很尴尬,如今赵光义怀疑自己有不臣之心,如何能让他不惊惧。于是退朝之后,赵德昭便自刎而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05/677.html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东吴实力排在第二 孙权为何是三国最后称帝的

三国时期东吴实力排在第二 孙权为何是三国最后称帝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吴国国力并不弱,孙权为何最后称帝,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曹丕刚继承王位没几天,就开始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在曹丕的逼迫下,汉献帝禅让给了曹丕,东汉灭亡,此时正式进入三国时...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郑国公常茂只是袭父亲常遇春的爵位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功绩。常遇春何许人也?朱元璋曾言:“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关羽和马超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在刘备手下效力,关羽是嫡系,马超是后来的降将,马超来投降刘备时,关羽就曾公开看不起马超,轻视马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超为什么没有回应?关羽轻视马超,或者是看不起马超,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马超来投降时,关羽就写信...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最大的变动就是由几个最关键的人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多尔衮,大一统的清朝还会存在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多尔衮退出皇位竞争,保证了集团的团结。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压根就没留下遗嘱。他的儿子们和弟弟们,都是夺位热门。尤其是他的长子豪格,和...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为仇。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对刘备死后,为什么诸葛亮独揽国家大权,而不是辅佐刘禅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谁的谋略最高,恐怕首推诸葛亮了在,这个绝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吧。然而公元223年,刘禅登基,蜀中大权全部落入诸葛亮手中。在诸葛亮的政策之下,蜀国的国力日益昌盛,仓库的粮食储备粮已经达到...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