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1)141

对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皇嫂和两个侄子如此冷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太宗即位之事本就迷雾重重,自古以来争议极多,真相已经无从得知。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兄嫂和两位侄子如此冷淡呢?赵光义继位之后,兄嫂宋皇后被冷落于东宫,八年后郁郁而终。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芳因病去世,赵德昭则是自尽而死。至于赵光义对兄嫂和侄子的态度如何,这还要从赵光义继位的正统性来说起。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宋太宗赵光义

按照目前资料记载来看,赵光义弑兄可能性极小

赵光义弑兄之事最早出自于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之后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这两部野史小说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导致此种说法广为流传。但根据《宋史纪事本末》和司马光的《涑水纪闻》来看,赵光义的继位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千古疑案“烛影斧声”

至于说赵光义弑兄可能性较小,我认为至少有三点依据:

1、记载的真实性。从两种说法的记载源头来看,《宋史纪事本末》和《涑水纪闻》显然是要比史料笔记《续湘山野录》和野史小说《宋史通俗演义》、《宋宫十八朝演义》要可信的多,而且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的说法,也得到了南宋学者李焘的认可,将之写入了《续资治通鉴长编》。

2、赵光义比侄子更像皇储。自五代以来的皇储标配便一直是“亲王+京尹”,而赵光义从开宝六年(973年)开始,便一直是“开封府尹+晋王”,而且赵匡胤在加封赵光义为晋王之前,便将一只反对赵光义继位的宰相赵普给罢免了。可以说,赵光义的身份是完全符合皇储的,且一直大权在握,长期参与朝中事务。反观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虽然均已成年,但全都是挂名的节度使和防御使,不仅没有实权,且从来未参与过国家政务。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光义

3、赵光义没有作案时间。根据司马光和李寿等史学家的考证,按照宋代宫廷制度,除了皇帝和尚未出阁的皇子之外,其他男子是不能夜宿皇宫的。如果是这样,那么《续湘山野录》中说的赵光义夜宿皇宫是不对的,那么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便不在宫中,自然就没有了作案时间。

综上所述,我认为赵光义弑兄继位的可能性较小。那么他如此冷对宋皇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显然另有原因,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宋皇后曾想让赵德芳继位,赵德昭乃是惊惧之下自尽

按照司马光《涑水纪闻》中所载,四鼓时分,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皇后得知之后,派宦官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前往开封府衙门将消息告诉了赵光义,并请赵光义速速入宫,在赵光义犹豫不决时,王继恩催促道“事久,将为他人有”。于是赵光义随之入宫,宋皇后见来人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宋皇后顿时“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宋皇后

如果这段记载为真,那么直接说明了一个问题,宋皇后在得知赵匡胤去世后,想要立与自己更亲近的赵德芳为帝,而且应该是违背赵匡胤遗愿的要立赵德芳为帝。

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由于宋皇后乃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他比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还要小两岁,且赵德昭长大之后很早便离开了皇宫,两人相处时间极短,因此两人只是名义上的母子,感情上自然不深。而赵匡胤的四子则比较小,几乎是宋皇后一手抚养长大的,两人之间关系自然更为亲近,因此宋皇后选择赵德芳而不选择赵德昭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匡胤和宋皇后

而赵匡胤显然是没有打算立赵德芳为继承人的,一是赵德芳此时不过十八岁,且从来没有处理过朝政。二是这并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立储原则。三是宋皇后为何独召赵德芳入宫,而没有任何的顾命大臣?

王继恩在催促赵光义时,曾说出了“将为他人有”这句话,“他人”指的是谁,显然就是赵德芳。同时,宋皇后在得知赵光义入宫,而赵德芳并未入宫之后,立即改口称赵光义为“官家”,要知道“官家”在宋朝是特指皇帝的,此时的赵光义并未继位,宋皇后如此称呼,难道不是心虚的表现?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对宋皇后和赵德芳“敬而远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也是完全说的通的,毕竟宋皇后这种做法太过自私了。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德昭最终惊惧自刎

至于赵德昭,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跟随赵光义攻打幽州,但却遭遇战败,当时军中极为混乱,于是便有人提议拥立赵德昭为皇帝。虽然之后证明赵光义并没有什么大碍,但赵光义得知此事之后却很不高兴。

回到京师之后,宋太宗因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论功行赏,赵德昭于是便跟宋太宗讨论此时,赵光义大怒之下说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赵光义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大了,赵德昭身为赵匡胤的嫡长子,在叔叔继位为帝后自己的身份本就很尴尬,如今赵光义怀疑自己有不臣之心,如何能让他不惊惧。于是退朝之后,赵德昭便自刎而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677.html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的相关文章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石介:北宋学者、思想家,一生善于教育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对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出兵汉中时,命人抓住主簿杨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脑袋,并将头颅挂于军营门外。杨修被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肋”,不过背后还有两个真正的原因。杨修的罪名是“扰乱军心”。曹操此次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自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

卫子夫,出身微贱,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卫子夫最终死于巫蛊事件。精明一世、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笔墨。在不同学者的心目中,对刘彻的评价褒贬不一。刘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历史功绩可圈可点,但对他的非议,也...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萧何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

众所周知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熟读兵法,计策超群,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既然萧何前期帮了他,后面为什么不能给韩信一条生路,救他一命?韩信本身就有将帅之能,又颇有魄力和野心,在刘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为刘邦的大将军,在当时的楚汉作战,刘邦多采纳韩信建议,且都获得成功,可以说,楚汉战争就是韩...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楼玄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人...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朱高炽体弱多病,朱高煦战功卓著 朱棣为何选择朱高炽做继承人

还不知道:朱棣为何选体弱多病的朱高炽为太子,而非战功卓著的朱高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熟悉明朝历史的人想必对朱棣这位皇帝并不陌生。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后来被朱元璋封为燕王驻守北地。按理说朱棣是不会继承皇位的,但是他的野心勃勃使他发动了著名的靖难之役,从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