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难怪空城计中司马懿会撤兵离开,你看城楼上的两位书童是怎么做的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7-07)62128

“这铮铮之音,如惊涛拍岸、风卷残云,指端似有雄兵百万!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可以说是最精彩、最让人揪心的一计了。

在司马懿率领着15万的司马军队冲到城门外的时候,诸葛亮的军队却只有五千,而且还有一半的都去运送粮草了。

面对着这两千多位残兵,诸葛亮并没有惊慌,而是镇定自若地上演了一场“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就“攻”退了司马懿的15万兵马。

对于这场战役的胜利,很多人都会认为全靠诸葛亮的计谋和沉稳,也正是因为诸葛亮拿捏住了司马懿的性格和特点。

但其实,诸葛亮确实是功不可没的,不过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的时候,他身边的两位书童也有不小的功劳。

诸葛亮和司马懿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可以说是一对大冤家了,两人一辈子不知打了多少场。

说两人都是对方最讨厌的人,一点也不为过,但更准确的,倒不如说他们是最了解对方的人。

诸葛亮是一位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他有志有谋、勤勉谨慎。

在所有人的眼里,诸葛亮都是个机智冷静的人,不管面对什么,他始终都是先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再进行下一步,从不轻易冒险。

就是他的细心和谨慎,也让他一生打了不少胜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这句话来形容诸葛亮,也是再适合不过了。

而司马懿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是曹操麾下的一名大将,同样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之一。

都说司马懿虚伪又奸诈,简直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但他的实力和战绩可是不能忽视的。

不过他的一生几乎都被曹氏所控制,他不仅帮助曹操成为了丞相,获得了曹操的信任,还辅佐曹操之子曹丕成功争得了储位。

在曹丕临终时,又把曹叡托付给了司马懿,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也成了一名抚远大将军,非常地有声望。

除了这几位帝王,司马懿还辅佐了曹芳。

可以说,司马懿这一生实在是丰富,也是真的有实力,成功辅佐了四代君王,也为司马家族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是这样两个各具实力的大将军,也成了魏国和蜀国的主要作战力。

而他们两个中间,诸葛亮主打的就是战术和策略,所以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聪明机智有头脑,司马懿则更擅长于谋略布局,浑身散发着谨慎和细心。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成了大半辈子的“冤家”,斗了大半辈子,也了解了大半辈子。

他们两个之间的战役,最有名、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空城计”了。

心理战术:“空城计”

“空城计”,又被叫成了“抚琴退兵”,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震惊、最伟大的一场战役了。

当初诸葛亮主动接下了到西城去运粮的任务,便带领了五千人马来到了西城。

西城是个蜀军屯粮食的地方,为了补充军粮,就需要有人把粮食运到汉中。

因为只是运粮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便只带了几千人。

但在这期间,司马懿无意间得知了诸葛亮在西城的消息,便打算趁着这个机会上门去会会他,顺便灭了诸葛亮,也灭了蜀国。

于是司马懿带着十五万的兵马直接杀到了城下,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看上去杀气十足。

这个时候,诸葛亮只一心在打理着运粮的事情,在得知司马懿杀来的消息时,刚好也是诸葛亮派了一部分兵马外出的时候。

所以那会儿城内并没有多少兵马,大概也就两千左右。

这两千对十五万,悬殊可不要太大,谁输谁赢这不一目了然了。

要是搁一般人,估计就只有等死了,或者拼死上前一搏。

但这可是诸葛亮啊,诸葛亮是谁,战略大王啊,他怎么可能轻易认输呢?

一般情况下,诸葛亮只打有把握的仗,他会先确定好策略,再进行下一步。

而这一次,却是特殊情况,面对外面即将到来的浩浩荡荡的兵马,诸葛亮并没有慌乱,而是一改常态,打算铤而走险 。

既然自己这边没有多少人,那便让对方觉得有满城人。

就这样,一旦有了计策,诸葛亮就开始了行动,让大家没有指令不能出兵,一旦有人轻举妄动,一律斩杀。

诸葛亮先是让士兵们换上老百姓的衣服,然后打开四个城门,开始装作扫街的样子,从而让对方放松警惕。

而诸葛亮则抱着一把琴,走上了城楼正中央,平静地坐下来弹起了琴,身边还站着两位书童侍奉着。

让人疑惑的是,诸葛亮的身边没有任何的士兵和武将。

诸葛亮的琴声婉转悠扬,听上去没有任何的不对劲,就好像是早已胸有成竹了一样。

这一幕,可谓是把司马懿给整懵了,这到底是在搞什么鬼?

司马懿了解诸葛亮,他知道诸葛亮是个稳重细心的人,一般没有把握的他不会轻易去尝试的。

所以看着诸葛亮在这个时候,都快要开战了,还能如此平静地抚琴,必定是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了,也一定是在坚信自己能赢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的。

这个时候,司马懿犹豫了,他完全不清楚这座城了到底有多少人,更不知道诸葛亮手下有多少的物资,自己能赢不能真是猜不透。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向谨慎稳重的司马懿也陷入了深思。

“听诸葛亮弹琴,如观其肺腑也,我能为诸葛亮知音,不胜荣幸,传我将令,后队改前队,兵退北山!”

司马懿不清楚诸葛亮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赌对了,那就是立了灭掉诸葛亮的大功,如果赌错了,那便是全军覆没,并背上千古的败名。

就这样,司马懿便决定不去冒这个险,下令撤了军。

尤其是在听到诸葛亮弹断了一根琴弦的时候,他更慌了,以为紧接着诸葛亮就要出兵了,赶忙带着军队撤逃了。

就在诸葛亮还在慌乱自己弹断琴弦的时候,一旁的人才通知他司马懿已经撤兵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终于松了一口气,并表示这只是险胜。

诸葛亮这样的策略也只是拿捏住了司马懿的性格特点,直到司马懿是个能沉得住气、谨小慎微的人,所以诸葛亮也是拿定了司马懿不会出兵才会这样做的。

诸葛亮是懂得变通的,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计,这个“空城计”也只是适用于司马懿这样的人罢了,如果是孔明或者其他人,说不定就是管他三七二十一呢,直接就出兵了。

事实证明,诸葛亮是赌对了,而司马懿却输了,司马懿不懂得变通,也不知道人是会变的。

但其实,司马懿之所以撤兵,并不仅仅是看到了诸葛亮沉稳地弹琴,也不是听到了他没有任何破绽的琴音,而是因为他身边的两个书童。

两位书童的重要性

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的时候,相信大多数的观众把注意力全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都在为诸葛亮捏一把汗。

然而,他身边的两位书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更是让司马懿撤兵的关键。

只见当时诸葛亮弹琴的时候,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说不紧张、不害怕那都是假的,但他在极力地让自己平静下来,才有了如此完美的琴音。

而他身边的两位书童却要比诸葛亮还要沉稳。

一位书童拿着蒲扇在为诸葛亮扇风,她手中的蒲扇有规律地扇着,好像心里没有任何的事情和杂念。

另一位书童则是手持香炉,为诸葛亮焚着香,表情淡然自若,看上去平静极了。

这两位书童都在专注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眼神坚定又严肃。

所以在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在大战即将来临的时候,竟然还有闲情雅致去弹琴,实在是有些反常。

在诸葛亮身上看不到破绽的时候,司马懿就把注意力放到了他身后的两位书童的身上。

因为司马懿认为,书童年幼,心理素质也肯定是不怎么高的,如果他们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胜利,那么书童必定会感到害怕,并有慌乱的神态。

人一旦害怕,就算身体上没有太大的表现,但眼神是不会骗人的。

然而,司马懿并没有在年幼的书童的神态和眼睛中看到任何的不对劲,反而全是坚定和信心十足的。

正是有了这两位书童的表现,才更让司马懿坚定了城中有兵马的认知,也促使了他下令撤军的决定。

可以说,这两位书童的表现才是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

殊不知,诸葛亮身后的这座城,只不过是一座空城罢了,有也只有200多名的老弱病残,并不足以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只能说,司马懿是太了解诸葛亮了,才会这处这样的选择,同样也是太不了解人性了,才会错失了这样的好机会。

然而,事实上,司马懿选择撤军其实是故意的,他不想和诸葛亮争个你死我活,更不想就这样灭掉诸葛亮。

因为一旦诸葛亮没了,那自己的生命估计也将走到头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0909.html

“难怪空城计中司马懿会撤兵离开,你看城楼上的两位书童是怎么做的” 的相关文章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吕后作为一介女流,有多会治理国家?老百姓感谢她

吕后作为一介女流,有多会治理国家?老百姓感谢她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历史上的吕后是个狠毒的女人,但其实她统治下的汉朝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介女流,她的治国能力丝毫不逊于男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列举几项吕雉的功绩,就能知道这位女性有多强了。说实话,在君主集权的年代,每个老百姓都只是长城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尤其是秦始皇时代,老百姓...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无所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什么没有替刘家开枝散叶,诞下两人的结晶呢?刘备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没想到竟会被法正一招破解,法正替主公想到了什么妙招呢?公元209年十月,刘备被招上门女婿时已经48岁了,孙尚香的年龄虽然没有明...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合肥对东吴真的很重要吗 孙权为何要死磕这个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为什么要死磕合肥,对于东吴来说,合肥和荆州孰重孰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这无论是对于刘备还是孙权而言都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如刘备就趁机以荆州为跳板一路入川得益州、攻汉中,从一穷二白的流亡军阀转...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靠了侯景,联合叛军围攻建康。那萧正德为何要背叛自己的亲伯父...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