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高升号事变:丰岛海战背后的国际法博弈

中国历史6天前60

公元1894年7月25日,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之一。北洋水师运载千余名陆军,在朝鲜京畿道牙山湾入口的丰岛附近水域,遭遇日本联合舰队之一游击队截击。随即爆发的丰岛海战,被看作是整个甲午战争的开端。

当时,清军方面由济远号巡洋舰和广乙号炮舰担任护航,而运送军队器械的是操江号兵船与租用英国怡和洋行的高升号货轮。日本之一游击队方面包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新锐巡洋舰,在兵力兵器上拥有优势。

日本之一游击舰队的 吉野 秋津洲和浪速

下午7点52分,吉野号率先向济远号开炮,宣告甲午战争开幕。当然,也有说法是济远试图利用210毫米舰炮的射程优势,抢先开火。无论如何,装备速射炮的日军新锐巡洋舰很快就占据上风,首先将冲入日方队列企图进行鱼雷攻击的广乙击毁,接着又击伤济远号,让其带伤逃离战场。

由于护航舰队战败,运输1100名清军的高升号轮船和运输器械弹药的操江号兵船,就沦为日军之一游击队的目标。虽然日方对这两艘无武装的运兵船可以说手到擒来,却面临非常棘手的国际法问题。毕竟,满载清朝官兵的高升号是一艘英国船。不但归英国公司所有,悬挂英国国旗,还注册在英国船籍社名下。按照国际航海法惯例,在和平时期英国对该船及该船运输的一切人员货物负有安全保障之责。

清军护航编队的 济远号和广乙号

事实上,这并非北洋海军和淮军首次打擦边球,李鸿章早就习惯于用洋轮船来保障运输安全。淮军建军之初,他就经由上海商人出面,雇佣挂有外国旗帜的蒸汽轮船二只,将淮勇4500人沿长江运至上海。和洋人打交道多后,李鸿章更是对临时雇佣外国轮船运兵的运作更加熟练。作为深谙“以夷治夷”手法的官场老手,这么做的用意当然是借大英帝国这张虎皮做大旗,让实力较弱的北洋海军武装运输船队在日本联合舰队眼皮下闯关成功。

然而,日本人并非只是坐守成规的傻瓜。之一游击队司令东乡平八郎留学西方多年,对国际海事法非常熟悉。他敏锐的觉察到在打出之一炮之后,日清之间就进入了实际交战状态。日本海军就可以按战时规则办事,对运输敌国军队和弹药的第三方船只进行检查和扣押。

甲午战争中的两国士兵形象

日方浪速号巡洋舰截停高升号轮船,派出军官登上高升号进行检查。英国船长高惠悌与之交涉后提出:高升号为英国公司运营之英国国籍轮船,受英国法律保护。此行目的是运送淮军1100名与14门火炮到牙山。如果日方不允许到牙山,高升号可以原路返回天津港。

东乡则坚决按照战时处置原则,要求高升号作为俘虏船跟随浪速号行驶!

日本浮世绘上的击沉高升号

于是,高惠悌决定服从东乡命令,却引起高升号上的清军愤怒。他们拒绝当日本人俘虏,并且用武力逼迫高惠悌停船。于是英国船长第二次和日本人交涉,想劝说日军放高升号回大连或旅顺,但再次被东乡拒绝。日方联络官还告诉东乡,高升号船长被清军胁迫,随时可能爆发冲突。

无论日方联络官这个消息是否属实,都给了东乡进一步展开军事行动的理由。因为假如在公海上以武力劫持第三国船员,足以构成海盗行为,日方可以此为据进行武力干涉。果然,在要求清军放下小艇让英国船员离开未果后,东乡下达了“击沉高升号”的命令。

日本浮世绘上的高升号沉没与幸存者上岸

因此,日舰先发一枚鱼雷攻击却未能击中,转而以以炮火猛轰。清军方面则以步枪进行还击,英国船长和船员趁机跳海逃跑。有很多清军士兵也落入水中,旋即遭到日军机关炮和船上同伴的共同射击。

到下午1时,高升号彻底沉没,搭载轮船的淮军700余人全部战死。仅有英方船长高惠悌、两名英国船员和两名清军士兵被日方打捞上舰。淮军德国教习汉纳根和一些清军官兵泅水上岸逃过一死。至于跟随高升号一起行动的操江号兵船,也难逃被日军俘虏的命运。

总税务司赫德给李鸿章 关于日本间谍事情的公文

事后,东乡平八郎的决定一度让日本 *** 非常担心。首相伊藤博文就指责他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甚至喊出狠话:如果英国因此事对日宣战,明治维新以来流血流汗的成果都可能毁于一旦!

可惜,仅就高升号被击沉事件来看,清朝在这宗国际海事案上绝不是无牌可出:

首先,日清两国在丰岛海战前并未宣战,谁开之一枪的问题大有可争执余地。

其次,清朝官兵是否确实有海盗行为?

以上两点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关乎到日军对英国船只采取武力行动的合法性!

时任浪速号舰长的 东乡平八郎

然而,清朝 *** 却没有做出太多努力去落实关键证据。反倒是日本方面迅速行动,快速准备好大量文字材料。他们以浪速号军官、高升号获救船长和船员等人的调查笔录为基础,编写出英文版的《高升号事件报告书》。正是这份建立在日方立场上的报告,作为独一无二的完整调查材料,在高升号事件的审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证据的作用。

相比之下,清朝中央和李鸿章在处理对外事务时一直宣称:相信彼等秉持万国公法,仗义行事。实则对国际法和国际准则既不了解,也不愿认真研究。

李鸿章更是想当然的认为,英国会站在自己一边:

1 英国和清朝的经贸关系远比英日经贸关系重要,自己与赫德等英国主持对华事务官员都关系良好。

2 中国官员普遍受传统思想熏陶,将“实力和利益高于一切”奉为圭臬,忽视建立在多国体系和实力均衡框架上的国际法。

甲午战争的结局 在高升号沉没那刻起就已经注定

最终,英国方面判定高升号属于在战时替交战国运送军队与物资,并运载清军对船员和船只做出武力威胁行为。所以,日本对高升号的攻击确属无责,进而判定高升号损失的赔偿应由英国人自己负责。

诚然,高升号事变仅仅是整场甲午战争的小小注脚。但在国际法领域的角逐吃亏,恰恰暴露出清朝强大外表下的真实内核。这层缺失很难靠器物层面弥补,更不可能通过反复整理故纸堆来获得灵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11/611339.html

“高升号事变:丰岛海战背后的国际法博弈” 的相关文章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449年~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人。北魏大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弟郭亮七代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年孤苦贫困,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二十岁时,为并州主簿,得到并州刺史孙小的赏识。孝文帝即...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李蔡是什么出身?他最后为何会得到个自杀的结局?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普遍使用郡县制,其实这个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中已经较为普遍。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起,各郡县出现一些豪强大族,陇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李氏属于嬴姓,和秦国王室本是一个祖宗,都是皋陶之后,从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陇西。日后陇西李氏以豪强身份夺取了天下,创立了大唐帝国,更不用说明朝的李成梁、...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家今天引...

宣太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改变了历史进程

宣太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她改变了历史进程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出生地楚国丹阳,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太后是后宫逆袭的最典型的代表,本来作为秦惠文王一个低阶妃子(称她为“芈八子...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夏侯惇如果巅峰时期和关羽对战 多少回合才能斩杀关羽

夏侯惇如果巅峰时期和关羽对战 多少回合才能斩杀关羽

对巅峰期的夏侯惇,需要多少回合才能斩了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夏侯惇,被严重低估了!若让巅峰期的夏侯惇和关羽作战,将会非常精彩,结局也将出人意料!被低估的夏侯惇一说起夏侯惇,众人总会想到独眼将军,因为夏侯惇在和高顺作战时,被曹性用弓箭偷袭,射...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汉昭帝的死和霍光有关系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汉昭帝20岁就因病而逝,为何都说与霍光有关?事情真相又是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87年,汉武大帝刘彻因病去世,皇位传给年仅7岁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13年后,年仅20岁的刘弗,便一命呜呼。他这一死不要紧,整个西汉再次乱成一锅粥,最终还是太子刘据直系后代刘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