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中心飘渺的蜀汉①
作者:Sakuzyo
原文在芝兰学社四月文章末路残烛:从风暴眼看蜀汉君臣的挣扎发表,后入选我社社刊。欢迎大家支持原文,支持学社。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标志着蜀汉政权的建立,但是犹如昙花一现,短短数十年后,263年,在曹魏权臣司马昭重兵压境下,后主刘禅开城献降,蜀汉灭亡。这个政权不仅存在时间短暂,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风暴眼中,而风暴眼的核心,正是各有目的,却又都苦苦挣扎的蜀汉君臣,维持着摇摇欲坠的国家艰难行进。
(一).之一个风暴眼.荆州之变
蜀汉政权的政治中心虽然在益州的成都(今四川成都),但是对于它而言,荆州的战略价值也是同等的生死攸关,最明显的说明便是体现在蜀汉的基本国策,由丞相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中——诸葛亮看中了荆州在地缘战略布局上的价值,即“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交通发达,如果能够控制住这里,便能够随时在任何一个方向上投射数量可观的军力。同时,荆州的核心区域是富饶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掌握这片农耕区也就等于可以足食足兵,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在诸葛亮的规划中蜀汉“兼有荆益”,从四川盆地和荆州两条战线同时出击,打击曹魏的关中和洛阳两地,完成“兴复汉室”的战略目标。刘备也认识到了荆州的重要性,在自己和手下的主力部队入川之后,将荆州交付给悍将关羽镇守。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除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最后那场规模空前的荆州大战外,此前关羽镇守的数年间荆州并没有任何战事发生,但是实际上关羽此时已面临极大的军事压力,处于“风暴眼”的核心位置:
相互印证,可见此战以关羽失利后撤而告终;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遣吕蒙袭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闻讯领兵与鲁肃隔江对峙于益阳,刘备亦亲自从蜀中发兵数万至荆州增援关羽,但此时曹操发兵攻取汉中,蜀中危急,而刘备和关羽在衡量局势(尤其是荆州水路网发达,使得东吴本来就处于优势的水军更是如虎添翼)后也放弃了与东吴继续争夺三郡的打算,双方以湘水划界解决了冲突,随后各自撤军,但是双方的关系急剧恶化,依靠一时利益建立起来的联盟不攻自破;刘备入川不久,曹魏将领乐进便南下攻击关羽,两军在青泥相拒,乐进发起进攻,“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
建安二十四年(219),进位汉中王的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行假节钺,同年七月关羽领军北上攻打襄樊,战争初期关羽率领的荆州军进展顺利,在襄阳击败了曹仁的军队,随后渡江围攻樊城,利用此时汉水暴涨的契机对魏军进行毁灭性打击,擒获于禁等魏将,“威震华夏”,曹魏内部人心惶惶,而陆浑(今河南嵩县一带)群盗慑于关羽的威势也接受了他的封号,起兵反魏,而曹操此时派遣徐晃南下阻击关羽,在徐晃的声东击西战术下关羽不敌败退,同时与曹魏达成协议的东吴袭击关羽后方,瓦解了关羽荆州军的士气,“羽军遂散”,最后被东吴擒杀,荆州大半区域遂易主为东吴青泥之战的记载可以与《蜀书.先主传》所有(最北面的南阳郡被曹魏占据)中的记载“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不同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所展示的关羽已经近乎成为神灵的形象,笔者个人认为正史中的关羽在荆州这个风暴眼中对外展示的标签,一方面
骁勇的武将形象毋庸置疑,在这数场围绕荆州争夺展开的战争中,关羽都亲自领军亲临一线作战,激励荆州军的士气,如果再将时间的幅度拉大,这种形象也更加明显——白马之围时,关羽便以极快的速度和敏捷力突入袁绍军阵中杀死了名将颜良;赤壁之战后关羽曾率军与周瑜一齐攻击曹仁,之后周瑜对关张二人的评价为“熊虎之将”,而程昱等曹魏谋臣直接“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充分说明关羽在战场上作战的勇猛,对于人才始终处于匮乏的蜀汉集团来说是绝对的柱石和倚靠。
但是我们谈到关羽的另一方面却是消极的,才能平庸,并且性格有缺陷的指挥官——还是回到数场围绕荆州展开的战争上来,相较于关羽个人的骁勇,他整体的谋划能力和统御能力却显得不足,首先是与乐进的青泥之战和后续的寻口之战,关羽的荆州军辎重损毁严重,作战部队败退,“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并且后续又提到“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我们可以推测关羽的荆州军此时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崩溃的情况,而面对这种崩溃关羽也未能有效收缩防御并且稳定军心(即使是组织起部分兵力反击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改观),对于一名指挥官和其指挥的部队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虽然陈寿在下笔时基于自己的政治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关羽乃至所有蜀 *** 物的实力进行了削弱,但是从关羽的整体表现来说,他的整体指挥能力只能谈得上平庸(注意此处的修饰词用的是平庸而不是糟糕)。
当听闻东吴已经攻取了自己后方的江陵,公安等战略要地,陆逊甚至已经堵住入川的隘口时,关羽选择引军退还,一种可能是关羽此时认为东吴远道而来,立足未稳,以自己的力量足以夺回后方,然后回过头来继续与曹魏作战,虽然有一名指挥官必须具备的果断,可是如此的话关羽便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意气用事(但确实先前多次东吴主动发起战略进攻的作战情况均不理想),但是也与他的性格相契合——“刚而自矜”,体恤底层而轻慢士大夫,亲自躬行自己的这一战略规划——可能也与他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因事逃亡涿郡,有江湖游历的经历,后追随刘备,但是刘备当时无权无势,颠沛流离,空有所谓“中山靖王之后”的头衔,也并不为当时诸多王公贵族所重视,按照现在的心理学来看,关羽早年的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上影响极深,一方面在当时各路军阀中刘备的队伍弱小,毫不起眼,为时人所轻,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始终伴随着他,而到了后面刘备集团的规模扩大,关羽成为蜀汉主政荆州一方的长官时,物质上的充裕促使内心的自卑感外化为咄咄逼人,攻击性极强的自负——辱骂孙权的使者,扬言治罪糜芳等将领(同时也是蜀汉的皇亲国戚),性格上的缺陷也为关羽带来了祸患,陆逊以书信吹捧关羽,使关羽放松了警惕,最后失败。
但是荆州之变的“风暴眼”并不仅限于荆州,也不仅限于荆州的主政长官关羽一人——远在益州的蜀汉更高统治者刘备以及丞相诸葛亮所代表的蜀汉更高决策层也与之息息相关:
诸葛亮为刘备献上《隆中对》,先是分析了当前刘备所面临的处境,北面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纵深大,人力物力储备强,“诚不可与之争锋”,而东面的孙家已坐拥江东三世,统治的根基牢固,不可妄图,只能以此为盟友,两个处于弱势的阵营联合才有击败强势阵营曹魏的可能性。而刘备也不能长期被包夹在两大势力之间,所以诸葛亮面对这种情况的更优解便是让刘备控制西南一带,与目前已经掌握的荆州部分区域合为一体,加紧战备,等到天下形势有变时从四川和荆州两线出击,歼灭曹魏的有生力量,实现“兴复汉室”的最终战略目标。
客观说来诸葛亮拟定的战略步骤清晰,也符合当前刘备集团急需扩大自身规模的要求,并且诸葛亮本人也“刚而自矜”,体恤底层而轻慢士大夫,亲自躬行自己的这一战略规划——可能也与他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因事逃亡涿郡,有江湖游历的经历,后追随刘备,但是刘备当时无权无势,颠沛流离,空有所谓“中山靖王之后”的头衔,也并不为当时诸多王公贵族所重视,按照现在的心理学来看,关羽早年的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上影响极深,一方面在当时各路军阀中刘备的队伍弱小,毫不起眼,为时人所轻,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始终伴随着他,而到了后面刘备集团的规模扩大,关羽成为蜀汉主政荆州一方的长官时,物质上的充裕促使内心的自卑感外化为咄咄逼人,攻击性极强的自负——辱骂孙权的使者,扬言治罪糜芳等将领(同时也是蜀汉的皇亲国戚),性格上的缺陷也为关羽带来了祸患,陆逊以书信吹捧关羽,使关羽放松了警惕,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