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句话能看出:郑耀先跟余则成相比,潜伏能力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余则成和郑耀先的历史原型都不止一个,这就是艺术形象创作的原则:撷取众长,汇成一个。
按照最后的军衔来看,余则成是保密局甲种站中校副站长,郑耀先是潜伏在重庆的“国防部”二厅特务,郑耀先级别好像比余则成更高,但是我们细看之下,就会发现郑耀先的能力和作用,跟余则成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了解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蒋系特务衰落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郑耀先是受郑介民之命潜伏在重庆警察局,只能是“二厅特务”而不能是“保密局特务”,因为郑介民当时是“国防部次长”,他手下的第二厅就是个特务情报机构,郑任该厅中将厅长时兼任军统局最后一任局长、保密局首任局长。
郑介民和毛人凤一向不和,所以被毛人凤追杀的郑耀先被郑介民启用,只能是“国防部二厅少将”而不可能是“保密局少将”——全国解放后,留下来的潜伏特务主要分三个系统,那就是保密局(原军统)、党通局(原中统,后为内调局)和二厅,这三个系统特务不但横向绝不联系,而且有“出卖”对方的机会也绝不会放过。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郑耀先跟徐百川、宫恕、赵简之、宋孝安不是“兄弟”,就不可能把他们列入潜伏特务名单并交上去。
解放后郑耀先化名周志乾隐藏在重庆公安局,把中统、军统(当时特务们嫌改的名字不好听,还经常自称某统或一处、二处,一处是中统,二处是军统)特务名单都交了上去,却没有交出他在二厅特务系统的上线和下线,电台和武器也没有被搜到——作为郑介民的心腹干将,郑耀先没有枪械和电台是不可能的,手下没有一大批武装特务也是不可能的,如果郑耀先有手下且全部被抓,郑耀先还不怀疑他,更是不可能的。
郑耀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下肯定不会缺少耳目,也肯定不是“光杆少将”,至于那些耳目都藏在哪里,郑耀先没说,连真假难辨的“影子”韩冰也不知道,陈国华和马小五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郑耀先是不是成了郑介民埋下的“影子”,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咱们只好换一个角度来讨论:同样是深度潜伏的特工,郑耀先跟余则成相比,是更强还是更弱?
了解当时潜伏工作纪律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周公和克公严令潜伏者不许搞暗杀,就连吴敬中、余乐醒、谢力公、程一鸣、张国焘那样或真或假的叛徒,也一个不杀。
张是更高级别的叛徒,程是假叛变真潜伏,余乐醒和吴敬中如何定性不好说,他们“叛变”后都没有被追杀,这是因为有潜伏工作纪律约束,而郑耀先却好像哪方面的纪律都不遵守。
郑耀先这一辈子,用两个字概括,是“嚣张”,再加两个字,就是“悲催”:郑耀先在戴笠、毛人凤面前比较嚣张,杀中统行动队人员连眼睛都不眨,这要是捅到老蒋那里,即使戴笠复生,也保不住他——军统四杀手中的赵理君,就是因为活埋中统人员而被老蒋下令枪毙了。
郑耀先没有维护各方面关系却四处树敌,潜伏者成为众矢之的,显然是没藏好:八只眼睛盯着他,即使在潜伏中没露马脚,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被政敌扳倒甚至干掉。
郑耀先在敌营很不讨喜,戴笠怀疑他,毛人凤忌惮他,田湖更是对他恨之入骨,这样的人能潜伏下去已经是侥幸,要想晋升官职、接触更重要的情报已经是完全不可能,他后来去了渣滓洞看守所,实际已经与世隔绝,跟死子也差不多了。
郑耀先如果还记得自己的潜伏使命,就应该尽量低调,并努力跟戴笠、毛人凤搞好关系,郑介民递过来的橄榄枝,更是不能不接。
与郑耀先截然相反,余则成以少校军衔进入军统(保密局)天津站,一见面就送给“站长老师”一颗宋朝的夜明珠,后来又跟陆桥山成了朋友,即使是一直在调查他的两任行动队队长马奎李涯,在表面上也跟余则成“关系不错”,余则成还收了李涯一对能换一头好牛的玉镯。
和光同尘是潜伏特工必备素质,郑耀先表现得比真特务还凶残暴戾,但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形象,等于为自己日后埋雷;余则成刚到新单位,就跟“老师”吴敬中“推心置腹”,又用“戴老板请吃便饭”吓住了马奎。
余则成从少校机要室主任到中校副站长,每一步都对天津站“有贡献”却对地下组织无伤害,这种八面玲珑两面见光手法,可比郑耀先的骄横跋扈到处砌墙强了不止一个档次: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余则成多栽花少种刺,郑耀先只栽刺不种花,两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郑耀先原本拥有的“资源”比余则成强太多了,他是戴笠八大金刚的老六,又是郑介民同宗——郑介民字耀全,跟郑耀先是论得上同宗同辈兄弟的,这一点连老蒋都知道。
余则成原只是青浦班经过一个月短训的杀手,该班原本是给上海忠救军培养基层军官的,办了不到一个月就参加了上海保卫战,学员折损大半,一部分分散潜伏,一部分去湖南临澧办了新的特训班,余则成就是留下来潜伏的那一拨中的一个。
余则成唯一的“靠山”只是少将级别且是叛徒出身的吴敬中(原名吴景中),跟戴笠和毛人凤没有几次见面机会,但是戴笠和毛人凤对他印象却都很好,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余则成坐上吴敬中的位子,也是有可能的。
余则成给“上级”的印象,就是忠诚、老实、厚道、低调,“效忠党国首先要效忠长官”,余则成首创的这句蒋家王朝“护官符”,郑耀先这个所谓的“战略特工”,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出来。
风筝郑耀先被影子韩冰评为“战略特工”,但是抗战胜利后,郑耀先的战略作用并不明显,如果有作用,那也是他的行动可以作为其他情报的佐证与参考:老蒋偷袭延安也好,伏击转移机关也罢,都另有潜伏者拿到了情报,即使没有郑耀先,老蒋的阴谋也必然失败。
红色特工数不胜数,他们都被比作“余则成”,却很少有人说他们是“郑耀先”,这是因为作为一位潜伏者,郑耀先并不完全合格,他后来的遭遇,也有很多难以述说。
如果给潜伏特工一个选择,估计九成以上会选择做余则成而不当郑耀先,和光同尘与横踢马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也是特工必须二选一的潜伏状态,睿智的读者诸君,肯定也会对余则成那句“名言”感慨良多:在您看来,同为潜伏特工,少将郑耀先跟中校余则成相比,能力方面是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如果郑耀先把余则成那句话用为座右铭,会不会在潜伏中提供更多、更重要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