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4)100

众所周知根据我国地理情况,自古以为都是从北向南统一天下,从南向北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朱元璋在北方的对手太菜了。

朱元璋在众多起义军中,并不是实力最强的一个,也不是反对元朝最激烈的一个。真正和元朝硬刚且有很强实力的,实际上是陈友谅集团。

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强太多了,而且在对抗元朝的过程中,陈友谅始终都打着推翻元朝的旗帜,而朱元璋却曾经被元朝收编过。

之所以说元朝菜,是因为元朝当局,居然认为这帮起义军臣服了就真的是认怂了。那时候他们的主张是,谁公开反对我,那我就打谁。

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表示归顺。得到元朝册封以后,元朝居然真的就不打朱元璋了,他们立马把枪头对准了称帝的陈友谅。

朱元璋没有称帝,所以还好归顺,可陈友谅称帝了,这就不太好玩这一套了。因此元朝和陈友谅之间的较量,严重消耗了双方的力量。

朱元璋趁着这个机会,疯狂在南方拓展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集团。当时他的主张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这一套实在是太有用了,鄱阳湖水战的时候,陈友谅的60万大军,居然被朱元璋的20万大军击败,陈友谅被人还被乱箭射杀了。这下朱元璋算是捡漏了,成为了南方最强的诸侯。

那么当时的元朝在干些什么呢?不好意思,他们在内斗。元朝内部分成了好几个派系,互相争权夺利,甚至连皇帝和太子都分成了两派,他们压根就没工夫搭理壮大起来的朱元璋。

朱元璋如愿以偿地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政权,成为了南方唯一的诸侯后,元朝这才意识到,原来老朱才是坏人啊!

可惜这种觉悟太晚了,朱元璋集团兵强马壮,团结一致。元朝内部勾心斗角,离心离德,你说谁能获胜呢?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不是我们太厉害,而是对手太怂包了。

二、民族斗争的坚定性,战胜了地理位置的缺陷。

从历史经验来看,朱元璋从南向北统一天下,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所以说,你说这里面有啥地理位置的规律,其实是很难归纳的,毕竟偶然性太强,不具备分析条件。

我认为,除了元朝内部混乱不堪以外,朱元璋之所以取胜,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了民族独立的思想。

当年元朝消灭南宋的时候,10万军民宁可跳海,也没有归顺元朝,由此可见,汉民族的独立精神是不可撼动的。

即使暂时被征服了,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摆脱束缚的机会。所以说,整个元朝98年时间里,汉民族的起义,基本没有中断过。清朝的时候也是一样,什么天地会、天理教、白莲教,一直在和清朝作斗争。

元朝末年的时候,以韩山童为首的红巾军,所打出的旗号,就是恢复宋朝江山。韩山童更是自称宋徽宗的后人,以此证明自身的合法性。

朱元璋等诸侯,之所以尊奉韩山童的儿子韩灵儿为共主,其实也是因为他们想要以恢复 *** 江山为跳板,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

蒙古人强悍的时代,已经悄然过去。 *** 集团在各大地主豪强的带领下,已经恢复了元气。这个时候朱元璋振臂一呼,以恢复民族独立为旗帜,自然可以招纳大量 *** ,反对元朝的统治。

不光朱元璋的起义军在攻打元朝,就连元朝内部,其实也有不少 *** 集团在起义,所以说民族情绪,也是帮助朱元璋由南向北统一天下的重要条件。朱元璋在北伐时,发布的北伐檄文中,就曾经提到过“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号,也能佐证这一点。

三、元朝没有利用好中原人才多的优势。

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北方中原地区,人才济济,夺取了中原地区。也就等于是夺取了人才库,这些人可都是争夺天下的重要资源。历朝历代都很看重中原地区的人才资源。

朱元璋时期,中原已经失去了人才库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元朝灭金国和南宋的时候,把这里的人才给消耗干净了。而且又没有恢复这里的培养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才不愿意为即将垮台的元朝服务。

所以说元朝霸占着中原,也没起到什么作用,人才反而溜到了南方各路诸侯这边了。这或许也是朱元璋能北伐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总结:朱元璋毕竟是历史的偶然性。

从历史的大规律来看,只有先拿下北方,才能顺势而为地拿下南方。这里面因素非常复杂。唐朝以前,南方人的战斗力其实也很强悍,比如说项羽所带领的江东八千子弟就是南方人,东吴的孙权集团,多数也是南方人,东晋集团里的陈郡谢氏,也是在南方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南方人不好战并不是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南方地理位置相对平坦,易攻难守,而北方山路崎岖,且高原较多,易守难攻。

拿下北方以后,整个集团的自信心爆棚,再南下的时候,就会发现轻松很多。这就好比考试的时候,把最后一道大题给解决了以后,再看前面的小题,可就轻松太多了!

而且,北方攻城艰难,锻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攻城军队。他们到南方以后,便能够驾轻就熟地攻城略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05/1091.html

“朱元璋有哪些本事,竟然可以做到从南向北完成统一?”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上位后大肆给宗亲翻案 乾隆为什么和雍正做对

乾隆上位后大肆给宗亲翻案 乾隆为什么和雍正做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继位后,大肆为旧朝宗室翻案,他为什么偏要和雍正唱反调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对于乾隆来说,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一年。这一年,乾隆正式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原爵;这一年,他下令将已去世36年的弘晳恢复原名,收入宗籍;这一...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他因为年龄最大,所以为十兄弟之首。李继勋也在十人之中升职最快,最先成为节度使。那李继勋是如何为后周与北宋建功立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早年从军李继勋早年从军,跟随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他手下担任护卫。广顺元年(...

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汉献帝来说 曹操的死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其虽然颇具才能,但在其父汉灵帝采纳宗室之狼刘焉设立州牧的建议后。东汉的灭亡已经大势所趋,即使光武再世也难以挽回。因此汉献帝做了数十年的儿皇帝后,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东汉王朝至此灭亡...

后世如何评价薛居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如何评价薛居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薛居正为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平章事、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司空等职...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诗有何特点?

张煌言是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末,雄踞关外的清兵挥师南下,将战火烧遍整个中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在这旷日持久的抗清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张煌言就是其中的一个。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 (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