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7)104

还不知道: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近些年 *** 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仅从这个方面来评价得失成败有失公允。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清代共历268年12位皇帝临朝听政,在这些皇帝中,康雍乾三代皇帝名气更大,留给后人的故事也最多。康熙是千古一帝,文治武功当仁不让,他心系百姓,实行宽仁之政更是获得了“圣祖仁皇帝”这个谥号。关于康熙帝的功绩暂时不表,重点是来看看雍正和乾隆这两个皇帝,谁的功劳更大,业绩更优。

一部《雍正王朝》电视剧的播出,似乎让雍正的形象陡增,原本是杀兄屠弟、兔死狗烹的一位刻薄寡恩之君一下子成为了心系天下,勤于政事,与贪官污吏势不两立的有为之君,相信很多人对雍正的认识也是从这部影视剧开始的。那么事实也是如此吗?

首先来看看雍正在位十三年都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大事:

之一,实行新政。

雍正五年以前,雍正帝始终在为巩固自己的皇位而奔波,先后除掉了以胤禩集团为代表的宗室反对力量,而后又发难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势力集团,极大地集中了皇权,这五年时间中雍正帝始终没有精力去执行他的新政。

各种反对力量被消灭之后,雍正才得以实行新政,利用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等“模范三督抚”在地方进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举措。这些新政的实施的确给广大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一定程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第二,废除贱籍。

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民户。这一举措无疑是进步的,也解除了一千多年来的那些从事低下的劳动者。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第三,军事方面。

雍正朝对准噶尔部用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雍正七年(1729年),用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出西路,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进军征伐。但前线连吃败仗,雍正帝囚禁岳钟琪,屡换北路军营将帅。到后来,双方都打不下去了,开始谈判,雍正帝消灭对方的目的没有达到。

当然,雍正帝的功绩还有很多,比如整饬吏治、强化密折制度、建立秘密立储制度等。雍正帝的一生可以用“辛苦”两个字来概括,其实他的勤政我们多少可以认为他是能力不及的表现之一,同样是皇帝,他的儿子乾隆也很勤政,但是乾隆就显得游刃有余,至少皇帝当的一点也不辛苦。

乾隆皇帝所处的18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他长期站在18世纪的最前列,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的所言所思、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乾隆帝是一个世界级的君王。

乾隆统治时期,清王朝的国力鼎盛,当时经济繁荣、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户口大增,边疆的统一得到巩固,中国近代的版图也在他手上得以奠定。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峰。

很多人对乾隆提出的质疑便是他大兴土木、肆意巡游,浪费国帑。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君主,垂拱端坐,深居禁宫,虽然省钱省力,但是不接触社会,不了解国情,对运筹决策、用人施政是不利的。历史上那些有为之君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成祖、康熙帝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到处巡游。说到底,巡幸是封建帝王与社会保持联系的一条渠道。

只不过乾隆帝是一个好面子的帝王,同为六下江南,康熙所用的费用却不到乾隆的零头。这才是他耗费巨大的原因,而巡幸和南巡并不能说乾隆做的不对。

乾隆六十年中国的人口达到了2.97亿人,这想起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要养活这些人该有多难,但是在乾隆时期,中国自己就能生产足够养活三亿人之多的粮食,大大超过了历史上的更高水平。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如果单挑细节来看,雍正的成绩的确不俗,但真正能影响到大格局的事情却不多,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来说,乾隆的所创造的业绩都远远高于雍正,我们再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乾隆也是在位十三年,那么他取得的成绩更是雍正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大清由盛而衰的局面也是乾隆一手造成的,但这不是他个人的责任,这与当时的社会机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这个大背景息息相关,因为乾隆没有生活在俄国彼得大帝那样的环境中,所以他不可能有彼得大帝那样的追求和理想,换做康熙在世,这种局面照样不可逆转。

所以,我们去评判雍正和乾隆,并不能只停留在对他的政绩的讴歌或对他过失的谴责上,重要的是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他们有没有给社会带来进步和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3526.html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的相关文章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死后是弟弟赵光义上位 赵匡胤后人在北宋地位如何

赵匡胤子孙在北宋一朝的地位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宋太祖赵匡胤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其中老大和老三早夭。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太祖一夜暴毙,次日太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入宫主持大事,于十...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身负重托但壮志难酬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在连杀四将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人出战

华雄连斩四将猖狂至极,为何曹操不让手下猛将出战?他在害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事实上,面对嚣张猖狂的华雄,曹操之所以不让手下出战,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嚣张的华雄董卓篡夺东汉大权后,惹得众人不满,于是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准备讨伐董卓,这可把...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实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英雄众多,民间有个武力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面,徐晃排名十五,在张郃、张辽之后,在庞德之前,而颜良排名二十二位,倒数第三,文丑...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