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5-25)101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呢

一,少有谋略

太史慈早年投身仕途,在老家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因为很有谋略 所以很得郡守看重。不久青州刺史与东莱郡守发生冲突,二人互不相让,于是都向朝廷上书弹劾对方。当时东汉朝廷有个规定,如果州郡发生冲突,只会受理先到达的奏章。青州刺史因此抢先派人将奏章送往洛阳,东莱郡守得知后急命太史慈出发,叫他一定要赶在州里的使者之前把奏章交给朝廷。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太史慈带着奏章迅速出发,一路急行,刚好在州里的使者上交奏章前夕赶上了他。然后太史慈就迎了上去,冒充朝廷的官员问使者说:“你是想要上交奏章吗?”使者回答:“是。”太史慈便让他把奏章拿出来,自己帮他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使者不疑有诈,便把奏章交给了太史慈。太史慈趁机拿出怀里的刀,将奏章毁了。使者吓得惊慌失措,于是大喊说:“有人毁了我的奏章。”

太史慈赶紧拉住使者,把他拽到马车里,对他说:“假如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毁不了它。现在你我都有罪责,可我不会独自承担,假如你我一起默不作声地逃走,就能免于受罚。”使者不解地问:“你替郡守毁了我的奏章,是立了大功,为何还要逃走?”太史慈回答说:“郡守只是让我来看你的奏章上交了没有,现在我一时冲动毁了它,恐怕郡守不会饶了我,所以我只能逃走。”

使者对太史慈的话信以为真,便随他一起逃离洛阳。结果太史慈一出城就借口有事,悄悄返回洛阳,把奏章上交给了朝廷。青州刺史听说奏章被毁,只得再派使者前往洛阳送奏章,但朝廷却没有受理,而是采纳东莱郡守的说法,指出错在青州刺史。事后太史慈名震青州,但他知道青州刺史深恨自己,担心受到报复,于是独自逃往辽东避祸。

二,报答孔融

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的事迹,对他的智谋很是赞赏,于是多次派人到他家探望,还赠予其母许多礼物。初平三年(192年),孔融派人驻守都昌,以防黄巾军入侵,没想到却被黄巾军包围。恰好太史慈此时从辽东回家,其母对他说:“你与孔融素不相识,但你走后他经常派人探望慰问,对咱家情深义重,现在他被贼人围困,你一定要赶去相救。”

太史慈来到都昌城外,趁着黄巾军包围不严,趁夜混进城内。然后太史慈见到孔融,请求带兵出城杀敌。孔融担心寡不敌众,便没有同意太史慈的请求,而是固守待援。没想到救兵迟迟不到,黄巾军却围城越来越紧。孔融后悔不已,便想派人出城去找平原相刘备求救,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太史慈于是毛遂自荐,向孔融请求派自己去。

孔融说:“现在贼军围城甚严,众人都说出不去,你虽然很勇敢,但要出城也是很困难吧?”太史慈回答说:“使君对我母亲有厚恩,因此我母亲派我来报恩。现在事情危机,希望使君不要再犹豫了。”孔融这才答应。

然后太史慈做好准备,带着两名骑兵出城射箭,射中箭靶就回城。这样一连三天,太史慈成功迷惑围城的黄巾军,在第三天冲了出去。黄巾军这才发现有诈,急忙去追赶,结果一连被太史慈射死好几人,吓得放弃追赶。接着太史慈就力劝刘备出兵,带着援兵赶到了都昌,黄巾军听说刘备前来,吓得四散而逃。事后孔融大力称赞太史慈,太史慈之母也称赞儿子报了大恩。

三,跟随刘繇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兴平二年(195年),太史慈前往曲阿,探望老乡扬州刺史刘繇。恰好孙策率军前来,有人就劝刘繇任用太史慈为大将来御敌。刘繇不以为意,笑着说:“如果我重用太史慈,名士许劭不会取笑我吗?”因此刘繇不重用太史慈,只是让他在前线打探情报。

一天,太史慈与一名骑兵出去打探消息,恰好在神亭遇见了带着十三名猛将出来巡视的孙策。太史慈丝毫不惧,一个人就向孙策冲了过去,与他打得难解难分。不久双方的援兵各自赶来,太史慈与孙策这才互相收手,返回本阵。

最后刘繇不敌孙策败走,太史慈因此随他逃往豫章郡。然后太史慈又逃到芜湖,自称丹杨太守,继续对抗孙策。太史慈见丹杨西部的泾县等六县还没有被孙策控制,于是前往招抚,成功获得当地人支持。不久孙策前来攻打泾县,结果太史慈兵败被俘。孙策亲自解开太史慈的绳索,对他说:“还记得神亭相斗吗?如果那时你捉了我会怎么样?”太史慈回答说:“不知道。”孙策大笑说:“那现在你和我就一起打天下。”

四,效力孙吴

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吴书)

然后孙策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折冲中郎将,让他统领一支军队。太史慈跟随孙策讨伐麻保贼,遇到贼将站在城上叫骂。太史慈于是弯弓搭箭,不仅把那人的手射穿,还将其死死钉在城楼上。孙策与众军见了,纷纷拍手称赞。

建安三年(198年),刘繇病死,余部一万多人在豫章群龙无首。孙策于是派太史慈前往招抚,但孙策左右担心太史慈会趁机逃走,于是对他说:“太史慈此去怕是一去不归。”孙策回答说:“太史慈不跟着我,还能跟谁呢?”然后孙策亲自为太史慈送行,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太史慈回答说:“六十天内。”最后太史慈如期而归,还劝豫章郡守华歆带着豫章郡归附孙策,左右这才对孙策叹服。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荆州刺史刘表派侄子刘磐骚扰艾与西安等县,孙策知道他骁勇善战,必须猛将才能将其压服。然后孙策就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管理海昏、建昌等六县,抵御刘磐。刘磐听说太史慈骁勇难低,吓得不敢再侵扰江东。曹操听说太史慈勇猛,写信劝他归顺,但他没理。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病逝,死前哀叹说:“大丈夫活着当拿七尺之剑朝见天子,现在志向还没有达成,怎么能死呢?”

总的来说太史慈是一位重情重义,文武双全的名将。但孙策英年早逝,而其弟孙权年少,与太史慈的关系并不亲近,又担心自己无法驾驭他,于是继续让他抵御刘表。太史慈哀叹孙权不重用自己,于是郁郁寡欢,年仅四十就英年早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5/1287.html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曹丕和孙权都是官二代 两人到底谁更厉害

曹丕和孙权都是官二代 两人到底谁更厉害

对三国时期官二代大pk,曹丕孙权到底谁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灿烂的时代,这种灿烂并不是指它的文化,而是指这时乱世,但是英雄四起,而且不像五胡乱华受外族入侵让人们感到愤怒,内部战争的英雄四起,给我国历史上留下了非常璀璨的一笔。而英雄四起,...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会惨遭灭族?真相是什么?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新君夺取天下之后,似乎都要进行“诛杀功臣”这一保留项目。跟着皇帝打天下的功臣,很少能得到善终。如汉高祖刘邦在...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刘...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郿县人,东汉时期大臣,齐襄王田法章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本郡功曹,除平氏县长,迁宛陵县令。永初年间,征为青州刺史,联合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官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而去。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守寡了吗 她有没有改嫁别人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守寡了吗 她有没有改嫁别人

还不知道: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回到东吴之后嫁给了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局势不是那么的稳定,这时候政治家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联姻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为了巩固联盟,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当然一般政治联姻都是男不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除了刘禅刘备还有其他儿子 刘备为何还传位给刘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有4个儿子,为何偏要传位给刘禅,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刘禅这么不求上进,难道刘备当初是选错储君了吗?蜀汉在夷陵之战战败后...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