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4)98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权力是不少男人毕生的追求,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在早期也痴迷于追求权利。后来皇太极去世,他凭借功高成为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

令人意外的是思考了许久后手握大权的多尔衮竟然甘愿让6岁的顺治当皇帝,自己则全力辅佐。外界传言这是由于他喜欢上了顺治的母亲大玉儿,才甘愿放弃江山来辅佐顺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身经百战的多尔衮对权力有着不懈的追求,又怎会为了一介女流放弃?之所以甘愿放弃称帝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下他已经没能力称帝了,也不敢称帝。下面就和大家说说,多尔衮手握大权,却为何一生不敢称帝?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清朝中后期皇帝的继承一般是由太子来担任,皇帝会在众多儿子当中选出更优秀的那个立为太子。等自己死后太子就顺理成章成为下一任皇帝,不过这种制度在清朝初期还没有完善。

那时候做皇帝继承人的不一定是皇帝的儿子,也有可能是内部的将领。只要这个人非常有能力可以让部落变得繁盛,那么他就会获得大家的认可成为合理的继承人。

很明显在这个角度讲多尔衮是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他当年探讨过蒙古察哈尔部战胜过林丹汗,论军功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身份上也比较尊贵,努尔哈赤生有14个儿子他就是第14个儿子属于是皇族血统。

论军功少有人与之匹敌,论血统又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假如没有豪格的出现皇帝非他莫属,可惜在此时他遇到了势均力敌的豪格。

豪格是皇太极的亲儿子,也属于皇族血统,除此之外他所立下的战功也不比多尔衮少。小的时候豪格就跟随在皇太极的身边见识过战场上的血雨腥风。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豪格变得异常勇猛,战场上经常冲在前面浴血奋战。

他曾征讨过一些不顺从的蒙古部落,也和明朝的军队交战过并获得胜利,为此在战功方面二人是不分伯仲的。辈分上多尔衮是他的叔叔不假,可两个人的年龄悬殊并不大。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面对年龄相仿实力相当的叔叔多尔衮,年轻气盛的豪格自然不愿让对方继承皇位。

就这样豪格成为了多尔衮继承皇位的挡路石,会堂之上二人各抒己见展现自己的才华希望获得众人的支持。许多人被二人的才能折服但一时又无法确定该支持谁?

就这样会议陷入了僵持。豪格在会堂之外带来了重兵,多尔衮也不以为然因为他此次前来也带了亲信部队。双方大有要拼死相搏的架势,假如争论这样继续下去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战争。

济尔哈朗的出现

还好,在兵戎相见之际一个人的出现缓解了大家的紧张情绪,这个人就是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小的时候就被努尔哈赤抚养并和努尔哈赤的孩子们称兄道弟,和皇太极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平日里像兄弟一般亲。

如今皇太极死了他就如同长辈一般站在了怒气冲冲的豪格面前,此时的豪格也收敛了不少。他此次前来无非是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劝架另一个目的则是发表自己对皇位继承人的看法。

济尔哈朗认为部落之所以能发展壮大起来离不开大家的团结一心浴血奋战。豪格生性勇猛令敌人闻风丧胆,智勇双全开拓了不少疆土。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在皇太极活着的时候,两个人鞍前马后为部落做出了不少贡献。那时的敌人对我们心生畏惧,被打的节节败退。

如今皇太极死了敌人有了喘息,假如现在两员猛将为了争夺权力吵得不可开交势必会影响部落内的团结。往大了说,假如突然内部发生了战争无论是多尔衮胜还是豪格胜,获胜的一方势必元气大伤。

敌人就可以趁虚而入对部落内逐一击杀,到那时皇太极费尽心血打下的疆土不知要落入谁之手。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一番言论下来大家连连点头同意,可这皇太极死了皇位总要有人继承吧?有人问济尔哈朗觉得这个皇位由谁来继承合适?济尔哈朗说皇位应该由6岁的顺治继承,此言一出许多人不解。

其实此时一些聪明人已经揣摩到了济尔哈朗的真实用意。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任何一人继承了皇位,另一人势必会不服气。

那么不服气的一方日后在征战沙场时必定不会尽全力,这对于整个部落的团结发展是不利的。倒不如选出第3个人来继承皇位,时间久了二人化干戈为玉帛共同为大清出力岂不美哉?

选顺治来当皇帝除了可以缓解多尔衮与豪格的矛盾外还能促进满族与蒙古人的团结。这对于接下来的大业是有利的,俗话说蒙满一家借助蒙古人的力量问鼎中原就指日可待了。

蒙古人的利益

顺治的母亲也就是孝庄太后其实是从蒙古嫁过来的,她属于博尔济吉特氏,在蒙古属于是贵族阶层。

因此顺治的体内也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假如顺治当上皇帝蒙古贵族与各部落也一定欢呼雀跃更加支持满族人的统治。这其实就是通过结亲的方式来笼络各部落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太祖努尔哈赤早年喜欢带着自己的部下征战四方,遇到蒙古部落也总会和其斗上几个回合。争斗当中发现蒙古人战斗力极强,且非常勇猛。

倘若一味地和其死战,即便是获胜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倒不如和其结亲,这样一来便可以化敌为友。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后来满族人便送去了金银珠宝与牛羊作为聘礼迎娶一些蒙古贵族的女儿,她们嫁过来之后相夫教子传为了一段段佳话。

哲哲与海兰珠两位美人就是从蒙古远来嫁给皇太极的,后来海兰珠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非常开心,可惜这个儿子很快夭折。

虽然哲哲生了三个孩子只可惜全是女儿。如此算来唯一拥有蒙古血统的儿子就是顺治了,这才让6岁的顺治不经意间当了皇帝。

从多尔衮的角度看,自己想当皇帝但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豪格。二人在争论之余亲王济尔哈朗又突然出现搅局,虽然说亲王不可能和自己竞争皇位。

不过亲王从小和皇太极长大,二人如同兄弟一般,其立场肯定是要支持皇太极的儿子做皇帝的。即便是他不支持豪格也会从别的孩子当中选出一位支持。

豪格手握重兵和自己实力互相上下,亲王济尔哈朗在族群中又有很高的威望。两个人联合起来实在有些招架不住,况且济尔哈朗所说也并不无道理。

当时满清的实力远没有后期那样强大,假如在内部先乱起来问鼎中原恐怕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这样的形势下,即便是多尔衮心里再想当皇帝他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为。倘若强求他会直接得罪兵强马壮的豪格、威望颇重的济尔哈朗、还有众多的蒙古部落。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这样一来不但当不上皇帝,还可能小命不保。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不落个千古骂名他选择了支持顺治,这便是多尔衮不敢称帝的原因。

至于在影视题材中所演的多尔衮爱上了顺治的母亲大玉儿,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江山,那纯粹是导演为了更高的收视率杜撰出来的不可当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937.html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的相关文章

尉迟恭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尉迟恭为何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为了表彰那些功勋卓著的功臣们,专门在长安修建了一座塔——凌烟阁,把最突出的二十八个人的画像悬挂在里面。其中,有李靖那样的将才,有魏征那样的相才……尉迟恭靠的什么呢?他靠的是生死不渝的赤胆忠心。(一)与李世...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反叛,掀起了三藩之乱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又跟着孔有德混了一阵子,后来发动兵变失败后,投降了后金。当时,皇太极正想一统中原。明将归降,对他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能征善战的猛将...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前少帝刘氏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汉前少帝,西汉第三位皇帝,在大一统王朝当了四年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惠帝七年(前188年),汉惠帝之子前少帝刘氏即位,成为中华第一位儿童皇帝。然而刘氏仅在位四年就因为一句话而被祖母吕后杀死,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刘氏到底说了什么,就遭吕后害死呢一,出身...

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为何会这样

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为何会这样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与诸葛亮: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关键因为他的背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刘备迫不及待要称帝小混混出身的刘备中了称帝的心魔。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迫不及待地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过去,刘备一直高举匡扶汉室的“招牌”,圈粉无数...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